中国十城市孕妇膳食多样性与产前抑郁关系研究
作者: 王言频 蓝航莲 赵艾 钟无限 毛帅 张健 司徒文佑 张玉梅
摘要:目的:探究中国10个城市孕妇膳食多样化水平与产前抑郁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2019—2020年的“中国10城市孕乳母、0~36月龄婴幼儿营养调查(YI研究)”。纳入855名孕妇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24h膳食回顾调查获得其一般情况以及膳食摄入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探索孕妇膳食多样化得分水平与产前抑郁之间的关系。结果:吸烟率较高、睡眠质量较差以及深绿叶蔬菜摄入率较低的孕妇产前抑郁的检出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膳食多样化评分较低的孕妇相比,膳食多样化评分高的孕妇被检出产前抑郁的比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71,95%CI:0.51~0.99,P<0.05)。结论:膳食多样化评分与产前抑郁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膳食多样化评分;孕妇;产前抑郁
产前抑郁是困扰孕期妇女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其症状可能表现为极度悲伤、疲劳、焦虑、哭泣、易怒和因生活习惯的改变,致孕期和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1],人际沟通和社会功能障碍,并诱发各种不良妊娠结局,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导致母亲自杀[2]。既往研究发现,中国大陆孕妇产前抑郁的患病率为19.7%[3],中等收入国家产前抑郁患病率约为22.7%,低收入国家产前抑郁患病率高达34.0%[4]。但目前产前抑郁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更严重的是,许多孕妇因担心药物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而拒绝药物治疗[5]。因此多因素预防孕妇产前抑郁发生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非常重要。
膳食营养因素是产前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6],膳食也是孕妇容易改变的生活方式。膳食多样化评分(dietary diversity score,DDS)常用于评估营养充足性和总体饮食质量[7]。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平均每天至少摄入12种食物,每周至少摄入25种[8]。既往研究证实,孕期DDS与多种健康结局相关[9]。本研究旨在探索膳食多样性与产前抑郁之间的关联,为促进孕妇心理健康,预防产前抑郁的发生提供膳食对策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10城市孕乳母、0~36月龄婴幼儿营养调查(YI研究)”,该研究是一项在2019—2020年开展的,关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0~3岁幼儿健康和营养状况的横断面调查。根据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选择了10个城市(北京、成都、广州、呼和浩特、兰州、南昌、宁波、沈阳、苏州和许昌)。在每个城市内,选择了1个妇幼保健中心和/或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标是在每个城市招募至少90名孕妇,孕妇根据访问时间方便地招募,直到参与者数量达到样本量。本研究纳入标准为已诊断怀孕的18~45岁身体健康妇女,排除标准为患有妊娠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 HIV 感染),最终有931名孕妇完成调查。在剔除了关键变量数据缺失的调查对象后,共有855名孕妇纳入本次分析。
1.2调查方法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面对面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问卷结束后有专人进行核对。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社会人口学信息(年龄、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等)、生活方式(吸烟、饮酒、睡眠、体力活动等)及健康史(孕周、孕次、产次、抑郁情况等)以及膳食摄入情况。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调查对象的抑郁情况。该量表为十条目自评量表,按照条目涉及问题的严重程度分别对应0~3分,最终10个条目得分相加为被试所得总分,分值范围0~30分。总分累计大于等于9分被认为患有产前抑郁[3]。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调查对象的睡眠情况。根据操作手册计算量表得分,累计得分大于等于8分被认为睡眠质量差[10]。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短卷评估孕妇体力活动情况,计算出调查对象过去1周的能量代谢当量,以此为依据将孕妇体力活动水平分为低、中、高3组[11]。采用24 h膳食回顾(24hDR)获取研究对象调查前24 h的所有食物摄入数据。将收集到的膳食数据进行原料拆分,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的标准将摄入食物分为9大类,调查对象24 h摄入食物中包括其中1类时,则计1分,累计相加得到膳食多样化评分[12]。DDS得分总分为9分,一般认为DDS得分大于等于7分为膳食摄入种类充足[13]。
1.3统计处理
数据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平行双录入,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使用R 4.1.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在控制年龄、孕期、地区等因素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DDS得分与产前抑郁之间的关系。各项假设检验均为双侧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1.4伦理与知情同意
本研究已经获得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批准号为IRB00001052-19045,调查前征得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2结果与分析
2.1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9.3±4.2)岁,有283名孕妇EPDS得分大于等于9分,产前抑郁检出率为33.0%。如表1所示,与未检出产前抑郁的孕妇相比,检出产前抑郁的调查对象吸烟率较高且睡眠质量较差。
2.2膳食摄入情况和DDS得分
调查对象DDS平均得分为(5.8±1.3)分,其中有271名孕妇DDS得分大于等于7分,占比为31.7%。由表2可见,在9类食物种类中,调查对象谷薯类和其他蔬果类摄入率较高,而内脏类的摄入率较低。与未检出产前抑郁的孕妇相比,检出产前抑郁的孕妇深绿叶蔬菜的摄入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膳食多样化评分与产前抑郁之间的关系
表3表明,膳食多样化评分高的孕妇被检出产前抑郁的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调整了年龄、孕期、地区、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怀孕次数、分娩次数、吸烟情况、饮酒情况、睡眠质量和体力活动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仍提示,膳食多样化评分较高为产前抑郁的保护因素。
3讨论
本研究分析了中国10个城市855名孕妇的膳食多样性和抑郁情况,有33.0%的孕妇被检出产前抑郁,这一结果高于2019年一项Meta分析对中国大陆孕妇产前抑郁患病率的估计(19.7%),同时他们也指出,近年来,中国大陆孕妇产前抑郁的患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3]。鉴于产前抑郁在中国孕期妇女中的高患病率,探索产前抑郁相关危险和保护因素十分重要。此外,我们的研究发现,睡眠质量差和吸烟史是产前抑郁的危险因素,这与既往的多项研究结果一致[14-15]。但是与前期研究的差异在于我们并没有观察到家庭人均收入与产前抑郁之间的关联[16],可能是因为本研究调查对象均来自城市地区,其整体经济水平较高。
本研究发现,较高的膳食多样化评分是产前抑郁的保护因素。与本研究一致,Jiang等[13]发现,在孕(10±2)w、孕(28±2)w、孕(36±2)w 3个时间点上,DDS得分均与产前抑郁存在负相关关系。此外在非孕妇人群中也发现了DDS得分和抑郁之间的负相关[17]。膳食多样性是健康饮食的特征之一,与营养充足密切相关且可以反映饮食质量[18]。研究表明,健康的膳食与产前抑郁有关[19]。此外,较高的DDS作为维生素和矿物质充足性的有效指标与微量营养素缺乏呈负相关[20]。而其中的部分营养素如叶酸[21]、维生素B12[22]也被发现可能与抑郁有关。
本研究发现,同未被检出产前抑郁的孕妇相比,被检出产前抑郁的孕妇深绿色蔬菜的摄入率要显著偏低。同样地,研究发现,较高的蔬菜摄入量,特别是深绿叶蔬菜摄入量较高可能有助于降低抑郁症状[23],这可能与深绿叶蔬菜中富含的某些特定营养素如维生素、植物化学物质等有关。深绿叶蔬菜是膳食硝酸盐的最丰富的来源,已有研究表明,膳食硝酸盐可以降低炎性反应,在缓解抑郁症状方面发挥了作用[24]。
本研究纳入了中国10个城市的孕妇,在较大的范围内探究了膳食多样化评分与产前抑郁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孕妇膳食与抑郁之间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补充。但是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这项研究是一项横断面设计,它只能确定关联性,而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其次,本研究仅包括来自城市地区的参与者。农村地区的参与者可能在社会和经济地位、医疗条件和生活方式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膳食多样化和抑郁情况。最后,尽管我们使用了有效可靠的EPDS量表来评估产前抑郁,但并没有使用结构化的访谈来确定产前抑郁的诊断。
参考文献
[1]Madigan S,Oatley H,Racine,et al. A Meta-analysis of maternal prenatal depression and anxiety on child socioemotional development [J].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18,57(9):645-657.
[2]Curry S J,Krist A H,Owens D K,et al.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perinatal depression: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J]. JAMA,2019,321(6):580-587.
[3]Nisar A,Yin J,Waqas A,et al. Prevalence of perinatal depression and its determinants in Mainland Chin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J Affect Disord,2020(277):1022-1037.
[4]Rollè L,Giordano M,Santoniccolo F,et al. Prenatal attachment and perinatal depression:a systematic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0,17(8):2644.
[5]周晨曦,况利. 产前抑郁的心理治疗研究进展 [J]. 现代医药卫生,2021,37(11):1850-1853.
[6]Rechenberg K, Humphries D.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in depression and perinatal depression [J]. Yale J Biol Med,2013,86(2):127-137.
[7]Khorsha F,Mirzababaei A,Togha M,et al. Association of dietary diversity score (DDS) and migraine headache severity among women [J]. Neurol Sci,2021,42(8):3403-3410.
[8]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9]Madzorera I,Isanaka S,Wang M,et al. Maternal dietary diversity and dietary quality scores in relation to adverse birth outcomes in Tanzanian women [J]. Am J Clin Nutr,2020,112(3):69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