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的绿茶
作者: 缪伊雯
我的老家有片茶园,儿时每逢假期,我总会背上外公为我专门编织的小背篓,慢慢地跟在他的身后去采茶。对我而言,这是一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奇妙之旅,我坐在那里,听山中知了的鸣叫,听微风轻拂过茶叶时的沙沙作响声。有时外公会在山中摘些野果给我,并轻轻说道:“这些野果就像茶一样,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他目光柔和,如同山间的风,轻抚着我的心灵。
每到端午节前后,外公便会亲手将采回来的茶叶揉制成绿茶,他说“这时候的茶最好”。可小时候的我不仅不懂这些繁琐的工序,也不懂背后茶叶内在物质与季节的奇妙关系,只觉得绿茶苦涩难咽,让我几乎无法忍受。有时我看着大人在一旁揉茶、炒茶、烘茶,总是忍不住凑过去想要试一试,但很快就因耐心不足而放弃。
在外公的熏陶下,我渐渐喜欢上了采茶、制茶,并在长大后踏上了学茶之路。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我终于领悟到外公那年复一年无声的坚守与付出,那一杯看似平凡的绿茶,承载的不仅是外公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还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匠心与智慧。
小小的一片茶叶,在外公巧手的揉捻下有了不同的香气。有的带着清新的栗香,有的如初春的晨露般清新,有的隐约带着柔和而芬芳的花香。或许,制作一杯好茶,除了有精准的技术,更考验的是茶人对岁月的感悟、对茶叶的深刻理解。这种技艺不仅是匠心的凝聚,更是一份关于时光与生命的传承和沉淀。而当我再次品味外公亲手制作的绿茶时,那股曾经让我皱眉的苦涩,竟化作一种深沉的温暖,悄然渗入我的心底。每一口茶,仿佛都带我回到了那些山间的日子,回到外公的身旁,那时的微风、那时的绿意、那时的笑容,都仿佛依然在眼前。
如今,我以茶人的身份重新回到了这片山间茶园,背起小时候的背篓,慢慢采下一芽一叶,再在外公的指导下进行萎凋、炒茶、提香等工序,亲自制作出绿茶。此时的我已经明白为何端午的茶最好,那是因为端午前后的鲜叶富含营养与芳香物质,使其香气特别鲜活、清新。
当我像外公一样,对茶有了感情后我才明白,每一片茶叶,都是岁月的见证;每一杯茶水,都是与自然、与时间对话的心声。而在每一次浸泡与品味中,我仿佛也能感受到外公那份深沉的爱与关怀,悄然融入茶香,温暖并溢满我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