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荠美忽忘归
作者: 宫凤华
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中深情描述道:“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
春风殆荡,春阳杲杲,故园乡村田塍陌头被纤巧野菜染绿。马齿苋、马兰头、荠菜、蒌蒿、蕨菜和紫云英点缀春野,绿意盈盈,如灵秀村姑,发出咯咯脆笑,唤醒村庄,也唤醒了春天。
荠菜又叫雀雀菜、田儿菜、菱角菜、地米菜,酷似车前子、菠菜、蒲公英,其身形纤细、娇小,齿叶嫩绿,莹白小花灿如迎春、雅若素雪,闻之,一股泥土醇香直扑鼻翼。荠菜匍匐于地,望上去“楚楚动人”,有着无以言说的贞静之美,静待人们欣喜采撷。
河边土膏微润,春野泥土酥软,挑挖荠菜的健硕村妇、赋闲的城里游客,裏挟一袭春风,披红戴绿,蝴蝶般翩跹曼舞。他们手握小锹,贴着青荠根部轻轻一铲,“嗞”一声,发出冰凌破碎的清脆之声。荠菜发出痛楚的“呻吟”,然后“温顺”地“躺倒”,随即被人轻捡丢进脚边的小巧竹篮里。整个动作连贯、协调,姿势优美、飘逸,颇有《诗经》中采薇采葛的美妙意境,令人想起“邻翁采荠分家小,游女揉花打路人”的诗句。
清代薛宝辰在《素食说略》中云:“荠菜为野蔌上品,煮粥作齑,特为清永,以油炒之颇清腴,再加水煨尤佳”。荠菜的吃法颇多,荠菜炒鸡蛋、荠菜饺子、凉拌荠菜、东坡羹、包春卷、荠菜团、荠菜豆腐羹等,炒蒸汤拌、煎馅焖烩,均令饕餮们大快朵颐。
荠菜炒鸡蛋色泽诱人,有黛玉扶柳之妙,香味通融,滑润柔嫩,吃起来爽口、有韧劲,味道微微清苦。黄绿相间的菜肴,让人品咂出春天的野趣,颇有“布衣暖,菜根香”的淡定与满足。
荠菜与蛋皮、香干丁、粉丝、肉末、木耳做馅包饺子,其馅绿如翡翠,汁液充盈,皮薄馅鲜,入口轻滑,齿颊生香,素味淡而悠远,荤味厚而醇香,淡苦微甜。吮一口飘浮蒜花、脂油的水饺汤,咂咂声中,顿觉尘世温暖、灯火可亲。
汪曾祺喜做凉拌荠菜:“荠菜焯熟切碎,香干切米粒大,与荠菜同拌,在盘中用手抟成宝塔状。塔顶放泡好的海米,上堆姜米、蒜米。”凉拌荠菜制作精简,味道尤绝。荠菜洗净氽水,沥干入盘,佐以姜末、蒜泥、陈醋、生抽,再淋上麻油,一盘春蔬赫然入目。其色调清新、明快,搛嚼脆嫩、爽利,三五知己畅叙幽情,窗外梨花堆雪,菰蒲凝绿,莺歌燕舞,寻常日子竟也旖旎生动起来。
荠菜味道甘美,熬粥啜饮尤佳。浅绿细叶在乳白的粳米粥里隐现沉浮,蕴蓄婉转,色彩明丽,如同一幅苍鹭栖息苇丛的水墨画。喝一口糯软菜粥,暖心熨帖,远离喧嚣尘世,内心柔软、丰盈,这便是简单的幸福。苏轼也曾用荠菜、白米和萝卜熬制“东坡羹”,并赋诗“谁知南粤老,解作东坡羹。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自觉烹制的荠菜羹胜过海陆八珍之味。
包春卷可谓春天的雅事。春卷内容以地头野菜为主,如荠菜、婆婆丁,以及韭菜、芦笋、蘑菇、木耳等。这些野菜不仅看着鲜嫩,放进嘴里也是满口生香。
荠菜切碎,掺入胡萝卜丝、香干丁、肉末炒熟做馅,把馅料放进面皮中,折成三寸来长的长条形,面皮两侧也掖入折痕中,衔接处用蛋清一抹,使之黏合在一起即成春卷。炸好的春卷盛在盘里,如一阙宋词小令。轻轻咬开,一股荠菜的清香盈满唇齿间,乡野气息直击味蕾,鲜嫩爽脆,令人想起清苍疏旷的田园生活。
荠菜雅俗共赏,入诗入画,深得文人墨客的青睐。陆游盛赞荠菜:“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辛弃疾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颂扬了乡村生活的平和自由。范仲淹的《荠赋》:“陶家翁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入口中,嚼生宫商角徴。”嚼食荠菜,有丝竹之声,令恬淡的日子增添了清亮、铿锵的诗意。苏轼的《春菜》:“烂蒸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用荠菜蒸白鱼,味道鲜美。郑板桥借荠菜抒发乡情:“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清兴不辜诸酒伴,令人忘却异乡情。”丰子恺的漫画《挑荠菜》,远山近柳,令人沉醉在浩荡春光中,乡情四溢。
“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凝望荠菜,如同晤对一位内心丰盈、恬淡平和的市井布衣。陌上荠菜不事雕琢、沉稳笃定,有不沾尘俗的孤傲和染绿春野的决绝,叩开春天,吟唱生命之歌。春天来了,让我们也采撷荠菜,领略温婉春光,体味薄凉清欢,慰藉悠远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