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欲罢不能的肥大肠
作者: 杨建明
猪大肠质地绵韧,吃在嘴里,滑嫩而有弹性,愈嚼香味愈浓。我很喜欢吃猪大肠,无论是猪大肠系列菜肴还是猪大肠面,都吃得津津有味且欲罢不能,亲朋揶揄我是“肥大肠吃货”,我听后“噗嗤”一笑,表示欣然接受。
我记得有一次嘴巴馋了,便来到路边一家餐馆,点了一盘卤猪大肠和一碗大肠粉丝汤。呡一口黄酒,吃一口卤猪大肠,再喝一口猪大肠汤,等都吃完后,肚子撑得鼓鼓的,连连打嗝,自言自语道:“心满意足了。”
前些时候,随一群老伙伴赴重庆忠县旅游,品尝到了当地一道独特的菜肴——三峡花石爆脆肠。这道菜有截然不同的两层,上面一层是一节节红艳欲滴的猪大肠,下面一层是清一色的花纹石头,猪大肠堆积在这些美丽的石头上面,不仅冒着缕缕热气,还发出“嗞嗞”的响声。导游告诉我们,这道菜要趁热品尝。我第一个夹起一节猪大肠放入嘴中,嘎拉崩脆,真是脆到好处、鲜到妙处,味道好极了。大家见我一脸享受的样子,便争先恐后地吃起来,不多时便将这盘佳肴横扫一光。大家吃得欲罢不能,又异口同声地对服务员说道:“再上一盘!”
酒足菜饱之后,导游为我们介绍了制作这道菜的过程。首先,把猪大肠洗净沥干水,加入米酒、姜汁、盐巴等调料,浸渍约半小时,再入锅汆水后沥干。接着,将猪大肠切成一节一节的,下锅翻炒,到了一定的火候,把几十只已加热好的三峡花石掷入锅里,不停地翻炒,一直炒到三峡花石红热就可以出锅了。滚烫的石头用来垫底,上面盛满猪大肠,此时这道菜肴会频频发出“噼哩叭啦”的响声,如同爆豆儿一般,煞是悦耳,故得名“三峡花石爆脆肠”。
众所周知,猪大肠实难清洗干净,如果洗不干净会有一股骚臭气,光闻起来就会让人大倒胃口。因此,清洁猪大肠乃是一桩颇为细致的技术活儿,我的母亲就是一位清洁猪大肠的行家里手。买回来的猪大肠,母亲会通过香醋泡、盐巴抹、面粉搓等方式进行处理,一番操作后,猪大肠就被收拾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了,然后将其切成段状或圈状,用来红烧、爆炒、炖煲等,味道都很好。
如今,菜场、超市等地都有卖清洁好的一盒盒的生鲜猪大肠,买回家直接烹饪即可,但我却很少买。因为那些猪大肠内壁的油脂都被刮掉了,要知道,内壁有油脂的猪大肠才是有灵魂的食材,才会有那种丰腴、香肥的味道。
我也很喜欢烹饪猪大肠。在锅内放入猪大肠,加上花椒、八角等香料,倒入水,让小火慢慢地烧煮,煮到用筷子可以穿透便关火,煮得太久的话,猪大肠会失去咬嚼性。煮好的猪大肠切成段,可以配青椒、洋葱炒,也可以蘸点香醋、辣椒酱、蒜泥等佐料直接食用,这种简单的吃法也很过瘾。
千万别小瞧了猪大肠,它还具有世俗情趣,是一些古典小说里的“道具”。《水浒传》里的“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一节,鲁智深故意找茬时,就是让镇关西切大肠臊子;《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之后,他那平时极为吝啬的丈人胡屠户竟然一反常态,拿着一副猪大肠和一瓶酒登门庆贺;《金瓶梅》里,西门庆、潘金莲等人围坐在棬棚内吃饭,吃的菜里面也有酿猪大肠……同样是猪大肠,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内容情节,就构成了丰富的故事,很是耐人寻味。
据传,“诗仙”李白也喜欢吃猪大肠,一日品尝了四川江油地区一位老婆婆的红烧肥肠后,便有感而发道:“李白读书匡山上,忽然一阵肥肠香,读书台高千千尺,不及老妪送肥肠。”直到今日,这段佳话还被当地人津津乐道。
民国时,川菜大师黄敬临研发出的“软炸扳指”,也被当时的著名画家张大千等名流所喜爱。此菜选用猪大肠肠头制作而成,因酷似满人射箭时套于右手拇指上的扳指而得名。先将猪大肠肠头洗净,然后加入葱姜、料酒、花椒等腌制,随后入笼蒸、入锅炸,成品色泽金黄、外酥内嫩、香软适口,吃时以糖醋汁蘸食,风味独特,堪称美食一绝。
平时,我很喜欢看一些美食节目,每每报道或介绍各种各样的猪大肠菜肴时就会垂涎欲滴,没准次日或过几日便会“按图索骥”前往解馋。虽然来去辗转有点累,但也如愿以“肠”,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