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情深 醇香难忘

作者: 罗惠香

豆豉情深 醇香难忘0

黑豆是一种豆科植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胡萝卜素以及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堪称“营养宝库”。“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黑豆赞誉有加,称“常食黑豆,可百病不生”。虽然此言有些夸张,但黑豆的保健功效却是确凿无疑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黑豆能够增强免疫力、调节血糖、降低胆固醇,对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

在各种黑豆制品中,我尤爱豆豉。豆豉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彼时其被赋予了“幽菽”与“嗜”这样蕴含深意的雅号。屈原在《楚辞·招魂》中以“大苦咸酸”描绘美食,其中的“大苦”便是豆豉。

我的母亲是制作豆豉的高手,制作过程就像是一场庄重而神圣的仪式。她先是细心地挑选出颗粒饱满的黑豆,洗去表面的尘土,再将其置于清水中浸泡数小时。待黑豆吸饱了水分,再捞入锅中慢火炖煮。当屋内弥漫起浓郁的豆香,母亲便起身关火,随手捞起几粒黑豆,以指尖轻捏试探,若黑豆呈细腻的粉状,那便是恰到好处;若尚显生硬,便再次盖上锅盖,让余温继续焖煮片刻。千万不要过度炖煮,那样会破坏豆豉的口感和品质。

确认黑豆煮至完美状态后,母亲将它们捞出沥干水分,轻轻铺展在竹簸箕上自然冷却。待黑豆表面略显干爽,母亲会撒上一些糠碎,让每一粒黑豆都被糠碎均匀包裹。然后将裹好糠碎的黑豆薄薄地摊开在竹簸箕中,在上面轻轻覆盖一层叫作“掌牛郎”(一种植物)的枝叶,将其搬到里屋,静候发酵。母亲说,“掌牛郎”气味清新宜人,枝叶蓬松,既密集又透气,非常有利于黑豆发酵。

当黑豆发酵至恰到好处时,表面会长出一层黄绿色的绒毛,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气息,既带有发酵后的微微酸味,又蕴含着即将转化为美味的淡淡香气。母亲将发酵好的黑豆拿到小溪边,用清澈的流水将其冲洗干净,晾干后再倒入一个洁净的坛子里,加入适量的盐、白酒以及浓浓的茶水,然后轻轻地摇晃坛子,使所有调料均匀混合,最后盖上坛盖,密封存放。经过数日的等待,黑豆终于变成了豆豉,打开坛盖的一瞬间,一股浓郁而独特的豆豉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母亲细心地取少许豆豉置于小碟中,用来搭配清淡的白粥最合适不过。那豆豉散发出的香甜与浓郁气息能迅速唤醒味蕾,让一碗朴素的白粥变得更加易于下咽。有时,母亲会将豆豉与排骨一同蒸制,又或是在炒青菜时随手加入一小汤匙,最寻常的蔬菜也能化为“下饭神器”。

记得有一次台风肆虐,家中食物储备告急,母亲却如魔术师般变出一罐豆豉鱼罐头,在豆豉的作用下,鱼的腥味荡然无存,变得鲜美无比。黑得油亮的豆豉在口中咀嚼时发出的咯吱声以及释放出的独特香气,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一道难以忘记的美味。

如今,餐桌上的菜肴琳琅满目,各式调料比比皆是,豆豉似乎已退出大部分人的餐桌。但对我而言,豆豉却是干饭“伴侣”,永远在我家厨房占有一席之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