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田乡民的另类清明粿

作者: 汪兆兵

千亩田乡民的另类清明粿0

在浙江省淳安县北面的村庄中,村民们每逢清明节来临时,都有做清明粿这一习俗。因为在海拔1400余米的千亩田盆地上长着许多药食两用的野牛蒡,村民们便就地取材,用它的叶子做清明粿,不仅好吃,还能强身健体。

相传,用牛蒡叶做青粿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元末年间,朱元璋的义军驻扎在千亩田。这支队伍中有一小部分士兵是从附近山村招来的,他们便想去采摘小艾叶做青粿。可是,千亩田的小艾叶数量极少,根本不够用。后来,炊事兵毛常火想起千亩田盆地上长着另一种植物,土名叫牛蒡,它的叶子像蒲扇一样又大又绿,可以代替小艾叶,最重要的是数量够多,于是就叫士兵摘野牛蒡叶,用来代替小艾叶做青粿。

炊事兵们由着自己的爱好放入各种馅,有咸的、甜的,还有什么馅都没有的,接着用蒸笼蒸熟或用铁锅烘烤至熟。香喷喷的美味出锅后,士兵们尝了尝都觉得很好吃。后来,用野牛蒡叶做青粿的习俗就保留了下来。由于在清明前后,野牛蒡叶正好鲜嫩可食,后来当地人便用牛蒡叶来做清明粿。

用牛蒡叶做清明粿时,要先将牛蒡叶的中间粗茎去掉,清水洗净后放入铁锅中焯一下,焯的时候放点碱水。接着将焯过的牛蒡叶用冷水清洗干净,也可放进水桶内浸泡,待到用时再取出。

接着一个步骤就是和面团。和米粉面团也有讲究,要先在锅中烧开水,倒入适量的米粉,再用木棍搅拌,接着用木勺舀起倒在面板上,用力反复揉搓成团。然后将洗净的牛蒡叶放入石臼中捣软、捣细,掺入米粉面团中揉搓均匀即成面皮。

清明粿的馅料多种多样,有的用菜馅,做成咸清粿;有的将芝麻炒熟,做成甜清粿;还有什么馅都不放的,叫淡清粿。清明粿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圆的,也有两头略尖、中间稍大的,土名叫“梳子粿”。

除了做青粿,野牛蒡叶还可炒食、凉拌或做汤。20世纪60年代,山里人缺少粮食吃不饱,只得想方设法去山上寻找可食用的原料加工成食物饱腹,野牛蒡叶就是其中之一。我的父亲也曾几次到千亩田采摘一担担的牛蒡叶,回家晒干后加工成食物,帮助一家人度过饥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