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管理
作者: 刁文华
在当前的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患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已成为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治疗心血管疾病主要依赖药物和手术,饮食管理往往被忽视。实际上,饮食是一种精确的“健康调节器”,能够从根本上调节血脂、血压和血糖水平,为心血管系统构建坚实的防御屏障。本文主要探讨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管理策略,以期为相关人群提供饮食借鉴。
一、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饮食管理的重要性
(一)预防疾病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高盐、高脂、高糖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直接加剧了这些风险因素的作用。通过控制饮食,可以调节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比如,减少钠盐摄入可有效降低血压,预防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增加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有助于平衡体内的钠钾水平,稳定血压;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可以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坚果,有助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保护心血管健康;全谷物、蔬菜和水果中的膳食纤维可延缓糖分吸收,帮助维持血糖稳定;深色蔬菜、浆果、绿茶等可减少自由基对血管的损伤,降低炎症反应。
总之,长期坚持科学的饮食可显著降低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对于已患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通过合理饮食也可延缓病情恶化,减少并发症,从而改善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
(二)控制病情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通过饮食管理,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可为肠道有益菌提供“养分”,促进其生长,并抑制有害菌。而有益菌能产生短链脂肪酸,如丁酸、丙酸等,以降低炎症反应,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进而辅助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例如,膳食纤维在肠道被有益菌发酵产生的丁酸可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减少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除了膳食纤维,其他食物所含的有效成分也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具有独特作用。例如,深海鱼类所富含的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精准调节血脂,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减少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一些植物性食物含有的多酚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儿茶素等,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特性,可减轻血管壁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延缓病情进展。
此外,通过控制热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可避免肥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加重,改善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功能,从而有助于病情稳定。
二、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建议
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合理饮食尤为关键,在有效控制病情、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是饮食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精心挑选、多样化组合以及科学的烹饪方法,可以显著提升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并有效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老年人及其家属应采取积极措施,将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量纳入日常饮食规划,以充分维护心血管健康。
具体来看,老年人每日需摄入不少于5份(约400g)的蔬菜和水果,每一餐都应包含适量的蔬菜,可将水果作为两餐之间的加餐,避免空腹食用,以减少胃部不适。在选择时,应考虑不同颜色的蔬菜和水果,如深绿色叶菜类,胡萝卜、南瓜等橙色蔬菜以及西红柿、草莓等红色水果,且优先考虑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保证营养成分的完整性。若新鲜产品难以获得,冷冻蔬菜和水果亦可作为替代,但需确保产品无额外添加的糖分和盐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制定每日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清单,以确保种类和数量达到推荐标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保留水果和蔬菜的皮层,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避免食用高盐分的腌制蔬菜和高糖分的水果罐头,若需饮用果汁,应自制新鲜果汁并避免添加糖分。
(二)适量摄入高质量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营养素之一,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适量摄取高质量蛋白质对于维持生理及免疫系统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切忌蛋白质摄入过量,以防加重肾脏负担。
具体来看,大豆、绿豆、红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浆等是优质植物蛋白的丰富来源,并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低脂或脱脂乳制品如牛奶、酸奶等是优质蛋白质和钙质的良好来源,有助于维护心血管健康;杏仁、核桃、腰果等坚果不仅提供高质量蛋白质,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具有积极影响;鱼类特别是深海鱼类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老年人每周可摄入2—3份鱼类或海鲜;猪肉、牛肉等蛋白质含量丰富,但也含有脂肪,需控制摄入量,以避免摄入过多饱和脂肪。
在日常膳食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应依据个人状况,审慎调节蛋白质摄入量。通常而言,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0.8—1.0g,过量摄入蛋白质可能加重其肾脏负担,特别是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均衡摄取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确保营养均衡;选择健康的烹饪方法,如清蒸、水煮、低温慢煮等,减少油炸和煎炒;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并根据医生或营养专家的指导适时调整蛋白质摄入量。
(三)避免高脂和高盐饮食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应严格控制每日食盐摄入量,以不超过5g为宜。对于患有高血压或肾病的老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进一步降至3g左右。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考虑使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在烹饪过程中,可在烹饪即将完成时加入食盐,在确保口感的同时减少食盐的使用量;可利用葱、姜、蒜、柠檬汁等天然调味料提升食物的风味,降低对食盐的依赖;酱油、蚝油、豆瓣酱等调味品亦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在使用时应予以严格控制;减少或避免食用咸鱼、咸肉、腌菜等腌制食品,火腿肠、香肠、腊肉等加工肉类,以及盐焗坚果、薯片等高盐零食。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控制脂肪总量,使脂肪供能占总热量的20%—30%,以维持健康体重并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如牛油、猪油、羊油等;减少食用薯条、奶油蛋糕等含有氢化植物油、植脂末的食品;增加不饱和脂肪的摄入,以橄榄油、茶籽油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作为日常烹饪的主要用油。
三、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饮食管理的注意事项
(一)避免超加工食品
一般情况下,超加工食品往往含有较多的盐分、糖分、不健康脂肪以及人工添加剂,可能会对心血管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应掌握辨识超加工食品的方法,仔细阅读食品标签以了解其成分构成,避免选择那些成分复杂且难以辨认的食品。
此外,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可积极参与各种科普活动,掌握一些健康、低盐、低脂的食谱,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同时,尽量减少外出就餐,这是因为餐馆和快餐店提供的食品通常含有更多的盐分、糖分和不健康脂肪。
(二)注重个性化调整
在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饮食管理的过程中,个性化调整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不仅要根据患者的具体健康状况定制饮食计划,还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口味偏好、文化背景及生活方式。
营养师可通过智能设备与应用程序监控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习惯,分析其营养摄入情况,并据此提供定制化的饮食建议。在制定饮食计划时,营养师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文化背景和个人口味,以提高其对饮食计划的接受度和执行力。例如,若患者对某种特定的食物或烹饪方式有偏好,可尝试将其调整为更健康的选择,而非完全禁止。
营养师要定期评估饮食计划的效果,并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反馈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饮食计划能够始终满足患者的需求,并能适应其健康状况的变化。为此,营养师可以鼓励患者记录食物日记,自我监测饮食情况,以更清晰地了解自身的饮食模式,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在冬季,应注意避免过量摄入高盐、高油食物,可增加新鲜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的摄入,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维护心血管健康。
(三)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制定规律的饮食计划,确保每日三餐按时定量,避免过度进食,以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及消化系统的健康。具体可从以下五方面做起:
第一,务必摄入充足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适量食用肉类和乳制品,同时经常更换食物种类,防止偏食或挑食,以确保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作。第二,选择健康的烹饪方法,如蒸、煮、烤等,这些方法更有益健康。同时,要减少油脂和盐分的摄入量,以降低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发生风险。第三,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营养补充剂,以弥补日常食物摄入的不足。第四,严格控制盐分、糖分的摄入。尽可能减少盐的使用,使用香料对食物进行调味,且避免食用高盐分加工食品;严格控制糖分摄入,减少饮料、糕点的摄入。第五,充足饮水。每日摄入足量水分,以保持身体水分平衡,进而有助心血管健康。
综上所述,饮食管理对于防治老年人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适量摄入高质量蛋白质、避免高脂和高盐饮食等饮食原则,可以提高老年人的抵抗力、免疫力,增强身体机能,从而远离心血管疾病。
作者简介:刁文华(1987—),女,汉族,山东烟台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药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