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与食品营养成分的关联探究

作者: 辛惠莹

口腔健康与食品营养成分的关联探究0

由于饮食习惯不合理,特别是高糖、高酸性食物及饮料的大量摄入,民众的口腔健康问题越发突出。本文分析了食物营养成分对口腔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调节策略,以期助力提高公众的口腔健康水平,降低相关疾病发病率。

一、口腔健康概述

口腔健康不仅包括牙齿健康,还涉及口腔组织如牙龈、舌和口腔黏膜等的健康。除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经常刷牙、用牙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等,食物选择及进食方式更直接关系着口腔菌群及其代谢物,影响着口腔健康。例如,经常吃高糖分的食物会增加致龋菌的数量,威胁口腔健康;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不仅可以清洁牙齿表面,还可刺激唾液分泌,提高口腔的自洁能力。因此,合理的膳食结构是保持口腔健康的关键,加强口腔保健意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保障口腔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食品营养成分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一)糖类

糖类是能量的主要来源,但它在口腔内经细菌代谢后会生成酸性物质,导致口腔的pH下降,造成牙釉质脱矿,增加患龋齿的几率。糖类物质的黏附作用使其更易附在牙齿表面,给细菌持续提供能量,进一步加剧龋病的发生。口腔微生态失衡与多种口腔疾病密切相关,而高血糖环境又为致龋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其增殖及代谢活性将破坏口腔微环境,增加牙周疾病的发生风险。长期高糖摄入也会引起口腔黏膜炎症反应,导致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发生。此外,高血糖还可影响机体代谢,如糖尿病患者易患口腔疾病等。

(二)维生素

维生素C是合成胶原蛋白的主要成分,缺乏维生素C会造成牙龈组织变脆、出血,从而增加患牙周病的危险。研究显示,维生素C缺乏者经常会出现牙龈肿痛、出血等症状,不仅影响口腔舒适性,还会引起口腔健康问题。维生素D是机体钙、磷代谢的重要物质,如果缺乏将降低钙吸收,影响牙齿矿化进程,而缺乏矿化的牙齿更易患龋病及其他口腔疾病。维生素D缺乏还会影响颌骨的健康,使牙齿的支持结构变得脆弱,从而增加牙齿松动的危险。维生素B族尤其是维生素B1、B2、B12对保持口腔黏膜的完整性至关重要,缺乏维生素会引起口腔黏膜发炎、溃疡、疼痛,影响吃饭和讲话。维生素B族缺乏还会引起舌头改变,如舌炎、舌面变得光滑,进而影响口腔功能及舒适性。因此,保证充足的维生素摄取,对维持口腔健康至关重要。

(三)矿物质

钙、磷是构成牙釉质及骨骼的主要成分,对牙齿健康至关重要,如果缺乏此类矿物质会使牙齿结构变得脆弱,增加患龋齿的危险。儿童及青少年如果缺钙、磷还会影响正常的牙齿发育,造成牙齿畸形。氟化物可以提高牙釉质的抗酸能力,减少龋齿,所以低氟区居民的龋齿发生率较高。氟的缺乏还会影响牙齿的再矿化进程,使其在酸腐蚀后很难恢复。硒、锌是重要的抗氧化及免疫调节物质,对维持口腔黏膜完整性及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缺乏此类矿物质会引起口腔黏膜发炎及感染,增加口腔溃疡及口腔癌症的发生风险。因此,在日常膳食中应当适当补充矿物质,这对维持口腔健康、预防口腔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四)蛋白质与脂肪

蛋白质是包括口腔黏膜、牙龈组织在内的一切细胞与组织的基础,长期缺乏蛋白质会造成口腔黏膜变薄和脆弱、牙龈萎缩,从而增加口腔感染的危险。蛋白质在创伤修复及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缺乏会导致术后恢复缓慢,进而影响口腔健康。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基本脂肪酸对保持口腔黏膜健康、减少炎症具有重要作用,摄入过少会引起黏膜屏障功能下降,进而增加口腔疾病的发生几率。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蛋白质饮食会增加口腔内的酸性,而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釉质,增加患龋齿的危险;高脂饮食也可能和肥胖有关,而肥胖会增加患牙周病的风险。

(五)膳食纤维与水

唾液具有保持口腔湿润、清洁牙齿、中和酸性物质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咀嚼食物时膳食纤维能够促进唾液分泌,帮助清洁牙齿表面,减少食物残渣残留。如果缺乏充足的膳食纤维会使口腔中的细菌大量繁殖,从而增加患龋齿及牙周病的危险。缺水也会造成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内环境干燥,进而增加口腔黏膜病变及患龋齿的危险。在缺水情况下,唾液的稀释作用也会减弱,导致口腔酸碱度失衡,威胁口腔健康。

三、维护口腔健康的策略

(一)减少高糖食品与饮料的摄入

首先,研发减少或替代高糖分的食品配方,例如用木糖醇、赤藓糖醇等低糖或者无糖甜味剂代替传统蔗糖,开发更多的低糖型或无糖型产品,以迎合市场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引导消费者做出更健康的选择。

其次,将糖分及每日推荐摄取量标示于食品包装上,让消费者对食物含糖量有直观的认识,进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也可推行“红绿灯”标签制度,按糖分、脂肪、盐的含量划分“红灯”(高含量)、“黄灯”(中含量)、“绿灯”(低含量),使消费者能更快地鉴别健康食品。

最后,通过公众健康教育,加强民众对含糖食物及饮料潜在危害的认识,尤其是它们对口腔健康的影响。教育活动可包括学校课程、社区讨论会和网上资源,并强调摄入自然低糖食物,如全谷类、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同时,鼓励家庭及个人制订健康膳食计划,减少含糖食物。

(二)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首先,开发并推广富含纤维素的新产品,如高纤维谷类食品、全麦面包,以及富含纤维素的小吃等,此类食品能够提供更多纤维素,且不影响口感和食用。食品生产商还可通过微胶囊化、发酵等现代加工技术,提高食品的纤维素含量及生物利用率,增强食品的消化吸收能力。

其次,每日饮食中应包括五谷杂粮、鱼、肉、蛋、奶及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粗粮的营养价值比细粮要高,尤其是膳食纤维含量;蔬菜富含植物纤维,对牙齿有一定的自洁作用;瓜果所含的糖为天然糖,致龋作用比精制糖低,且瓜果中含有大量水分,不易黏附在牙齿表面;奶及奶制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有益牙齿健康。妊娠期妇女要适当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钙、磷与铁等,以帮助胎儿发育及牙齿生长。

最后,明确的食品标签有助于消费者鉴别和选择富含纤维的食物。例如,可使用直观的高亮纤维素含量标签设计,也可用图标或彩色代码表示纤维素含量。

(三)选择富含钙和磷的食物

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含有丰富的钙和磷,西兰花、羽衣甘蓝等深绿色蔬菜,豆腐、黑豆等豆类,以及杏仁、芝麻等坚果也含有丰富的钙质。

首先,可在超市及市场内设立专区,方便消费者发现和购买这些健康食物。

其次,清晰的标签设计能够突出食物中钙、磷的含量,帮助消费者做出明智的选择。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制订相关标准,要求食品生产者在包装上标明钙、磷含量,并提供每日建议摄入量。

最后,通过社交媒体、健康App等向公众普及钙、磷的重要性及其对口腔健康的影响,以提升消费者对钙、磷的认识,鼓励民众多吃富含钙、磷的食物。营养师及公众健康专业人士也可举办社区健康讲座、工作坊及网上课程,让民众了解钙、磷的来源及其对口腔健康的益处,并提供在膳食中有效增加这些矿物质的摄取方法。

(四)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首先,食品企业可在某些食物如面粉、面包、谷类、牛奶或果汁中加入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D,帮助因饮食结构不平衡而缺乏特定维生素的人群增加维生素摄取量,增进口腔健康。

其次,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食物能够提供丰富的维生素源,例如春天的草莓、夏天的西红柿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可通过对公众开展季节性、区域性的饮食教育,鼓励居民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膳食,在提高维生素摄入量的同时改善口腔卫生。

最后,组织社区讨论会、学校课程及网上资源等健康教育活动,使大众深刻认识到维生素在口腔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比如,维生素C对牙龈健康很重要,维生素D对牙齿有矿化作用。

(五)保持水分充足,避免饮用酸性饮料

市面上受欢迎的碳酸饮料及果汁大多含有酸性物质,长期饮用会损害牙釉质。通过提倡饮用低酸饮料,如无糖茶、水及天然泉水等,可缓解口腔酸性环境,保护牙齿免受酸蚀。

首先,食品企业可开发低酸性或碱性饮料,如含碱性矿物质水等,以中和口腔酸性物质,保持口腔健康。

其次,通过公众健康教育活动,提升消费者对食物及饮料酸碱度的认知,有效辨识并选购有益口腔健康的饮料。引导消费者选择天然碱性食物,如柠檬水、椰汁等,这类饮料不仅能补充人体必需的水分,还有助于平衡口腔酸碱度。

最后,养成好的喝水习惯,一天至少要喝8杯水,餐间及锻炼后要及时补水等。此外,建议尽量少喝含糖及酸性饮品,尤其是在进餐时,以减少对牙齿的伤害。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口腔健康意识的提升,未来会更多地关注营养平衡与健康饮食。在此背景下,通过优化食物组成、多吃富含纤维及必需矿物质的食品,以及适量饮水、避免喝酸性饮料,可以有效降低口腔疾病发病率。同时,口腔卫生学科的交叉融合将进一步加强,通过营养学、医学、公共卫生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将为公众提供更全面和科学的口腔健康指导,开创口腔健康的新纪元。

作者简介:辛惠莹(1993—),女,汉族,河南新郑人,助教,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口腔医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