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方识苦瓜味
作者: 刘瑜
前几年有次暑假回到江西老家,吃到了母亲亲手做的家乡美食——苦瓜盐果子。盐果子是家乡的土特产,以蔬菜、瓜果的可食部分为主料,经过复杂的工序手工制作而成,在我们老家是很受欢迎的一种特色小吃。我细细咀嚼着母亲做的苦瓜盐果子,清香中带点甜辣,甜辣中泛点微苦,越嚼越有滋味。
遥想年少时,我一点也不喜欢吃苦瓜,总是嫌弃它那股在舌尖涌动的苦味,仿佛一粘舌头就久久不能褪去。但每年夏天,家中的餐桌上总会出现苦瓜。为了让苦瓜吃起来没有那么苦,母亲往往先用勺子将苦瓜瓤仔细刮掉,切片后又用开水焯去苦涩味道,炒时还加上熏大肠和辣椒以盖过那丝苦味。然而,对于这样一盘精心烹制的菜肴,我仍然很少去动筷子。
后来,母亲就把苦瓜做成盐果子,让我们当小零嘴吃。先把苦瓜焯水,捞出晒干后蒸熟,再拌上白糖、盐、辣椒粉、甘草粉等佐料,微微晒一下就可以了。听母亲说,十斤苦瓜才能晒出一斤盐果子。母亲做出的苦瓜盐果子不软不硬,像一块块橡皮糖,很有嚼劲,嚼完的余味中只剩下淡淡的苦味。那时候,我对餐桌上的苦瓜敬而远之,却对做成盐果子的苦瓜垂涎三尺。
其实,苦瓜又叫“半世菜”,关于这个叫法的来源众说纷纭,每种说法都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有人说,最美味的苦瓜总是在它的“半生”状态,那种介于青涩和成熟之间的口感,恰如人生的半熟状态,因此得名“半生瓜”。另一种解释则与苦瓜独特的苦味有关。有些人因受不了它的苦涩而避之不及,但也有人对苦瓜的独特味道情有独钟,不同的喜好将人群一分为二,苦瓜因此被称为“半世菜”,象征着人生的两极分化。还有一种解释是说,当我们品尝苦瓜而不再觉得苦涩,甚至开始享受它的美味时,意味着我们的人生已经过半。
如今,我已年近不惑,对于餐桌上的苦瓜依旧没有那么爱吃,但已不再像年少时那般抵触。每当它出现在餐桌上,我会从容地伸出筷子,轻轻夹起几片送入口中。我细细品味着那独特的滋味,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的人生,就如这苦瓜一般。在纷繁复杂的人世间,总会有人欣赏我们,也总会有人对我们不以为然或嗤之以鼻。我们所需做的,是坚持自己的道路,保持真实的自我,无需为取悦他人而刻意改变自己。随着岁月流转,我们的内心会愈发宁静与宽广,对这个世界也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接纳。就像面对苦瓜的那一抹苦涩,我们不再厌弃,而是去体会、去接纳。这不仅仅是对食物的包容,更是对生活的包容、对世界的包容。在这份包容中,我们找到了与世界和谐共处的智慧,也找到了内心的安宁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