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给我无穷力量的金银花
作者: 程广海
我的故乡在唐王山,那是一块变幻无穷的宝地,不仅四季景色宜人,还孕育了无数的奇花异草。
有一年立夏,我和父亲去了一次唐王山,只见山坡、沟壑间爬满了一簇簇的五味子、木防己和白杜。在这其中,一大片正处于开花期的金银花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它们一丛丛、一簇簇地矗立在山上的斜坡上,让唐王山看上去十分“妖娆”。
父亲告诉我,金银花又叫忍冬花,初开时为白色,根据阳光照射的强弱,过上几个钟头或半天、一天的时间,白色的花瓣就会逐渐变成金黄色。又因为它开花时是一蒂二花,两个花蕊探在外,总是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好似鸳鸯对舞,故还有“鸳鸯藤”之称。
为了亲眼看到金银花颜色的变化,我后来花了一周的时间,每天在唐王山上盯着金银花看。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看到了金银花从含苞待放到由白花逐渐变成黄花的过程。
金银花刚开时是白色的,细细的花针顶端还开着一圈乳白色的花蕊,就像一个少女头顶着一个艳丽的草帽。我仔细闻了闻,淡淡的清香中有一丝微苦的味道。我耐着性子仔细地观察着,大概过了7个小时后,白色的花瓣开始泛出黄色,我看了一下表,此时正是11:30。2个小时后,花瓣完全变成了金黄色,此刻我终于明白了“金花间银蕊”的真正含义,而且十分有幸地见证了金银花美丽蜕变的过程!
我用水壶从山涧里盛来山泉水,慢慢喝着,看着那一丛丛的金银花次第开放。那些花儿如一对对的花侣,相依开在枝头;那花朵心连着心,就像恋人般共守着爱情的誓言。山里的清风袭来,金银花芳香弥漫,藤蔓和花朵在风中摇曳。
除了看着悦目,金银花还能治病。古人早已发现金银花的花、叶、藤和种子都可以入药,功效主要是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疽疔毒等。后来,人们便将金银花加入到日常的饮品(金银花茶)、饭菜(金银花焖黄羊)中,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想着做一次金银花鸡蛋饼。因为金银花是山上野生的,没有任何污染,我简单清洗后就捞出放入碗里,接着打入三四个鸡蛋搅拌均匀。因为怕破坏金银花原有的味道,所以就没有加任何调料。待油温有七八成热时,我把搅拌好的糊倒入锅中,摊成薄薄的饼,待两面都呈金黄色后出锅。
我拿起一个金银花鸡蛋饼轻轻咬上一口,金银花独有的苦味瞬间占据了味蕾,感觉舌头都是麻的。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虽然这次被金银花的苦味打败了,但我并没有因此而讨厌它、远离它。相反,从古人的诗词中,我再次感受到了金银花的高贵品格和独特魅力。南宋诗人范成大曾写有一首《馀杭》诗:“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忍冬清馥蔷薇酽,薰满千村万落香。”作者以忍冬和蔷薇自喻,表现出平和闲适的心态。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对金银花评价甚高,认为它有高士之风,在《金钗股》一诗中写道:“金虎胎含素,黄银瑞出云。参差随意染,深浅一香薰。雾鬓欹难整,烟鬟翠不分。无惭高士韵,赖有暗香闻。”诗坛“清初六家”之一的查慎行在《金银花》中写道:“天公省事压粉华,淡白微黄本一家。却被毫端勾染去,无端分作两般花”,描绘出金银花巧夺天工、不同凡响的奇景。清朝陈尔茀的《十六字令》更是专述此花特色:“香,一朵如霜一朵黄,金银灿,富丽满庭芳。”
读完这些诗词,我从金银花身上获得了无穷的积极向上的力量。它忍得住冬天的寒冷、雨雪风霜的侵蚀,即使在贫瘠的山坡之上依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待到来年春天,它那积蓄了一冬的力量猛然爆发,化作了一丛丛、一簇簇的绿意,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花香,傲然于山野。
我想,做人当有金银花的高士品格。我们要学习它那种不畏风雪、不挑生长环境的毅力和作派,然后默默积蓄力量,只待惊艳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