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的香港“四大才子”

作者: 贺源

爱吃的香港“四大才子”0

香港“四大才子”才情横溢,在各自领域建树颇丰。金庸以武侠小说构建江湖传奇,倪匡的科幻世界天马行空,蔡澜是美食界的灵魂人物,黄霑则用音乐与文字书写香港的时代记忆。而在这多样才华背后,他们对美食的热爱是共通的情感纽带,在一道道佳肴中品味人生百态,留下诸多饶有趣味的美食故事。

金庸:大侠笔下的生活至味

在生活中,金庸对美食的热爱不亚于武侠。

金庸的老家是浙江海宁,离苏州很近,所以他很喜欢江浙菜。1943年,金庸就读于重庆“中央政治学校”,后被校方强行辞退。在重庆举目无亲的他来到江津白沙遛马岗邓家院子的“国立中央图书馆”,图书馆馆长蒋复璁见到风尘仆仆的表弟金庸又惊又喜,随后在“南华宫”为金庸接风洗尘。当“葱烧鲫鱼”端上桌,金庸眼前一亮。他自幼喜爱江浙名菜“葱酥鲫鱼”,在流离颠沛中见到与家乡菜相似的吃食自是欣喜不已,这道菜酥、香、嫩且略带甜酸的味道,给金庸留下了深刻印象。

杭州伊家鲜饭店的掌门人伊建敏是金庸迷,致力于研制“经典江南菜”,其招牌菜“二十四桥明月夜”就是根据金庸小说中的菜肴复原、研制的。金庸到访杭州时,曾多次到伊家鲜饭店品尝美食,并三次题词,其中一次写下:“世上处处有鲜味,伊家鲜味大不同,醉倒洪七公,拜倒小黄蓉,题字有金庸。”

2007年,84岁的金庸第一次踏进苏州的松鹤楼,品尝苏帮菜肴,他盛赞素包子的美味,等不及再叫一份,便将邻座的那份也一并吃了,尽显侠客性情。

长居中国香港的金庸,对当地美食更是偏爱有加。他常去一家不起眼的茶餐厅,不为别的,就为那一口地道的港式云吞面。每次走进这家店,金庸总是熟练地找个角落坐下,点上一碗云吞面。金庸曾和朋友聊起,这面条劲道的关键在于师傅手工揉面时的力度和技巧,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有这般口感。

在金庸的小说里,也不难找到这些生活中美食的影子。比如,《射雕英雄传》里,黄蓉为洪七公烹饪了诸多美食,有“叫花鸡”“鸳鸯五珍脍”;《鹿鼎记》中,韦小宝对“扬州狮子头”念念不忘……那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书中人物的味蕾,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倪匡:科幻世界外的美食奇遇

倪匡在科幻创作中大胆想象,生活里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美食探险家。他对美食的热爱毫无保留,且从不掩饰自己对美食的高要求。

倪匡和香港美食家蔡澜关系甚好,一次,他们在港岛的顺德菜馆凤城酒家招待内地编书家陈子善。蔡澜点了一桌颇具特色的顺德菜,有金钱鸡蟹盒、土鱿蒸肉饼、炸牛奶、鸽松酿鲮鱼、豉油鸡、芥菜咸蛋瘦肉冬菇汤、粉果、西米布丁等七菜一汤二点心,其中,西米布丁是倪匡的最爱。

倪匡住院期间,蔡澜对他关怀备至。倪匡喜爱吃叉烧,为了让老友能吃到满意的叉烧,蔡澜不惜走遍全香港,最终在金堂找到了符合倪匡口味的叉烧。这份用心,不仅是对美食的执着,更是对朋友深深的情谊,也说明了倪匡对叉烧的热爱程度之深。

金庸与倪匡的关系也很好,两人聚餐时,金庸知道倪匡爱吃鱼头,总是贴心地将鱼头夹给倪匡,倪匡也从不客气,每次都欣然接受。有一次,倪匡口腔发炎,没法吃鱼头,金庸就笑着说:“你不吃,我吃。”这小小的鱼头串联起两人多年的友情,也侧面反映出倪匡对鱼的喜爱。

倪匡对美食的热情,从他吃生蚝的经历也可见一斑。在一次自助餐上,当看到肥美的生蚝时,倪匡瞬间胃口大开。在不熟悉英文的情况下,倪匡边比划边对侍者说“ALL”,意思是把菜单上的生蚝都来一份,豪爽的点餐方式尽显他对美食的热爱与追求。

蔡澜:美食江湖的领军人物

蔡澜在美食领域的造诣,堪称香港“四大才子”之首,他对美食的热爱渗透到生活的每一处细节。

为了找到最美味的越南牛肉河粉,蔡澜跑遍法国、美国、中国香港等地,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找到美味河粉的地方,他详细品尝并对比各地河粉的味道、口感、汤头以及配菜等,最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勇记”寻得满意的味道。2018年,他甚至在香港中环开了一间“蔡澜越南河粉”店。为了还原那碗让他难忘的河粉味道,他从汤头的熬制、河粉的制作工艺再到配菜的选择和搭配,都亲自参与研发和调试。

蔡澜的父母从新加坡来到香港,他带父母去酒楼吃饭时消费体验非常不好,不仅饭菜质量差、价格高,服务态度也不好,他一怒之下写了篇文章,没想到香港许多报刊纷纷向他约稿,从此开启了他的食评生涯。后来,他坚持自掏腰包去饭店消费,事后写下对餐厅的评价。曾有餐厅想给他钱求好评,被他坚决拒绝,他认为这样才能保持客观、公正,让读者看到真实的餐厅评价。

蔡澜担任日本烹饪节目《料理铁人》的客席裁判时,因为专业和直率而备受关注。在节目中,他会直言不讳地指出菜品的不足之处,如称龙虾太硬。他的这种真实和坦率,不仅获得了观众的喝彩,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Nobu餐厅对他十分欣赏,即使他不预定,也会将他当作贵宾招待,充分体现了蔡澜在美食界的影响力和地位。

蔡澜还主持了众多美食节目,如《蔡澜叹名菜》《蔡澜品味》等,这些节目曾是TVB周收视率TOP5中的“常客”,其中,《蔡澜叹名菜》的最高收视率曾达32%。在节目中,他带领观众领略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分享自己对美食的独特见解和体验。

此外,他还出版了众多与美食相关的书籍,如《蔡澜谈吃》《蔡澜食材字典》等。这些书籍不仅介绍了各种美食的制作方法、品尝技巧,还融入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食文化的理解,深受读者喜爱。

黄霑:歌唱美食的音乐奇才

黄霑是香港乐坛的一代宗师,他的音乐作品传唱至今。黄霑对美食的热爱,深入到他生活的点点滴滴,甚至融入他的歌词创作之中,从多个维度展现出他与美食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开心小懒猪》里,他写道“做个开心小懒猪,乐得逍遥学下做主,假如嫌冇奇遇,不如扮下大厨,连食三餐都有鱼,仲有一餐加烧乳猪”。歌词里,成为大厨、享受三餐有鱼还有烧乳猪的生活,是惬意日常的具象化。这不仅体现出他对美食的喜爱,更反映出美食对于他而言,是生活中简单而纯粹的快乐源泉。

黄霑还写过很多包含美食歌词的作品,如《密食当三餐》中的“鲜汤云吞好新鲜,菜肉云吞认真掂”“汤面捞面,品格牛腩面,全部靓面”,歌词描述了云吞面的各种品类,足见他对这些美食的喜爱和了解。还有《斩料斩料》中的“斩大旧叉烧,油鸡卤味样样都要”,生动地描绘了人们购买叉烧、油鸡等卤味美食的情景。

黄霑和蔡澜、倪匡等好友经常相约在一起畅谈古今,美食也是重要话题之一。他们会交流各地的美食文化、烹饪技巧等,黄霑常常对美食有独特见解,能从美食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和文化内涵。

黄霑和香港影视女演员蓝洁瑛是忘年交,蓝洁瑛最爱到黄霑家中吃水饺、煲汤,大家一起分享美食、谈天说地、享受生活。黄霑对美食的热爱,如同他的音乐一样,充满了热情与感染力,他用对美食的喜爱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

香港“四大才子”以各自独特的方式热爱着美食。美食于他们,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生活的调味剂,是情感的寄托,是创作灵感的源泉。他们在美食的世界里,或构建江湖传奇,或探索未知领域,或传播美食文化,或享受生活的美好。每一道他们品尝过的美食,都承载着一段故事,成为香港文化中独特的一部分,让后人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才情与生活态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