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营养榆钱美食
作者: 王春建榆钱又名榆实、榆子、榆仁、榆荚仁、白榆,产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等地。榆钱是榆科植物榆树的翅果,因其外形圆薄如古铜钱而得名,又因其谐音“余钱”,所以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榆钱是由榆树未完全开放的雌花发育而成,簇生于枝条上,和初生的榆树嫩叶相伴生长,直径约1.5厘米,顶端有凹陷,种子在中央,外层有膜质翅片,成熟后随风飘散,形成自然播种。榆钱初生时呈嫩绿色,可以直接食用或烹制食用,曾是灾荒年代的“救命粮”。成熟后的榆钱转为黄白色,似串串玉质钱币缀满枝头。
关于榆钱,民间流传着两个传说。
一是济世榆钱传说。相传,在东北的松花江畔,一对善良的老夫妇救助了濒死的仙人,仙人为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便送给他们一粒榆树种子,并告诉他们,遇困需钱时可晃树落钱。老夫妇将种子种下后精心看护,没几年便长成大树并结出铜钱。贪婪的地主知道后霸占了大树,疯狂摇晃以求铜钱,结果被掉落的铜钱埋葬。
二是渡荒榆钱传说。敦煌民间传言,古时百姓不知榆钱可食,饥荒时任由榆树自生自灭。某年春天,莫高窟的尼姑途经新店台村,当众采摘榆钱食用,并传授“拌面蒸熟”的吃法,让村民度过了春荒。直到现在,敦煌仍保留着清明蒸榆钱的习俗。
榆树的生长周期与气候密切相关,在中原地带,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最佳采摘期,此时的榆钱质地柔嫩、清甜多汁,是现代人追寻的“春日限定美味”。
中医认为,榆钱性平、味甘、微辛,入肺、脾、心经。《中国药典》记载,榆钱具有健脾安神、止咳化痰、清热利水等功效,对失眠、水肿、小儿积等有辅助治疗效果。《食疗本草》记载:“榆钱性稍辛,能助肺气,杀诸虫,下气,令人能食,又心腹问恶气,内消之。

陈淫者久服尤良。”《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榆钱可“安神健脾,治神经衰弱”。
营养学研究发现,榆钱是天然的营养宝库,具有营养密度高、膳食纤维丰富、保健功效显著等特点。比如,榆钱的铁含量是菠菜的11倍,钙含量是菠菜的3倍,且不含草酸,更易被人体吸收,这种高钙铁组合非常有助于儿童骨骼生长;每100克榆钱含1.3克粗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延缓糖分吸收,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维生素C含量达9毫克/100克,这种抗氧化物质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果实中的烟酸和榆钱籽油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杀死多种人体寄生虫,还可通过利小便起到消肿的作用。
下面介绍两道营养榆钱美食,既简单又美味。
作者介绍:
王春建,河南济源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与医药类食品工程博士研究生,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烹饪协会会员、中式烹调师一级/高级技师、公共营养师二级/技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济源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获“河南省技术能手”“济源市技能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油辣子炝榆钱
做法:
1.在清明前后采摘新鲜嫩榆钱300克左右,反复淘洗5—6次去除杂质,放入淡盐水中浸泡15分钟杀菌,捞出后用清水冲洗2遍,沥干水分或用厨房纸吸干表面水分备用(水分过多影响口感)。
2.取一个耐热碗,放入干辣椒、花椒粉、白芝麻混合均匀。
3.锅中倒入菜籽油,烧至 (微冒青烟)时关火,冷却至
,分3次淋入辣椒碗中,边倒边搅拌以激发香味。4.将处理好的榆钱放入大碗中,依次加入蒜末、盐、生抽、香醋拌匀,浇入刚炸好的热油辣子,迅速翻拌使榆钱均匀裹上调料,最后淋香油提香。
特点:榆钱的鲜嫩中透着辣椒的香味,冷藏后食用更加爽口。

山药粉蒸榆钱
此做法来自盛产怀山药的原怀庆府地区,现在主要是指沁阳、温县、孟州、济源等地。原怀庆府的怀山药是药食同源物质,将其与榆钱搭配做成蒸菜同样具有食补效果。
做法:
1.榆钱摘去杂质,用流水冲洗3—4遍,放入淡盐水中浸泡15分钟杀菌,捞出沥干水分或用厨房纸轻压吸水(湿度以轻捏不滴水为宜)。
2.将榆钱放入大碗中,加入山药粉、玉米面和盐,轻柔翻拌至每片榆钱都均匀裹上粉 (粉量以薄层不粘连为佳)。
3.将裹粉榆钱铺在有笼布的笼篦上,蒸锅上汽后放入,大火蒸8分钟,关火后再焖2分钟(有利于保持翠绿色泽),取出后淋香油增香,配蒜泥香醋汁或芝麻酱食用。
特点:山药中的多糖、蛋白质与榆钱中的膳食纤维可协同作用,有利于促进消化、改善睡眠。
从《诗经》中“山有枢,隰有榆”的记载,到现代营养学的验证,榆钱承载着中国人“药食同源”的智慧。当春风拂过挂满榆钱的枝头,人们采擷的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记忆。这份来自春天的绿色能量,正以全新的姿态回归现代餐桌,续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篇章。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sp20250809.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