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觅食记》 如同读生活

作者: 卢炳根

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艺评论家、诗人和作家,著作等身。作为业内大家,先生博采人间美食之精华,创造性地品味与思考,笔端流泻出一篇篇“味鉴”的美文佳作,于2022年1月出版《觅食记》一书。全书分“面食八记”“小吃四记”“燕都五记”“寻味十一记”四辑,还有末篇“觅食寻味”及附录“谈吃:四问四答”,最后是高秀芹、王干两位作家所作的“后记”和“跋”。正文前还有著者的前言“味鉴’作引,引领读者进入“书餐”中徐徐品味。

我受著者的启发,窃以为“味鉴”观念的要点之一是明晓“五味之中,盐是霸主”。盐定味、糖提鲜,这是所有主厨心中的“定海神针”,由此引伸出味觉的满足,该是盐的恰到好处。要点之二是食者的点菜之术。选对菜品的前提是瞄准菜系:川菜、鲁菜、淮扬菜、京菜、陕菜中国菜系琳琅满目,食者进了餐馆恰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心中倘若没有一杆秤,也许会走错庙门,有负舌尖。

也许是谢老长期生活于北国之缘故,尽管出生在闽菜之源的福州,却对面食情有独钟,所以将“面食八记”列于全书榜首。饺子记“盛”,一是“盛”在其馅的丰富多彩,荤素均可;二是“盛”在参与人数众多,家庭、朋友聚会,逢年过节更是热闹之极;三是“盛”在品尝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配料下汤,可以蘸醋干吃,还可以上油锅煎,故冠之“盛”字,入木三分。馅饼记“俗”,乃是地区风俗之食物,尤以京津冀地区最多,南方地区却是鲜见的。著者桃李满天下,与弟子相聚时,民风民俗互相浸染,馅饼这个北方风俗食物也深入各地弟子的生活圈,扩展了风俗习惯饮食的外延。面条记“丰”,即多也,南北各地的面条有千百种,均展示着地方特色。烧卖记“雅”,即形状佳也,有长腰形也有束腰形,还可模拟各种花卉,千姿百态。春饼记“鲜”,这是因为春天的新蔬汁多味鲜,最是美味。包子记“精”,此乃包子之魂也,揉面、调馅、蒸煎、烘烤,道道工序皆精雕细琢,足见功夫不负有心人。馄饨记“柔”,意为柔和也,将其和汤水共食,用一个“柔”字最恰如其分,著者还在书中用了“那是鱼水不可分的”来描述。馒头记“粗”,一是因为馒头的主料除了面粉外,大多是玉米面、高粱面、小米面等粗粮;二是馒头的体形可大可小,小的如指甲盖般,大的如小枕头。

读《觅食记》 如同读生活0

谢老用细腻的文字,将读者带入了面食世界,读罢不仅增长见识,更被一场文学美餐所陶醉。此外,全书还有“小吃四记”“燕都五记”“寻味十一记”等有关各地代表性美食的篇章,篇篇珠玑、鲜活灵动,不仅给读者以文字上的愉悦享受,更有味蕾上未见先尝的冲动。

“窥一斑而知全豹”,《觅食记》是一部美食文化的景图,是赏心悦目的饮食指南,也是我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之速写。读此书,如同读生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sp20250815.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