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杯中人生
作者: 北棠锦提起李清照,人们总会不自觉地冠以“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可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婉约词宗”竟也嗜酒如命,堪称“酒鬼”。她的一生,似乎在写词与饮酒之间交织成一幅画卷,浓墨重彩,又带着几分凄凉。在她流传至今的45首词作中,有23首与酒相关,这数量恐怕连以豪放著称的“酒仙”李白也要逊色几分。
这位才情横溢的女子究竟钟爱何种佳酿呢?“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从这些词句中不难发现,李清照钟爱的是一种名为“绿蚁”的酒。有人认为,这是未经精细过滤的米酒,酒液中悬浮着细小的酒糟,因色泽微绿而得此名。此外,北宋时期米酒的酿造技艺已臻成熟,其口感甘醇、色泽清亮,或许这样细腻的酒更适合如李清照这般细腻的女子细品慢酌。
在那个礼教森严的年代,世俗对女子的言行举止有着诸多严苛的约束,为何李清照能饮酒?这或许与她的家世背景以及命运的跌宕起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李清照的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得意门生,他思想开明,对女儿的管教方式也相对宽松,不以陈规陋习束缚她的天性。正是这种优渥、宽松的家庭环境,使得李清照有机会接触到酒,并逐渐培养起饮酒的习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将我们带回了李清照的少女时代,她与友人相约在溪边的亭子里赏荷,清风拂面,荷香沁脾,举杯畅饮,谈笑风生。不知不觉间天色渐晚,一行人准备乘船返回,却因酒意朦胧而迷失了方向,误入莲池深处,惊起了栖息在水中的鸥。那时的李清照所饮的大多是无忧无虑的“闲酒”,充满了少女的活力与洒脱。

出嫁后的季清照有着近乎完美的婚姻,她和丈夫赵明诚不但门当户对,而且在才华、兴致、爱好以及价值观等方面都高度契合,可谓天作之合。美中不足的是,赵明诚常常因公务奔波在外,无法长久陪伴在李清照身边。于是,她便借酒来排遣心中的寂寞,抒发对丈夫的思念:“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时,她所饮的酒开始带上了几分淡淡的哀愁。
后来,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丈夫赵明诚也因病去世,接连不断的打击让李清照的生活陷入了绝望的境地。此时,她的词作中也再难寻觅到早期的洒脱与豪迈,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凄凉与悲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她在词里倾诉着无尽的孤独与哀伤,酒成了她唯一的慰藉。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年少饮酒是为了寻乐,中年时是为排遣寂寞,晚年则在酒精的麻醉中感知人生的无常与悲凉。她的一生,正如一杯苦酒,入口辛辣,回味却带着一丝淡淡的甘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sp20250816.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