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视角下的老年人群营养指南

作者: 张宇 丁航 吴香怡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尤其对于老年人群而言,合理的营养摄入更是防治慢性疾病、维持健康、延缓衰老的关键。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如何通过日常膳食提升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江南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地区,蕴含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和健康理念,其“不时不食”“应季而食”“清淡饮食”和“平衡膳食”等营养理念,为老年人群的日常膳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

营养对于老年人群的重要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9亿,占总人口的 2 1 . 1 % 。这部分老年人是慢性病和营养不良的高发人群,其营养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也给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带来了巨大压力。其中,营养不良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其与老年人群的功能衰退和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而加强老年人群的营养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适合老年人群的营养指南主要包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和《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22)》,但是这两个指南存在两方面的不足:

一是缺乏针对不同地域文化和食俗的差异化指南。我国地域辽阔,饮食文化多样,不同地域的老年群体在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上存在一定差异。目前的营养指南多为全国性标准,缺乏对地域饮食文化和实际饮食习惯的深入研究和具体指导,一些地方的老年人群难以根据现有指南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

江南文化视角下的老年人群营养指南0
江南文化视角下的老年人群营养指南1

二是缺乏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性指南。现有营养指南理论性较强,实际操作性较弱,如指南中推荐的原料、食谱与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和现状脱节,缺乏具体的实用性指导。

江南地区老年人群的饮食特点

江南地区以其独特的气候、丰富的物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诸如“不时不食”“慢火炖煮”等别具一格的饮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营养智慧。

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水系发达,蔬菜种类丰富多样,各种水产数不胜数,为老年人群提供了丰富的时令食材。与此同时,江南地区的人们注重饮食的清淡、均衡与多样化,每日摄入足量的新鲜蔬果、豆制品和鱼虾蟹,并且注意少油少盐,这种饮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为老年人群的健康奠定了基础。

比如,应季食物不但新鲜、美味,而且营养丰富,能够满足人体在不同季节的营养需求,且对应二十四节气特点;清淡饮食有助于保护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和胃肠道健康,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食物的多样性符合平衡膳食理念,通过食用各种食物,可以确保老年人群摄入全面的营养。

此外,江南地区的生活方式也对老年人群的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定时定量的进餐习惯有助于控制血压,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和肥胖;家庭共餐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营养指导;饮茶习惯则能让老年人摄入足够的抗氧化剂,有助于预防炎症和延缓衰老。

老年人群的营养指南

季节性膳食搭配

下面根据四季的气候特点和时令食物,为老年人群提供一些膳食搭配建议。

春季气温逐渐回暖,万物复苏,饮食应以清淡为主,注重养肝护肝。具体来看,立春节气可食用清热解毒、促进消化的食物,如春饼、春卷,并搭配新鲜的时令蔬菜;雨水节气建议食用具有祛湿功效的食物,如薏米红豆粥;惊蟄节气可以食用能帮助身体排毒的食物,如荠菜和马齿苋;春分节气可食用养肝的食物,如菠菜和筒蒿;清明节气可食用清淡的食物,如青团和枸杞菊花茶;谷雨节气可食用养胃食物,如小米山药粥。

夏季天气炎热,易致食欲不振,饮食应以清热解暑为主,注重补充水分和防暑降温。具体来看,立夏节气可食用绿豆汤、黄瓜等清热解暑的食物;小满节气可食用清凉解暑的食物,如苦瓜和冬瓜;芒种节气可食用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薏米和荷叶茶;夏至节气可食用解暑的食物,如西瓜和凉拌黄瓜;小暑节气可食用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绿豆和百合;大暑节气可食用清凉消暑的食物,如莲子和银耳。

秋季天气逐渐转凉,气候干燥,饮食应以润燥为主,注重养肺和补充水分。具体来看,立秋节气可食用润燥的食物,如梨和蜂蜜;处暑节气可食用润肺去燥的食物,如百合和银耳;白露节气可食用润燥生津的食物,如梨和甘蔗;秋分节气可食用平补的食物,如芝麻和核桃;寒露节气可食用温补的食物,如山药和红枣;霜降节气可食用温热的食物,如羊肉和姜汤。

冬季天气寒冷,饮食应以温热为主,注重温补气血和增强抵抗力。具体来看,立冬节气可食用羊肉汤和红枣枸杞粥抵御寒冷、增强体质;小雪节气可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黑木耳和雪梨;大雪节气可食用温补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红薯和南瓜粥;冬至节气可食用当归羊肉汤和桂圆红枣茶,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小寒节气可食用生姜红糖水和糯米藕,有助于暖身驱寒;大寒节气可食用火锅和羊肉,为身体提供足够的热量,同时搭配清淡的白菜、豆腐等蔬菜,以保持饮食的均衡。

个性化营养指导

在遵循上述饮食原则的基础上,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还需要采用个性化的营养方案。具体来看,高血压患者应控制盐分摄入,多食用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土豆等,以帮助控制血压。高血脂患者应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的比例,如选择橄榄油、坚果等作为烹饪用油或零食,同时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豆类等,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糖尿病患者的膳食管理最为重要,建议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绿叶蔬菜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并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禽、瘦肉等。痛风患者应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尿酸的排泄,并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等,也有助于降低血尿酸水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sp20250824.pd原版全文

为了更好地维持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家庭医生要定期为他们进行营养评估,监测其营养状况,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基础代谢率、疾病状况、饮食习惯等因素,通过血液检查、人体测量、膳食调查等手段,全面评估其营养状况,及时发现是否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贫血、骨质疏松等营养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饮食调整方案。另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家庭医生也要定期随访,及时了解老年人的营养改善情况,及时发现老年人可能出现的新的营养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江南文化视角下的老年人群营养指南2
江南文化视角下的老年人群营养指南3

其他的健康生活方式

江南地区的人们大多有饮茶的习惯,茶叶中富含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常喝对身体十分有好处。根据老年人的不同体质,推荐饮用绿茶、红茶或花茶。具体来看,绿茶富含儿茶素等抗氧化成分,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红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咖啡碱,能够促进消化、提神醒脑,对于改善老年人消化功能和精神状态有所帮助;菊花茶清肝明目,不仅能缓解眼部疲劳,还有助于降低血压,尤为适宜高血压患者。

此外,科普机构、媒体等还可结合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为其推荐适合的茶饮搭配。比如,对于喜欢甜食的老年人,可以推荐一些加入了红枣、枸杞等天然甜味料的茶饮;对于喜欢清淡口味的老年人,可以推荐一些以清香型茶叶为主的茶饮。通过这样的个性化推荐,可以让他们在享受茶香的同时,也能够保持健康的体魄。

除了在吃、喝上下功夫,老年人也要适量运动,以增强体魄。其中,太极拳和健身操等温和的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调节心理健康,更加适合老年群体。在推广太极拳和健身操的过程中,政府部门、社区等可以组织专业的教练团队为老年人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培训,还可以结合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设计适合他们的锻炼计划和课程。通过定期的锻炼和交流,老年人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享受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另外,江南地区的人们很注重家庭共餐,这样不仅能根据老年人的口味偏好、身体状况以及营养需求做出有营养的饭菜,还能在无形中传递出家庭的温暖和关爱,防止老年人群出现心理疾病。

江南地区的饮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营养智慧,为老年人群健康提供了宝贵的资源。通过构建江南文化视角下的老年人群营养指南,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科学、实用的营养建议,帮助他们改善饮食习惯、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注:本文是2024年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社会教育(社科普及)重点资助项目:《社科普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案例研究》(24SJA-09)、2024年度苏州市科学科普资源项目(zykf2024-20)、2024年度苏州市社科普及惠民扶持项目(苏社科字[2024]14号,编号100)、2024年苏州市社会教育课题(SZS-L-2024006、苏州首批馆校思政育人项目、苏州城市学院校级重点建设课程《江南苏味美食营养与非遗技艺》和专业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健康运动学》阶段成果之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sp20250824.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