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面食
作者: 张艳军我的故乡在北方,而北方人大多喜吃面,不喜食米,一日三餐多以面食为主。
一是馒头。馒头作为餐桌上的主食,在我看来委实不是馒头有多好吃,而是人们为图方便。馒头房星罗遍布,商店供应充足,买两个提回家,再整两个菜,就是一顿饭。
在吾乡,“馒买”这个称谓的流行尚没有几年,原来带馅的包子、死面的馒头都统称为“包子”。若谁家有喜事去参加,有人问:“干嘛去?”答日:“吃包子去”。此处的“包子”就是指馒头,没人真的会给客人预备带馅的包子。小时候,家里的主食是饼,很少吃馒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蒸几锅。所以,谁家有喜事,我都喜欢跟着去,一是能吃到暄腾腾、热乎乎的大馒头,二来还能顺便品尝一下丰盛的宴席,打打牙祭。
二是烙饼。烙饼的江湖地位现在不及馒头,这着实让人始料不及。其实,故乡的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吃烙饼,因为它扛饿又好吃,不用就菜也能吃一张。
过去,白面金贵,烙饼多是用棒子面,稍好的在里面掺点白面。要想吃到纯白面饼,除非家里有客人来。我喜欢家里来客人,因为除了白面饼,母亲还要摊几个鸡蛋当作下酒菜。小小的我不能上桌,只能眼巴巴地远远看着,就盼着能剩下一些烙饼和鸡蛋,那是我认为最好的美味。那时候有个顺口溜,“烙饼摊鸡蛋,好吃又好看”,在清贫的日子里,偶尔一次的改善也会让人心满意足。
饼有死面饼和发面饼之分,死面饼凉了可以做炒饼和烩饼,发面饼则不能,但发面饼软乎。如果烙饼时在夹层中加些馅料,则可以让其来个华丽转身加糖,就是糖饼;加菜料或肉料,就是馅饼。现在随着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的健康需要,棒子面饼又渐渐回归人们的餐桌。其实,棒子面饼并非难以下咽,这要看配什么菜,如搭焖酥鱼亦是美味,让人越吃越想吃。

三是面条。面条的吃法有很多种。手擀面宜做成炸酱面,劲道、有嚼头,越嚼越香。炸酱实为肉丁炸酱的简称,肉是五花肉,酱是干黄酱,炸好的酱上面飘着一层油,十分诱人食欲。红花虽好,必有绿叶相扶,炸酱面的“绿叶”就是菜码。依个人口味之迥,许多时蔬皆可作为菜码,如绿豆芽、黄豆嘴、黄瓜丝、胡萝卜丝、豆角、白菜丝、芹菜、香椿、菜椒等。我吃面条必用一“巨碗”,碗内三分之一是面条,三分之二是菜码,每样菜码都要来一点,冒冒尖尖一大碗,再就几瓣大蒜,直吃得酣畅淋漓。
除了炸酱面,还有鸡蛋西红柿面、茄丁面、黄花木耳面、麻酱面等,若想简单,在煮熟的面条上直接来点花椒油或炸虾米皮也可以。就季节而言,夏天最宜吃麻酱面。面条用凉水一过再过,直过得透心凉,辅以青蒜苗、黄瓜丝、豆角等菜码,拌上芝麻酱,“呼噜呼噜”一吃,那叫一个爽。冬天则应吃热汤面,一碗面下肚浑身暖和,外面冰天雪地都不怕。
四是饺子。“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这句老话直接道出了人们对饺子的偏爱。最早,饺子也和馒头一样,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还深藏“交子”之意,如果谁家平时能吃上一顿饺子,真如过年一般。现在,饺子已经成为很常见的餐桌食物,既能当主食又能当菜,还可以就着酒吃,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sp20250857.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