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寻梦之苏东坡

作者: 张宇 欧阳凯丽

北宋才子苏东坡是千古流芳的词人、功留三州的政治家、心系百姓的道德家,也是一位对“吃”颇有研究的美食大家。在苏东坡屡遭贬谪的凄苦一生中,从某些层面上看,是美食抚慰了他,同时他也为如今中国人的餐桌上增添了许多美味佳肴。在与苏东坡人生轨迹联系较为密切的七个城市,即眉山、黄州、杭州、常州、苏州、惠州、儋州,至今仍流传并记载着苏东坡与美食的佳话。

四川眉山:味起源

在四川眉山这片坐怀灵山秀水的福地,孕育了名动青史的“三苏一家”,苏东坡正是其中一人。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苏东坡与许多美食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东坡肘子、枕头耙、东坡泡菜、东坡火米羹,其中最出名的便是东坡肘子。

据说,东坡肘子的发源地是在江西永修,由苏东坡口授农夫偶得;还有学者认为是苏东坡妻子王弗偶然发明的;也有说是民国时的眉山人为了纪念苏东坡,借鉴苏东坡烧肉的经验制作而成,故取此名以致敬东坡先生。东坡肘子的真实来源纷繁复杂,已难以考证,但不管怎么说,它都与苏东坡扯上了关系。

东坡肘子色泽红亮、口感醇厚,肉质在长时间的炖煮下变得极为酥烂,轻轻一抿便在口中化开,给舌尖带来极致的享受。东坡肘子富含优质蛋白质,猪肉提供的血红素和半胱氨酸能够改善缺铁性贫血,是美容、补钙的食疗佳品。但毕竟东坡肘子中肥肉居多,因此也不能过量食用,否则容易增加肥胖风险,损害心血管健康。

下面介绍下东坡肘子的所需用料及制作步骤。主料:猪肘子2只,约1500克;辅料:雪山大豆300克;调料:葱结50克、绍酒50毫升、姜15克、川盐5克。制作方法:猪肘刮洗干净后顺骨缝划一刀,在汤锅中煮透后捞出剔去肘骨,放入垫有猪骨的炒锅内,下入煮肉原汤(注意要一次加足),放葱结、姜(拍松)、绍酒,用旺火烧开。雪豆洗净,下入煮沸的砂锅中,转微火煨炖约3小时,直至肉皮软烂为止。吃时放川盐,连汤带豆一起舀入碗中,蘸以酱油食之。

湖北黄州:食初尝

初遭贬谪的苏东坡来到黄州后并没有垂头丧气,反而注意到此地的鱼美笋香。正因他永不失对生活的热情,才能在黄州写下《赤壁赋》等千古绝唱。此外,苏东坡最知名的美食佳作《猪肉颂》也是在黄州完成。不过,这篇文章最早出现在南宋“竹坡居士”周紫芝所撰的《竹坡诗话》一书中,原名叫《食猪肉诗》,算是古代版的“同人作”。

寻味寻梦之苏东坡 0
寻味寻梦之苏东坡 1

黄州期间的苏东坡身无长物,身为团练副使需得躬耕。有一年麦子丰收,在厨师的协作下,经过不断试验、调和,苏东坡发现将小红豆和大麦掺在一起煮口感好很多。因为两样食材颜色都偏红,于是苏东坡的续弦妻子王闰之将其取名为“新样二红饭”。

“新样二红饭”中的两样食材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质,非常利于人体肠道健康,其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只需将去除皮壳的大麦与小红豆混合蒸煮即可。

在黄州,苏东坡还根据道士老乡的蜜酒酿法发明了黄州蜂蜜酒,以蒸面、米饭、蜂蜜等为原料,发酵3天后便可饮用。蜂蜜酒不仅保留了天然蜂蜜的葡萄糖、果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以及淀粉酶、脂肪酶、转化酶等,非常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蜂蜜酒中还含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水杨酸,有利于软化血管,预防动脉硬化。不过,由于蜂蜜酒中含有酒精,孕妇、儿童、肝脏疾病患者等应避免饮用。

浙江杭州:食韵长

苏东坡两度任职杭州,在杭州做出了卓越政绩,而杭州版本的东坡肉则把东坡肉的诞生同苏东坡疏浚西湖、修筑苏堤的不朽政绩梦幻般地联系起来。传说,当地群众为了感恩苏东坡,过春节时男女老少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由于盛情难却,苏东坡便收下了猪肉,并叫人将猪肉切成方块儿,烧得红酥酥的,挨家挨户地把肉又分送给老百姓。老百姓看到苏东坡不忘百姓,越发爱戴他,便把他送来的肉叫“东坡肉”。

下面介绍下杭州版东坡肉的所需用料及制作步骤。主料:猪五花肋肉1500克;辅料:白糖100克、姜块(去皮拍松)50克、葱100克(其中50克打葱结)、绍酒250毫升。制作方法:将猪五花肋肉刮洗干净,切成约75克的正方形肉块几,在沸水锅内煮5分钟后取出洗净。取一个大砂锅,用竹算子垫底,先铺上葱,放上姜块,再将猪肉皮面朝下整齐地排在上面,加糖、酱油、绍酒,最后加入葱结。盖上锅盖后用桃花纸围封砂锅边缝,旺火烧开后改用微火焖2小时左右,至八成熟时启盖,将肉块翻身后再加盖密封,用微火炯酥后离火。撇去浮油,将肉皮面朝上装入特制的小陶罐中,加盖置于蒸笼内,用旺火蒸30分钟至肉酥透。

寻味寻梦之苏东坡 2

江苏常州:味飘香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惠崇春江晚景》是苏东坡为僧人惠崇的画作《鸭戏图》所写的题诗,画作早已不存于世,但河豚却为世人所瞩目。河豚是苏东坡最为钟爱的“毒物”料理,据民间传闻,苏东坡选择在常州置业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当地不仅有好河豚,还有擅长料理河豚的好厨师。据说有一士大夫家烹制河豚有独到之处,便请苏东坡来吃红烧河豚,苏东坡吃完后畅快说道:“也值一死!”自此,河豚的美味名扬天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sp20250874.pd原版全文

河豚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有助于健脾、利尿消肿、祛风湿、镇痛、美白养颜,是名副其实的低脂肪食品。如今,我国已经培育出了经过多代选育的低毒或无毒的河豚品种,如红鳍东方豚和暗纹东方豚,只要按照规范操作,其毒性可以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除河豚外,《惠崇春江晚景》中提到的萎蒿也是苏东坡的最爱。萎蒿又称芦蒿、藜蒿,《诗经》中的“食野之蒿”指的就是萎蒿。《诗疏》中也对萎蒿有较高的评价:“正月根茎生旁茎,正白,生食之,香而脆美,其叶又可蒸为茹。”意思是,正月里生食萎蒿可尽得其清脆、味美。除了生食,萎蒿还可以炒制食用。无论是切成长条的豆干,还是肥瘦相间的腊肉,亦或是滑嫩味美的肉丝,只需添上少许油清炒,萎蒿都能与它们“琴瑟和鸣”,成为一道健康、清爽的佳肴。需要注意的是,萎蒿性凉,脾胃虚弱、大便溏薄、咳嗽痰多的人不宜多食。

江苏苏州:食梦回

翻阅历史的记录我们不难发现,苏东坡在杭州、湖州做太守以及在常州居住时,时常乘舟沿运河北上或穿越太湖到苏州会友、游玩。熙宁七年(1074年),苏东坡在苏州行走,他去过虎丘山,到过垂虹桥,留下了千古名句:“到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是为人生憾事。”虽然苏东坡并没有在苏州做过官,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名号流传在这片水乡之上,并诞生了这道颇具传奇色彩的苏式茶点一—莘塔东坡琴酥。

东坡琴酥起源于清末民初,最初由苏州吴江莘塔老街上的“广泰昌”南货店特制,是佐茶的茶点之一。这种点心用熟米粉和其他原料混合制成,有豆绿、鹅黄、桃红、奶白四种颜色,层次分明、风味独特,具有“艳而不俗,油而不腻,甜而爽舌,香而沁鼻”的特点。美中不足的是酥粉易碎,且制作过程中若四色混合会变成不美观的灰褐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文人出主意再刻操琴者人像,用碎粉作印料。众人讨论操琴者人选,最终独选苏东坡,后又提议包装上用东坡字体写上“东坡琴酥”,下端则用小楷书写上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美食增添了一丝文化气息。

苏东坡一生注重养生,饮食多以清淡、自然为主,鸡头米作为一道滋补佳品自然也获得了他的青睐。鸡头米,又称芡实,是国内外享有盛名的苏州“水八仙”之一,《南歌子》中“只将菱角与鸡头”中的“鸡买”说的便是它。鸡头米因为口感绵实,常被用来做成甜品,如桂花鸡头米。鸡头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也被中医认为具有健脾益胃、补气养血、固肾益精等功效。据传,苏东坡每天都会干嚼二三十粒鸡头米作养生之用。据《东坡养生集》记载,苏东坡到老年仍身健体壮、面色红润、才思敏捷,也许就有鸡头米的功劳。

广东惠州:味绵长

提起苏东坡在惠州的往事,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惠州一绝》中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但实际上《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才是苏东坡与荔枝的“定情诗”。

苏东坡对水果一向不甚在意,来到四季如春的惠州后,没想到对小小的荔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其甘居凄山苦水的岭南。荔枝肉质细嫩、汁液甜味,但其性热,多食易上火。苏东坡苦痔疮久矣,其在惠州时痔疮时常发作,或许就是因为荔枝吃多了的缘故。

因为惠州地处偏远,市井寥落,屠户每日杀一羊而卖,因获罪而被赶到惠州的苏东坡不敢与贵人们争抢羊肉,于是他买通商家,让他们把没人要的羊脊骨卖给自己。苏东坡将这些羊脊骨用水煮熟,滤出多余水分后抹上黄酒腌制入味,然后置于火上烤熟,佐以食盐调味,吃起来嚼劲十足。羊脊骨中的碎肉多藏于骨中,难以大快朵颐,苏东坡竟得品蟹之趣,自嘲说:“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因为羊脊骨与蝎子形似,所以后来被称作“羊蝎子”,至今仍深受食客喜爱。

海南儋州:食趣扬

绍圣四年,朝廷新党得势,身为新党心腹大患的苏东坡再遭贬谪,这次他来到了大海的另一边一—儋州,即如今的海南岛。他在写给弟弟子由的诗中说:“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可见苏东坡的生活质量迅速下降。

在岭南期间,苏东坡无法接受原住民的生猛饮食(如蜜唧,即生吃用蜂蜜喂养的小老鼠),后来看上了一道新的海味一—生蚝。苏东坡对生蚝的处理方法是,小的加水和酒煮,大的则炙烤,吃法与如今相似。

寻味,亦寻人;寻梦,亦寻味。苏东坡作为历史上的著名传奇人物,他的故事是说不尽、道不明的。无论是作为东坡之乡的眉山,贬谪之地的黄州、惠州、儋州,还是任职之地的杭州、游玩之地的苏州,抑或是终老之地的常州,他的逸闻趣事代代流传。我们也在赞美苏东坡的人格魅力,感慨于他千古不绝的风流中,感受到了美食的飘香,更体会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注:本文是2024年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社会教育(社科普及)重点资助项目:《社科普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案例研究》(24SJA-09)、2024年度苏州市科学科普资源项目(zykf2024-20)、2024年度苏州市社科普及惠民扶持项目(苏社科字[2024]14号,编号100)、2024年苏州市社会教育课题(SZS-L-2024006、苏州首批馆校思政育人项目、苏州城市学院校级重点建设课程《江南苏味美食营养与非遗技艺》阶段成果之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sp20250874.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