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肌少症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作者: 阮慧娟 冯一 德伦·晋美旺扎 杨秀霞 李俊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广泛性骨骼肌量减少、肌力下降和身体功能减退的综合征。简单来说,就是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逐渐流失,导致力量减弱、活动能力下降。尽管截至目前肌少症的定义仍未达成国际共识,但全球均已认可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疾病。
肌少症会增加老年人跌倒、骨折的风险,在治疗及长期卧床的过程中,肌肉会进一步流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提前识别肌少症并对患者进行营养补充、运动干预显得十分必要。
肌少症危害大
有关数据显示,50岁以上的成年人,肌肉力量每10年下降 12 % 一 14 % ;60——70岁的老年人中, 5 % - 1 3 % 的人患有肌少症;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肌少症患病率高达 1 1 % 一 50 %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预计到2050年肌少症的患病人数将高达5亿,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
总的来看,肌少症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存在多重负面影响。
一是增加跌倒和骨折风险。肌肉是维持身体平衡的关键,肌少症患者因肌肉力量下降更容易跌倒,使得髋部骨折(如股骨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可能导致长期卧床甚至危及生命。
二是长期卧床加重肌肉流失。跌倒后,许多老年人因骨折或虚弱需长期卧床。在这个过程中,老年人的肌肉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代谢增加,肌肉力量和质量大幅下降,会进一步加剧肌少症。
三是生活质量下降。肌少症患者的活动能力受限,日常起居(如穿衣、洗澡、行走)变得困难,逐渐丧失独自生活的能力,需要依赖他人照顾。长此以往,还可能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引自《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筛查诊断与营养干预指南》
四是增加医疗费用。肌少症导致的跌倒、骨折和长期护理需求,会显著增加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早期筛查和识别肌少症的方法
为了降低肌少症的发病率,对其进行早期筛查和识别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各国已开发了不少筛查工具,比如,SARC-CaIF量表(即SARC-F结合小腿围量表)结合了问卷和小腿围测量两种方法,总得分 ? 1 1 便被认为存在肌肉减少症。这个工具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别适合在社区和家庭中使用。
早期筛查和识别了肌少症高危人群后,可以采取进一步措施以确诊是否发生了肌少症。依据EWGSOP2、AWGS2019等标准,可以从肌量(进行双能X线或生物电阻抗检查)、肌力(可由握力反映)、躯体功能几个角度综合诊断肌少症。
预防和改善肌少症的方法
一旦确诊肌少症,应及时采取营养补充、运动干预等措施,有效延缓肌少症的进展,避免病情恶化。
在营养干预方面,应着重补充以下4种物质:
一是蛋白质。老年人每日需摄入1.0一 ?1 . 2 g/ k g 蛋白质,已诊断为肌少症患者的摄入量应增至1.2一 如果合并严重营养不良,每日需要补充1.5g/kg以上,并将其均衡地分配至3餐中。在补充蛋白质时,应优先选择鱼、肉、蛋、奶及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二是亮氨酸和β-羟基 ? β -甲基丁酸盐(HMB)。亮氨酸是肌肉合成的关键氨基酸,HMB是亮氨酸的代谢物,补充HMB和含有HMB成分的制剂有助于增加老年人群的肌肉力量,减少机体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作用。对于患有肌少症的老年人,建议每日补充1.5—3gHMB。

三是维生素D。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如果缺乏会加快肌肉细胞內蛋白质的降解,可能导致老年人患上肌少症。建议65岁以下人群每日补充600国际单位维生素D,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日补充800国际单位。
四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3PUFAs)。ω-3PUFAs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的功能,每日补充1一 ? 3 g (如深海鱼油),有助于抗炎和改善肌肉健康。
多项研究发现,体力活动水平低下与肌少症的发生显著相关。因此,在对肌少症患者进行营养补充的同时还应增加运动,这样更加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群的肌肉质量和力量以及身体活动能力。为此,肌少症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适当进行阻力训练(如举哑铃、弹力带训练)、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及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太极拳等)。
在防治肌少症的过程中,应定期评估其肌肉质量、握力和身体功能(如5次起坐测试)等,并监测营养指标(体重、白蛋白等),根据结果及时优化干预方案。确诊肌少症后,一般建议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当诊断无肌少症后,随访时间可延长为6一12月一次。
对于老年人来说,每一次跌倒都可能成为“生命中最后一次跌倒”。而肌少症是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并且跌倒后的长期卧床又会进一步加剧肌肉流失,形成“肌少症 跌倒 卧床 肌少症加重”的恶性循环。通过早期筛查、科学营养支持和适量运动,可以打破这一恶性循环,有效防治肌少症,降低跌倒风险,帮助老年人维持健康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项目资助:王正国创伤医学发展基金会序贯医疗研究专项基金项目“老年创伤患者围术期全程营养管理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4-XG-N08);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科技基金-雅培食品营养与安全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21-M0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sp20250875.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