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小吃 “娃娃鱼'
作者: 韦耀武之前我应朋友之邀去南京游玩,玩过之后正苦思冥想再去哪儿大吃一顿时,朋友说:“走,我们去吃‘娃娃鱼’”。
娃娃鱼?我的脑子里立马浮现出大鲵,它长得长长的、头圆圆的,全身呈褐色,有四足,最特别的是叫声,像婴儿啼哭。可是娃娃鱼是国家保护动物,严禁捕食,虽说现在有人工饲养,但价格也较高。我赶紧推辞,朋友却说:“你只管跟着我走就是了。”我拗不过他,只好听他的安排。出发之前,朋友给家里人打了一通电话:“妈,我带了几个朋友来,对,多准备点‘娃娃鱼’,料要备足…”通完电话,我们就驾着车上了高速。
3个多小时后,车到连云港灌南的一个农家小院前停下,这里是朋友的老家。我们进门后没多久,朋友的母亲就端上来几个青花老碗,里面五彩缤纷的,绿的绿莹莹,白的白如雪,最好看的是绿白相间中的那缕赤红,如朵朵牵牛花瓣盛开其中。朋友的母亲还端上来一碗切碎的香菜叶以及各种调料,有糖、盐、葱、姜、蒜泥、干辣椒、醋、麻油,还有榨菜丝、萝卜丝和炒熟后压碎的花生米。

朋友抓一把香菜撒入面前的碗中,又舀上几勺调料,招呼道:“这就是‘娃娃鱼’,调料按各人的口味自己调,我可是等不及了。”言罢,朋友端起碗埋头猛吃起来。
看着碗里的东西,我实在难以将其跟印象中的娃娃鱼联系起来。朋友的母亲或是看出了我的疑惑,便笑着介绍道,“娃娃鱼”是苏北一道很有名的小吃,是用绿豆粉、土豆粉、红心山芋粉做成的,因其一头圆一头尖,还带有一个小尾巴,状如一个个小蝌蚪,所以人们就给它取了一个好听且极富创意的名字—娃娃鱼。
我听完后恍然大悟,原来此“娃娃鱼”非彼“娃娃鱼”。后来,朋友的母亲又以绿豆粉为例,给我详细介绍了“娃娃鱼”的具体做法。先把新鲜绿豆浸泡数小时,手工磨成豆浆后沉淀,然后往豆桨中加适量水搅拌成糊,再入锅煮。煮的过程火候不宜太大,还要边煮边不停搅拌,待煮至呈透明胶体状即可关火。最后将漏勺或底部有孔之类的容器置于冷水盆上,把煮好的糊舀入漏勺,并快速摇动,糊就从勺眼漏入冷水中凝固成粉,犹如一只只鱼儿游入了大海。吃的时候,把粉捞出来装碗,按个人喜好拌上调料就可以了。
我学着朋友的样子,掷一把香菜放在碗中,再舀上调料拌匀,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嫩嫩的、爽爽的、滑滑的,酸、辣、鲜、香,还来不及细品,“娃娃鱼”就“游”入了腹中。朋友说,“娃娃鱼”夏季凉着吃可消暑解渴,冬季热着吃(加点辣椒)又可祛寒,乃苏北一宝。他最爱吃母亲做的“娃娃鱼”,味道醇正、浓厚。
自从吃过那一次后,我便爱上了这道酸爽、味美的“娃娃鱼”。每至天气渐热,我就想再吃上一回!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sp20250876.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