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义县宗山非遗米粉

作者: 李娇 周志帅 罗涛涛

在江南地区,米粉是深受百姓喜爱的传统美食,具体到江西省,尤以南昌市安义县黄洲乡宗山垅(以下简称“宗山”)所产的米粉品质最为出众。

清同治十年的《安义县志》中记载:“米粉出处甚多,宗山最多”。宗山米粉选用当地的优质稻米,历经淘米、浸米(发酵过程)、磨浆、过滤、蒸煮、压榨(成型过程)、晾晒等一系列纯手工工序精心制作而成,工艺极为考究。

关于宗山米粉的来历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其起源于北宋。据说,在公元960年,身为北宋四贤之一的工部侍郎杨靖公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宗山隐居,他参考北方制作面食的技术创造出宗山手工米粉,经过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味特产“宗山米粉”。另一种说法认为宗山米粉是由当地百姓所创。相传在古代,宗山地区遭遇严重旱灾,粮食大幅减产,为了解决温饱,人们尝试将仅有的稻谷加工成食物。经过反复摸索,一位村民发明了将稻米做成干米粉的方法。他将稻谷去壳、磨粉,加水揉成面团,通过特制模具挤压成细长条状,再经蒸熟、晾晒等工序,由此制成的食物便于储存,并且烹饪简单、口感爽滑,这便是宗山米粉的雏形。

我们虽然已无法判断哪种说法更具说服力,但宗山米粉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却是事实。2006年,宗山米粉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西省非遗名录;2022年,“安义米粉”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区域公共品牌。

在制作宗山米粉时,优质大米是确保米粉高品质的重中之重。宗山米粉精选本地粘米,用其制作的米粉能保持与大米近似的洁白色泽,米香味久煮不散。在浸米环节,一般夏季浸泡2一3小时,冬季浸泡5一6小时,目的是让大米充分吸收水分,变得柔软,以便后续磨浆。在最后的晾晒环节,时间一般为1一2天,具体依天气而定。晾晒后的米粉水分含量降至15%左右,质地干燥,便于储存。正宗的宗山米粉具有色泽洁白、质地柔韧、口感滑爽等特征,既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炒着吃,还能凉拌食用,常作为宴席上的首道佳肴。

安义县宗山非遗米粉0

下面推荐宗山米粉的两种经典吃法,供大家参考。

1.炒粉。食材:湿粉350克、猪瘦肉丝50克、黄豆芽50克、青菜50克、红小米椒10克、大蒜5克、小葱花少许。调味料:食用盐3克,老抽3克,味精2克,白砂糖0.5克,王守义十三香0.1克,白胡椒、辣椒、食用猪油适量。做法:锅烧热,倒入猪油,加入肉丝煸炒至变色,加入小米椒和大蒜爆香;加入黄豆芽炒熟,再加入青菜炒熟,然后加入湿粉,最后加入上述调味料大火爆炒,待粉热透后放上葱花即可装盘。

2.拌粉。食材:湿粉280克、萝卜干15克、腌菜15克、油酥花生10克、小葱花少许。调味料:老抽6克、味精0.6克、食用盐1克、王守义十三香0.05克、复合调味粉1克、葱油8克。做法:米粉过热水,沥干后装盘,加入上述食材和调味料搅拌均匀即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sp20250887.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