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南独特美食之血粑丸子

作者: 肖智群

湘西南地区有句俗语:“讨婆娘,讨壮壮;呷血粑,呷端端。”这里的“血粑”代指的就是血粑丸子,它既属于熏制的腊味食品,又是湘西南豆腐食品的一个典型代表。

制作血粑丸子的主要食材是老豆腐、猪血和五花肉。豆腐得是用酸浆点制的,含水率要控制在 50 % 务必做到手捏成渣渣不散;猪血要新鲜的,拌入农家米酒严防其凝固;五花肉要带皮的,肥瘦肉的理想比例为 3 : 7 。

湘西南独特美食之血粑丸子0

制作血粑丸子的工艺颇为讲究。首先是揉合。将新鲜豆腐捏碎,再将带皮五花肉剁碎,与新鲜猪血混合后搅拌均匀,拌以适量的盐、辣椒粉、干橘子皮等佐料,徒手猛烈摔打。然后是揉捏塑形。将混合好的原料捏成一个个馒头大小的椭圆状的丸子,具体规格以单手能抓稳为宜。接着是成型。将捏好的丸子置于特制的竹笼或铁笼中,待稳固后放在太阳底下晾晒数日。最后是薰制。先取木屑等,用文火熏三五天,其间多次翻面,再将其悬于通风处阴干,过些日子后挂在灶台上方,接受日常烟火的熏制,直至其表面碳化结壳才算大功告成。

血粑丸子的外表漆黑似炭,很多人会因此对其敬而远之,切开食用却香辣可口,余味无穷。记得我当年去数百里外的城里念书时,捎带了几个煮熟的血粑丸子想让室友品尝一下。他们看见后提出这样的质疑:这么漆黑的东西也能吃?我没有回答,而是不紧不慢地拿起刀将血粑丸子切成块儿状,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终于有同学受不住飘荡在空气中的异香的诱惑,拿起一块儿试着尝了一口,只见他双眼放光,大声叫道:“好吃!好吃!”其他同学见状也抢着吃起来,血粑丸子最终征服了在场的所有同学。从此以后,每逢寒假结束后返校,室友们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我索要血粑丸子,而我也总会让他们如愿以偿。

其实,血粑丸子的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山乡先人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生活智慧。在物资匮乏、科技落后的岁月,人们通过制作血粑丸子将食物保存起来,借以度过漫长、难熬的冬季。时至今日,苦难早已过去,血粑丸子依然在人们的餐桌上占有一席之地,只因人们钟情于它那经久不衰的醇厚味道。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sp20250889.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