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大糕:一抹香甜的记忆

作者: 唐红生

阜宁大糕:一抹香甜的记忆 0

故乡的美食在我心中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阜宁大糕就是其中之一。

在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的年代,我们平时是很难吃到阜宁大糕的,只有春节期间才能享用。可即便是春节,送人一般也不送整条大糕,而是会切分成几块儿后再用红纸包好。分装的时候,母亲会给我们姊妹几个每人一两片解解馋。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糕体软糯、米香浓郁,甜蜜的滋味立刻弥漫开来。

阜宁大糕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驻晔淮安府,阜宁县令将当地的特色大糕献给皇帝。乾隆皇帝品尝后,对其甜软如蜜赞不绝口,见阜宁大糕洁白似雪,宛如玉带,遂赐名“玉带糕”。从此,阜宁大糕名声大噪,成为一道宫廷御膳。

阜宁大糕的特点是白如雪、软如棉、薄如纸、甜如蜜,其制作过程大体分为选、淘、炒、筛、碾米、润粉、熬糖、成型、切糕等十多道工序,每一步都要把握好度,拿捏到位。

第一,选用优质的地产糯米。阜宁地处苏北平原,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非常适宜水稻生长。第二,将糯米浸泡、沥干后爆炒,炒米时要火力适中,确保粒粒开花、又脆又白,然后将其筛净后研磨成细粉。第三,将糯米粉与清洗过的青菜或浸泡后的蚕豆放在一起拌匀,放置一昼夜,让米粉充分吸收水分,并和其他辅料相互渗透。第四,过筛后,加入白砂糖液和适量的麻油、花生油等,再放入青梅、红绿丝、桂花等精选蜜饯搅拌均匀,然后做成长方形糕坯。第五,将糕坯放到笼中蒸,这个环节尤为重要,既要保证糕的软糯,又要保持其形不散,这完全靠火候的把控。第六,蒸好冷却后切成薄片,包装成品。切片环节尤为考验匠人的刀工与耐心,每一片都需切得“薄如纸”。

阜宁大糕属于蒸制糕点,以前的糕点重油、重糖,放置时间一长,便会因为失去水分而变得硬邦邦的,口感自然就差了,有的甚至会变质。为了破解保质期短、容易变硬的问题,匠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在传承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引进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不仅成功解决了问题,还使色香味得到了较大提升。比如,添加了芝麻、紫薯、核桃、花生、话梅、海苔、玉米等,成就了不同的口味,还制作出玫瑰味、红糖味、奶油味、草莓味等,以满足更多人的喜好。但无论工艺如何改进,对品质的坚守与追求却始终未变,使得这道传统美食在现代生活中愈来愈散发独特的魅力,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阜宁大糕已成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承。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sp20250891.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