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山野至味
作者: 陈晓莹我的家乡光明山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这里虽处平原地带,但周围也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山。每当春日到来时,山上的草和树长出了新绿,各种颜色的花也都开了,看上去五彩缤纷的。
清晨,雾气缠绕在半山腰,像一条未系紧的纱巾。父母和弟弟早已收拾妥当,扛着竹篓、提着铲子,脸上洋溢着与这春日同样鲜活的笑意。我们一行人如同奔赴春宴的使者,沿着蜿蜒的山路,向那片野菜繁茂的山坡进发。
轻柔的春风穿梭于枝叶间,带来混合的芬芳,那是泥土复苏后的质朴气息,丝丝缕缕钻进鼻腔,带着一丝温润的湿意。山谷间,不时传来挖野菜人发出的爽朗笑声,清脆而悠远。
我脚步轻快地踏在松软泥土上,鞋底微微陷入,留下浅浅印记。抬眼间,满地绿意撞入眼帘,草丛里,各种野菜肆意生长,有荠菜、山苞米、拳头菜、兔儿伞,它们似在与这蓬勃春日竞相媲美。
“瞧,这儿有荠菜!”父亲眼尖,兴奋地叫了起来。我赶忙凑过去,只见荠菜叶片嫩绿,锯齿状边缘贴着地面舒展,叶面上还凝着几颗晶莹的露珠,在晨光中闪烁,宛如细碎的钻石。母亲笑着拿起小铲子,轻轻一挖,荠菜便连根带土被挖了出来。
继续往前走,又发现了拳头菜。拳头菜因形状如紧握的拳头而得名,与荠菜相比,它身形修长,叶片微微卷曲,似藏着春日的秘密。凑近细看,叶片上有着细密的绒毛,摸起来毛茸茸的。母亲熟练地将它挖起,放入竹篓中。
不一会儿,竹篓里就装满了蕨菜、马齿苋、拳头菜等各类野菜,它们挤挤挨挨,散发着清新的草木香。我和弟弟便催促着母亲赶紧回家,因为我们已经迫不及待想吃她做的野菜美食了。
拳头菜虽然稍有苦味,但并不影响人们把它变成餐桌上的美味。母亲先把择好的拳头菜放在清水里泡上个把小时,这样可以让那股淡淡的苦涩味渐渐消散,变得更加鲜嫩可口。我捞起一把,蘸上自家制作的黄豆酱送入口中。它那滑滑的口感就像是春日里的一场细雨,轻轻滑过舌尖,清新的味道瞬间在舌尖散开,还带着丝丝甜意,让我一口就尝到了春天的味道。
剩下的野菜则被母亲包进了饺子皮里。她熟练地擀着皮、包着馅,一个个饱满的饺子如同元宝般整齐地排列在案板上。父亲在一旁烧着水,待水“咕噜咕噜”翻滚时便将饺子下锅,它们在锅中翻腾、跳跃,不一会儿就都浮到了水面上。刚出锅的饺子热气腾腾,我着急地咬上一口,野菜的清香与猪肉的醇厚完美融合,那是家的味道,也是春天的味道。
吃完美美的午餐后,我们又来了去河里寻味的兴致。午后的阳光暖暖的,照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像是洒下了一层细碎的金子。父亲挽起裤腿,小心翼翼地走进河里。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小河虾在水底的石头缝间穿梭、嬉戏。它们身形小巧,半透明的身体在水中若隐若现,像是一个个灵动的小精灵。父亲动作娴熟,双手在水中轻轻一抄,便有几只小河虾落入他的掌心,我在岸边兴奋得大喊起来。弟弟按捺不住,也跟着下了水,父子俩在河里忙得不亦乐乎,很快小水桶里就装满了活蹦乱跳的小河虾,看来晚上又能吃上好吃的了。
回到家后,母亲将小河虾洗净,然后捞出来沥干水分。接着起锅烧油,待油温刚好,将小河虾一股脑儿地倒进锅里,只听见“吡啦”声此起彼伏,就像一段美妙的音乐。眼看着虾壳在高温下迅速变得金黄、酥脆,鲜香的味道瞬间弥漫了整个屋子。母亲用锅铲轻轻翻炒着,不一会儿,一盘金黄透亮、香气扑鼻的炸小河虾便出锅了。
我夹起一只小河虾放入口中,轻轻一咬,虾壳发出清脆的声响,虾肉鲜嫩多汁,咸香中带着一丝淡淡的河鲜味,那是大自然最本真的味道,也是故乡最深情的呼唤。
儿时那些春日里的时光如同这野菜与小河虾的味道,鲜活而美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故乡光明山那片充满诗意的淳朴土地,用它的山川草木、人间烟火滋养了我的身心。即便岁月流转,繁华过眼,这份来自故乡的春日馈赠却如同一坛陈酿的美酒,越品越香,越品越醉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sp20250919.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