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脆爽口的 “爷爷牌” 酸刀豆

作者: 刘永宗

大刀豆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因其特别长,宛如一把大刀而得名,也有“挟剑豆”之称。唐代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载:“乐浪有挟剑豆,荚生横斜,如人挟剑”,里面的“挟剑豆”指的就是刀豆。在粮食和蔬菜短缺的那段岁月,高产的大刀豆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

大刀豆荚肉质肥厚、脆嫩,可炒食、凉拌、腌泡等,我最喜欢吃腌制的酸刀豆,尤其是“爷爷牌”的最为地道,那独特的味道一直萦绕在我的味蕾记忆中。

一般在每年四五月份的时候,爷爷就会开始栽种大刀豆。大刀豆的种子呈暗红色,种粒比较大,长约1.5厘米、厚约1厘米。它的种皮坚硬,栽种前需先浸泡2-3小时,以帮助嫩芽破皮而出。

因为大刀豆的产量很高,所以我家通常不会栽种很多,爷爷往往只沿着院墙根或者石堆旁栽种一些。大刀豆发芽成长一段时间后,爷爷就会用竹竿或树枝给刀豆搭上木架子,方便它的藤蔓顺着爬。大刀豆的结果期比较长,能从五六月份陆续结荚,一直持续到九十月份。

爷爷非常了解大刀豆的最佳采摘时机,总能在其不嫩不老的时候采摘,他说如果摘晚了豆子就老了,腌制出来的酸刀豆筋多、塞牙,严重影响口感。他还经常借此教育我:“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一样,把握时机很重要,就像你现在一定要抓住机会用功读书,将来才好出人头地。”

酸脆爽口的 “爷爷牌” 酸刀豆 0

采摘的时候,爷爷小心翼翼地从根部掰断,或者用小镰刀割断,尽量保护好藤蔓,因为这盘根错节、肆意生长的藤蔓接下来还会继续结新的大刀豆。

制作酸刀豆的过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爷爷的细心与丰富经验。

首先,把采摘回来的大刀豆拿到井台上仔细清洗干净,去掉两端的尖角,少数带筋的也一一撕净,再将处理好的大刀豆一排一排地摆放到簸箕上晾干(不能晒蔫)。接着,准备一个干净的陶瓮,用开水烫洗干净,擦干后倒扣着晾干水分。然后,将晾干的大刀豆放到陶瓮里,先放一层大刀豆,再加一层粗的海盐,这样反复操作直到装满,再放上几片姜片、几个蒜瓣。最后,爷爷用力把大刀豆压瓷实,再倒入没过大刀豆的晾凉的开水,在瓮口盖上一块防尘、透气的纱布并用绳子扎紧,顶上再压块干净的石头就算大功告成了。

接下来的日子,酸刀豆就在陶瓮里慢慢发酵,大约20天后就可以起瓮开吃了。新腌制的酸刀豆酸香扑鼻,令人垂涎欲滴。用筷子夹出一条,放到案板上切成一段一段的,可以直接配稀饭、地瓜粥,非常酸脆爽口。特别是在天气燥热、没有食欲的酷夏,来上一碗白米粥配酸刀豆,十分开胃下饭、清新爽口。爷爷偶尔也会用酸刀豆炒肉末,对我们来说这是难得的美味,可以多吃好几碗米饭。

如今,远离故乡的我只要想起酸刀豆,就会想起与爷爷相伴的美好时光。“爷爷牌”酸刀豆里的那份酸爽,不仅缠绕在舌尖,更成为我对于童年、故乡和爷爷挥之不去的记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sp20250932.pd原版全文
上一篇: 记忆深处的猪油拌饭
下一篇: 包年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