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之美

作者: 心庭

‘宝跨荔枝,芳帙木兰。怀蕊挺实,涵黄糅丹。镜日绣壑,照霞绮峦。为我羽翼,委君玉盘。”这首出自“江郎才尽”的南朝文学家江淹的《杨梅颂》,对杨梅的评价非常高,据说他是把杨梅入诗的第一人。五月杨梅上市,粒粒朱红如玛瑙,谁能不倾心?

杨梅是我国原产水果,别名圣生梅、白蒂梅、吴郡星郎,西汉时期开始人工栽培,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隋炀帝时期,将杨梅引入洛阳宫廷种植,唐朝时因“诗仙”李白的诗(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而走红。宋朝时杨梅得到广泛推崇,因为南宋迁都杭州,浙江杨梅成为贡品,大宋顶级“吃货”苏轼就曾盛赞道:“西凉葡萄、闽广荔枝,未若吴越杨梅。”

杨梅之美0

据说,苏州人很爱吃杨梅。明朝人钱福曾题诗:“怪杀吴人不出乡,杨梅五月荐新尝。”意思是苏州人都不上街了,原来是一窝蜂跑去吃杨梅了。自称“老饕”的明末大文学家张岱也感慨:“强项杨家果,肯为荔枝奴?”

犹记得小学课本上王鲁彦先生的《故乡的杨梅》一文,起笔就把我们带入诗意的江南:“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跟着先生的描述,我仿佛亲见江南细雨里,一棵棵杨梅树酣畅地吸纳春天的甘露。先生在结尾说,“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将杨梅放入盐水中浸泡片刻后洗净,拈一颗在手,轻咬一口,甘美的果肉、含芳的汁水瞬时浸染唇齿。而咬开的果肉丝丝沁白,如柱排列,又Q弹又紧致。我忽发奇想,或许杨梅果上的小刺就是汁水的开关吧,每一枚小刺下面连接着一小管清澈的汁,不管咬在杨梅果的哪个位置,汁水的开关都会被打开,然后侵占你的味蕾、喉腔,直抵肺腑间。而那酸里沁甜、甜里含酸、酸甜交互的口感,也会让你味蕾回甘。吃一颗杨梅舌尖生津,吃两颗意犹未尽,于是眼跟前满满的一盘杨梅,不知不觉间已见底。

“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支应不到长安。”读宋代诗人余萼舒的《杨梅》诗,我才明白为什么当初岭南荔枝红遍大唐。原来是消息闭塞,杨玉环不知杨梅之美,否则风靡大唐的恐怕就不是荔枝了。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渔酷爱杨梅,并写下《杨梅赋》:“南方珍果,首推杨梅。垂红缀紫之诗,皮相可称佳句;龙晴火齐之誉,名求亦自相当。脂美人之香口,绣学土之诗肠。”

杨梅之美都被李渔说尽了,你我还等什么呢?赶紧去买上一些,欢欢喜喜地吃上一回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sp20250934.pd原版全文
上一篇: 包年粽
下一篇: 立夏饭,立夏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