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品控”鲁迅

作者: 程瑞

鲁迅先生以其锋利的笔触、深刻的思想,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人们往往将他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紧密相连,却鲜少有人知晓,这位文学巨匠私下里还有着一颗热爱甜品的温柔之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甜品控”。

鲁迅先生对甜食的喜爱可谓深入骨髓。在北京期间,鲁迅先生是稻香村的常客。每当工作之余或是朋友来访,鲁迅先生总会让妻子许广平或家中仆人前往稻香村采购几盒精致的糕点,用以自享或待客。无论是细腻软糯的萨其马,还是香甜可口的枣泥酥,都能让鲁迅暂时忘却外界的纷扰,沉浸在甜品带来的片刻欢愉之中。

移居上海后,鲁迅先生的甜品之旅又开启了新篇章。上海作为当时中国最为开放的城市之一,各式西式甜品丰富多样。鲁迅先生虽以传统文人自居,但并不排斥新鲜事物,反而乐在其中,并积极尝试。法式马卡龙、意式提拉米苏、英式奶油蛋糕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美味,纷纷成为了鲁迅餐桌上的“常客”。他还在日记中不吝笔墨地记录下品尝这些甜品的心得,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甜品文化的浓厚兴趣与欣赏。这些甜食是他生活中的小确幸,总能帮助他从动荡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甜蜜与宁静。

甜食与鲁迅的创作有着奇妙的联系。据许广平回忆,鲁迅的书桌上永远放着一盒糖果,写作间隙就会拈一颗含在嘴里。郁达夫也曾打趣说,鲁迅先生的甜食癖,简直可以和他的文学成就相提并论。

甜食还是鲁迅创作灵感的催化剂,在《朝花夕拾》中,他多次提到童年时吃到的零食,甜蜜的回忆让他的文字饱含温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他详细描写了童年时吃到的“罗汉豆”,那种对美食的细致描写,若非真正的美食爱好者是写不出来的。

鲁迅的甜品爱好也影响了他的社交方式。在鲁迅与青年作家的交往中,甜食扮演了重要角色。萧红回忆说,每次去鲁迅家都能吃到各种精致的点心,他常常一边请年轻人吃点心,一边与他们讨论文学,这种轻松的氛围让许多年轻作家倍感亲切。正如许广平所说:“他用糖果化解了年轻人对他的敬畏,用甜蜜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许广平作为鲁迅的伴侣,深知他对甜品的喜爱,常常亲自下厨,尝试制作各种中式、西式甜品,以满足鲁迅的味蕾。鲁迅的日记中常有“广平做蛋糕”“广平制果酱”等记录,这些看似简单的文字背后,是两人深厚情感的体现。

“甜品控”鲁迅 0

回顾鲁迅先生的一生,他既是用笔杆战斗到底的革命家,也是热爱甜品、享受生活的普通人。在这个快节奏的高压时代,“甜品控”鲁迅先生对待生活的态度,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即便身处逆境,也不要忘记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用一颗温柔的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品味生活的甜美。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sp20250939.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