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下食疗药膳学课程思政教育研究
作者: 冯波“三教”改革是指职业教育中教师、教材、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改革,可以有效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并打造一大批示范课,对于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三教”改革背景下,食疗药膳学课程思政建设也应顺应趋势,积极推进教师、教材、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协作精神以及科学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一、“三教”改革下推进
食疗药膳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意义
(一)提升食疗药膳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
推进食疗药膳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是进一步落实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满足人力资源需求的重要举措。在“三教”改革背景下,会涉及到对食疗药膳学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的改革,三者之间会互相影响,共同提升食疗药膳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效果。例如,教材是课程教学开展的重要依据,而设计特色食疗药膳学课程教材也必须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使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来强化学生吸收知识的效果,这对于进一步提升食疗药膳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二)活跃食疗药膳学课堂教学氛围
食疗药膳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并不是简单地将食疗药膳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而是需要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并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将其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汲取思想政治层面的知识。由此来看,食疗药膳学教材中思政知识的丰富性、教师思政知识的挖掘能力以及教学方法都会影响最终的思政育人成效。在“三教”改革背景下推进食疗药膳学课程思政改革,必然会对该课程的思政教材、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方法进行全方位改革,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实地考察实践和考察后小组分析讨论环节,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从而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课堂氛围更为轻松和活跃。
(三)满足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从而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在“三教”改革背景下,推进食疗药膳学课程思政改革,有助于职业院校从学校自身特色、教材以及教学方法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这对于培育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满足我国对于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二、“三教”改革下食疗药膳学
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实施路径
(一)师资改革
“三教”改革的第一项便是教师改革,一个学校的师资队伍决定着教学质量,为此,职业院校应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食疗药膳学课程思政教学队伍,以便为制定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推进课程思政效果打好基础。具体可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是做好优质教师的招聘工作。在招聘环节,职业院校要把好人才关,组建一支年轻化、有创造力的食疗药膳学教师队伍,从而为食疗药膳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职业院校可以积极与其他院校进行合作,并鼓励教师组建课程思政创新教学团队,以便互相交流、分享经验,进而促进自身教育能力、教学水平的提升。职业院校也可以鼓励食疗药膳学教师积极参与省级、市级的中医药养生、食疗药膳培训活动以及课程思政教学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以便能够将思政知识与专业知识进行灵活融合,从而提升教学实效。
三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对于培养兼具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新时代技能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职业院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到中医养生馆、中医药膳食等合作企业进行学习和交流,进一步提升其实践教学能力、拓宽其知识面。职业院校也可以积极邀请合作企业、食疗膳食机构的工作人员到学校开展讲座,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体会,让教师可以获得珍贵的一线经验。
四是完善课程思政教师管理制度。职业院校可以成立课程思政管理部门,以便对食疗膳食学教师各个阶段的思政教学成果、资源整合情况、教学方法改进情况等进行规范化管理与评价,从而确保思政教育的教学成效。
(二)教材改革
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编写和选用融合思政教育内容的食疗药膳学教材,使教材内容既符合专业教学要求,又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导向,能够为食疗药膳学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必要依据。具体来看,改革后的食疗药膳学教材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一是以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为目标依据。教材必须结构清晰、框架合理,给学生营造细致严谨、专注专业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树立科学严谨、敬业专注的职业素养。编写新教材时要增加探究性问题、拓展性问题的设计比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意识。
二是教材必须注重内容的丰富性。食疗药膳学课程内容枯燥乏味,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内容要更加丰富、有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一定的中医药知识,还能够学习到相应的烹饪技巧,品尝到各种新奇美味的食疗药膳美食,这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食疗药膳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其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材开发方面,职业院校可以从多个方面来丰富教材内容,并使之以多元化的形式进行呈现。一方面,可以主动将其与中华传统医药膳食文化相结合。我国中医药膳食文化博大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例如,在《中国二十四节气药膳》一书中,作者彭铭泉就以我国二十四节气为依托,详细介绍了二十四节气常见的疾病以及相应的预防保健药膳。将其引入教材内容,既能够使教师以中华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为依托,向学生展现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增强其文化自信,更能不断丰富学生的食疗药膳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将该课程与保健、美食烹饪课程进行深度结合,从而锻炼学生的资源整合利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是在教材形式上要注重纸质教材与网络教材相结合,实现互补。在纸质教材中,可以中医药膳食理论为主,帮助学生打好理论知识基础;网络教材可以视频、影音资料为主,主要涉及各种食养药膳的制作方法以及各种拓展资料等,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进而引导学生养成“守正创新、灵活变通、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四是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师不仅要结合最新的市场人才需求以及岗位目标要求来更新教材内容,还可以主动将我国中医药膳食文化的最新发展趋势、研究成果引入其中,以便引导学生认识到传承、弘扬中医药膳文化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使其树立积极开发药膳产品、推进中医药膳文化发展与传播、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改革
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主动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教学氛围,提升食疗药膳学课程的思政教学效果。
一是以校企合作、育训结合的教育方法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同仁堂作为一家老字号医药企业,在我国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其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便代表着同仁堂精益求精、良心制药的精神传承,传递了其良心制药、诚实守信、质量至上的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为学生创造实地观摩的机会,带领学生到同仁堂等中医药企业进行切身的学习体验,亲自参与药材的辨别、选取、清洗、切割、烹饪等多个环节,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严谨负责的职业精神。学生在企业学习的过程中,还可能涉及到诊病这一环节,学生需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不同症状推荐合理的药膳,同病异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精神,还能够强化辩证思维,把仁心细心医治病患放在第一位,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济世救人的崇高品质。
二是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方法改革。例如,在讲解中医膳食文化理论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视频、影音等方式进行呈现,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再如,在具体的项目实践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的资料文献,了解中医食疗药膳背后的思想文化内涵以及科学哲理,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文化内涵,提升其综合职业素养。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积极引入丰富多元的教学案例,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尊重传统、诚信经营、勇担社会责任的信念。
综上所述,在“三教”改革背景下,食疗药膳学课程可以从教师、教材以及教学方法三个层面进行改革,主动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以及食疗药膳学的课程教学实际,制定有针对性、趣味性、实践性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从而助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