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食品微生物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 廖巧明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革新传统教学育人模式。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各地高校的教学进程受到了严重冲击。为保证高校开学和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2020年2月5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充分利用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在初始阶段,线上教学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在广大高校的摸索实践及教育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下,课堂教学在形式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模式迎来了新的变革。如今,疫情已经过去,高校各项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如何将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宝贵经验与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常态化,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尤为重要。

食品微生物是高职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微生物学为基础,拓展微生物与现代食品工业的相关知识,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一门课程。本文探讨了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在食品微生物课程中的方法,以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一)线上教学资源丰富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不仅有包含课程基本知识点、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还有包括教学动画在内的各种拓展资源。线上教学资源内容覆盖面广、更新速度快,教师能够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找到最前沿的技术研究与发现,并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分享给学生学习,从而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

传统的线下教学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时间段到规定的教室去学习,虽然学习集中,但是教学时间有限,导致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时间也有限。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随时开展线上交流,学习效率更高。

(三)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

在线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一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积极性不高,缺少主动思考,课堂上容易走神,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会在课前通过线上平台发布课前预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有初步的了解,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对教师课上所提问题也能积极思考并及时做出反馈。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投票”“抢答”“选人”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气氛,及时提醒走神的学生回归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反馈及时,教学评价多样化

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在线上学习平台设置课前预习交流区、课堂内容讨论区、课后重点难点答疑区,针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及时调整线下教学内容的安排,并根据课后学生的反馈对该章节教学内容及时进行复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辅以及补充讲解。同时,教师还能够借助线上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记录,多元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考核机制,更合理、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二、食品微生物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计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后辅导三个环节,教师和学生分别在线上线下承担不同的教学及学习任务。

(一)课前线上导学

食品微生物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为保证线下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提前在线上平台发布学情调查报告、整合课程资源、上传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课程内容涉及的国家标准、PPT课件、视频等资料,然后根据学情调查结果及时调整授课计划。

教师在线上学习平台发布课前导学任务时,可以设置课程导入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设置的问题可以从生活常见现象入手,例如教授“酵母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这一章节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酵母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酵母在酿造啤酒后是否消失”“部分人群喝酒脸红是否是喝酒能力强的表现”等问题,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提炼与该章节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发起分组任务,让学生查询国家食品卫生检验方法中关于啤酒微生物的检验标准,做到课堂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接。

(二)课中线上线下结合讲授

线下课堂讲授是传统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和学生会面对面进行交流,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实时反馈及时做出教学调整,但线下课堂时长有限,因此如何高效利用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便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有效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时间。比如讲解“显微镜的使用”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发布导学任务,安排学生通过线上平台资源自行学习显微镜的基础构造,以便在后续的显微镜使用环节能够更快更好地上手操作。

在线下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化、趣味化。例如,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购置了一批光学显微镜,并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支持在课堂上播放影音视频、图像等,从而实现现代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总控电脑及时得到学生的学习反馈,学生可以线上提交样本显微镜观察图像,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该系统还支持多个班级、多个教师同时进行分组教学,支持对所有在线学生端同步同时远程监看,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限制。

(三)课后线上辅导

线下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而是教学延伸的开始,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可以继续帮助学生梳理和消化知识、回顾重难点的讲解。比如,食品微生物课程中涉及到微生物革兰氏染色的内容,实践性强,革兰氏染色是微生物的重要染色方法,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被列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微生物检验技能考核环节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在课堂上,学生虽然通过实操学会了革兰氏染色的具体步骤,但对于每一个步骤的思考较浅,因此需要通过课后辅导巩固相关内容,包括操作顺序、操作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便于学生增强记忆。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提供虚拟仿真实验操作入口,设置课后章节作业、讨论区等。教师通过梳理课堂教学情况,结合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根据虚拟仿真实验中不同环节学生操作数据统计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完成教学反思。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面临的问题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网络时代诞生的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教学进程的限制,极大地发挥了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硬件设施方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硬件设施要求较高,若院校的网络或学生的电脑、手机等硬件设施不够完善,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热情、效率。目前,教室、宿舍等空间内的流量受限问题较为突出。

其次是学生方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否高效应用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学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虽然该模式可以提升课堂效率,但也可能出现学生应付式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如抄袭别人作业、网上搜索作业答案等,影响教师对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的真实判断。此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会占用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消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挑选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合理设计教学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最后是教师方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若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随着线上教学的发展,各式各样的线上学习平台越来越多,教师需要结合自身与学生情况对各教学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加以甄别,挑选出适合学情、方便自己熟练操作的教学平台,如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可以小组形式布置学习任务,将学习自主性较强的学生与自主性不足的学生划为一组,建立组间竞争,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在完成“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病毒”的教学内容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对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并拓展相关食品安全内容,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从PPT制作、PPT内容以及汇报效果三方面对汇报小组进行评价,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合作表达等能力,多元化评价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应坚持多渠道收集高质量教学资源,并邀请学生及其他专业教师一起加入课程建设中,集思广益,共同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同时,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教师应重塑课程考核体系,适当增加过程性考核内容,平衡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在总成绩中的占比,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高校应督促教师积极建设线上课程、优化线上教学资源,通过开展网络教学平台实际应用培训、积极组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比赛,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还可邀请教学名师分享混合式教学经验,让新教师在老教师的带领下熟练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平台。

综上,为了顺应新时代发展,许多院校积极探索和大力推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但由于各种原因,许多课程仍处于“形式混合”“弱混合”阶段,还未实现“实质混合”“强混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课程教学改革将会持续进行,为更好地打造高质量课程,做到“实质混合”“强混和”,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创新平台的应用能力,借着信息技术这一“东风”不断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打造精品“金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