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在茶叶上的残留试验
作者: 丁明海 秦兰香 李秉衡
茶小绿叶蝉是一种常见的茶叶害虫,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严重影响。为了控制其危害,需要采取多种防治措施,包括加强茶园管理、利用天敌、采用物理防治和合理使用农药等。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5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进行防治,但要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使用,否则会造成农药残留。本研究将5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在茶树上施用后,检测了其在茶树可食用部位的残留量,研究农药在茶树上的残留及降解情况,并参考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为5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在茶叶上的安全使用提供了依据。
1. 材料与设备
1.1 实验材料
乙腈、水、甲酸,均为HPLC级;NaCl为分析纯;C18吸附剂;醚菌酯标准品(1000±20)μg/mL,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茶叶样品,来自日照市高新区河山镇草坡村茶树试验田。
1.2 实验设备
安捷伦1290Ultivo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KJYQ-500B超声波清洗器、SL-2000A多功能粉碎机、XW-80A微型旋涡混合仪、Scout百分之一电子天平、移液枪及各种玻璃仪器。
2. 试验与方法
2.1 选择试验地块
试验地点为山东省日照高新区河山镇草坡村(最终残留量试验),土壤类型为棕壤,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为11℃-14℃,年降水量一般在550-950mm,年光照时数为2290-2890h。此地块无前茬作物,未曾施用过与试验药剂性质相似的农药。在此地块上的供试茶树为福鼎大白茶。
2.2 施药方法和器具
选择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施药,每亩兑水20L,进行植株均匀喷雾处理。试验均在风速小于3m/s、气温小于40℃、施药后2h内无降雨的情况下开展。施药前对喷雾器具进行彻底清洗,校准后使用。
2.3 田间管理
试验期间,对供试作物在灌溉、施肥方面进行常规化管理,必要时可进行疏苗、疏花、疏果、耕作等操作。为确保供试作物的正常生长而必须使用其他农药时,应在病虫害发生时同时在对照小区和处理小区使用相同剂量的同种农药,且该农药不能对被试农药造成分析干扰。施药后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若有药害产生,需评估该次施药对试验项目的影响。
2.4 最终残留量试验
在各试验地均设计1个处理小区、1个对照小区,处理小区和对照小区的面积均为300m2,小区之间隔离带为5m。处理小区按照表1的信息施药,采用其推荐剂量的最高值3克/亩,每亩兑水20L,以植株均匀喷雾的方式施药1次。对照小区采用清水喷雾。
2.5 田间样品采样
最后一次施药后间隔14、21d,在处理小区分别采集2个茶叶样品。按试验计划采样要求,戴一次性手套,小区边行和每行两边0.5m不采样,用对角线法在试验小区的不少于12个点采样,将生长正常、无病害、成熟的茶叶(至少1kg)装入自封袋。在样品自封袋加贴标签,标签内容包括:项目编号、样品编号、试验地点、样品名称、采收间隔期、采收日期、田间试验单位和采样人员。
2.6 样品运输、制备与储藏
采集的田间样品在8h内运回实验室进行样品制备。将茶叶样品充分混匀,四分法缩分,取2份各150-250g样品,贴好样品标签,A样用于检测,B样用于留样。制备好的农残样品在低于-18℃冰箱中冷冻保存,并且连续监控温度。试验结束后B样在低于-18℃条件下至少保存半年。
2.7 残留物检测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规定,残留物为啶虫脒。检测方法来自《啶虫脒在茶叶上的残留分析方法验证试验》(试验项目编号:FXS20004,试验报告编号:FXS20004R)。茶叶样品先用乙腈提取,再用Florisil选择性吸附剂和石墨化碳黑净化,然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最后用定性离子和保留时间双重定性,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
2.8 样品检测
2.8.1 标准溶液配制。以空白鲜叶基质溶液为定容介质,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为0.005、0.010、0.020、0.050、0.100mg/L的标准溶液。
2.8.2 检测步骤。2.8.2.1 样品的提取和净化。取待测样品(基质),放入粉碎机制成粉末,称取匀浆试样(5.00±0.10)g(其质量记作M)于具塞试管中,添加标准物质30min后(样品空白不需要添加标准物质),加入50.0mL乙腈提取剂(提取剂加入体积记作V),超声提取15min,加入2.00g氯化钠,涡旋混合30s。静置后吸取5.0mL上清液,加入0.20g Florisil选择性吸附剂和0.10g石墨化碳黑,涡旋混合30s。静置后取1.0mL上清液,根据实际情况稀释(提取液稀释倍数记作f),取适量稀释液过0.22μm有机微膜,测试。
2.8.2.2 质控样品的提取和净化。取对照小区空白样品,放入粉碎机制成粉末,称取匀浆试样(5.00±0.10)g(其质量记作M)于具塞试管中,添加标准物质30min后,加入50.0mL乙腈提取剂(提取剂加入体积记作V),超声提取15min,加入2.00g氯化钠,涡旋混合30s。静置后吸取5.0mL上清液,加入0.20g Florisil选择性吸附剂和0.10g石墨化碳黑,涡旋混合30s,静置后取1.0mL上清液,过0.22μm有机滤膜,测试。
2.8.2.3 仪器条件。仪器:Agilent 1290-Ultivo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色谱柱:Eclipse Plus C18,1.8μL,2.1×50mm;柱温:40.0℃;进样量:3.00μL;流动相预处理:超声脱气;流动相A:0.1%甲酸缓冲液;流动相B:乙腈;梯度洗脱条件:0min A:B=90:10,1min A:B=90:10,2min A:B=50:50,3min A:B=0:100,5min A:B=90:10,5min A:B=90:10;离子源:AJS-ESI;扫描方式:MRM模式;鞘气温度:250℃;鞘气流速:11.0L/min;气体温度:300℃;气体流速:7.0L/min;MS2 Heater:65℃;MS1 Heater:65℃;喷雾:15.0psi;MRM质谱条件见表2。
2.9 质控样品
将本试验点的农残样品作为一个批次进行检测,设置2个质控样品(理论添加浓度为0.20mg/kg),以对照小区茶叶样品为基质,按照2.8.2中的检测步骤进行检测。
2.10 定性和定量方法
采用保留时间(3.000min)及定性离子对(223.0/90.0)定性;采用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定量离子对223.0/125.9)。
3. 结果与分析
3.1 标准曲线和质控样品结果
本试验采用外标法标准曲线定量,在2.8.2的仪器条件下对空白基质标准溶液进行测定,每个浓度采集3个平行,以5个浓度的标准工作溶液绘制标准曲线,得到标准曲线 y=349567.862638x+161.299020,相关性良好,r为0.999;质控样品啶虫脒回收率在100%-110%。标准曲线相关性和质控样品的回收率均符合残留检测要求,满足《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NY/T 788-2018)对残留检测方法的相关要求。
3.2 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
2023年在山东省日照市进行残留试验,最终结果显示,将5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按3克/亩的制剂量喷施在茶树上,施药1次,安全间隔期14d,最终残留样品采收间隔期为14、21d,试验点茶叶中啶虫脒平均残留量为0.65mg/kg、0.88mg/kg,低于GB 2763-2019中规定的10mg/kg。
因此,在使用5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防治茶小绿叶蝉时,制剂用药量应为2-3克/亩,施药1次,安全间隔期为14d,此条件下茶叶中啶虫脒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