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热封包装材料的制备与热封技术的应用
作者: 张九天 鲁延迅 赵聪在食品包装中,热封包装材料不仅需要具备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以确保在包装和存储期间对食品产生有效保护,还必须符合生物安全性的严格要求,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尽管近年来热封包装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探讨如何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热封包装材料的性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对于食品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食品包装材料的基本要求和分类
(一)食品包装材料的功能要求
在食品流通体系中,食品自生产到最终被消费者食用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微生物污染风险,这就要求包装材料具备优秀的阻隔性能,以阻挡灰尘、杂质等的污染,同时有效隔绝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侵入;还需要确保包装材料不会与食品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引入有害物质。此外,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同样是食品包装材料的必备属性,其中,物理稳定性涉及材料的强度、韧性、透气性等指标,会直接影响包装的密封性、抗压性和防潮性;化学稳定性要求包装材料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要能够抵抗酸雨、氧化剂等外界化学物质的侵蚀,避免因材料降解而污染食品。
(二)热封包装材料的分类与特点
热塑性塑料是热封包装材料中最为常见且应用广泛的一类,主要特点是能够在加热后软化、塑形,在冷却后固化,且这一过程是可逆的,允许多次加工成型而不会改变其化学性质。热塑性塑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等,聚乙烯因其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安全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液体食品的包装;聚丙烯因其良好的耐热性和透明性多用于热食品的包装。
多层复合材料也是常用的热封包装材料,是由铝箔、纸张、不同种类的塑料膜等不同功能的材料,采用精密的工艺技术如共挤出、层压等形成了具有特定功能的多层结构。这种材料结构集多种材料的优点于一体,具有单一材料难以实现的包装性能,既可以应用于常温保存的干燥食品,也可应用于冷冻食品以及需要高阻隔性的液体食品包装。
二、食品热封包装材料的制备
(一)材料选择标准
一是食品安全兼容性,即材料必须能够直接接触食品而不产生有害物质,确保食品在整个保质期内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就要求该材料要具备化学稳定性。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材料凭借其优秀的化学惰性,被广泛用作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二是生物兼容性,是指材料在生物体内不产生毒性反应,也不诱发免疫和炎症反应,这就需要对材料进行详尽的安全性测试。三是环境友好性,不仅包括材料的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还涉及其在使用后的处理方式是否便于回收或生物降解,以减轻对生态系统的负担。生物基材料如聚乳酸和聚羟基烷酸酯等来源于可再生资源,并且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完全降解,被视为热封包装材料的环保选择。
(二)热封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
一是挤出法。通过调整工艺参数精确控制热封包装材料的厚度、宽度、均匀性以及表面光滑度。在挤出过程中,均匀的加热和高效的剪切混合作用可以确保材料熔体的均一性,即通过调整挤出机螺杆的转速和模头的温度控制聚乙烯薄膜的厚度和密度,从而满足不同食品的包装需求。在挤出过程中还可以加入稳定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等物质,进一步优化材料的性能和外观,满足特定包装的功能要求。挤出法在生产多功能复合材料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利用共挤出技术可以在同一过程中将不同性能的材料层叠合成单一的复合薄膜,即将具有良好气体阻隔性的EVOH层与具有优异机械性能的聚乙烯层共挤出,从而制备出既有高阻隔性能又具备良好物理强度的复合包装膜,这种复合膜能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且保持包装的坚韧性和透明度。
二是吹膜法。在吹膜过程中,塑料颗粒首先在挤出机中被加热塑化,形成均匀的熔融塑料,随后熔融塑料通过圆形模头挤出,形成一个连续的管状薄膜,并向其内部注入压缩空气,使之膨胀成一个薄膜气泡。通过调整挤出速率和气泡的膨胀比例,可以精确控制薄膜的厚度和宽度,从而满足不同热封包装的需求。吹膜法适用于多种塑料材料的制备,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由这些材料制成的薄膜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的热封包装。特别是在食品包装领域,利用吹膜法制备的PE薄膜因其良好的柔韧性、阻隔性能以及安全性,成为市场上的主要包装材料之一。
三是涂布法。涂布法有利于增强热封包装材料的阻隔性能,即隔绝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油脂以及其他挥发性物质穿透的能力,对于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延长保质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涂布法主要是在基材表面涂覆特定的高阻隔涂层,如聚乙烯醇、乙烯-醇醚共聚物等,涂布层的均匀性和厚度是影响阻隔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对涂布工艺进行精确控制。涂布法还有助于增强热封包装材料的机械性能,从而保证包装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完整性。为此,可以选择具有优异机械性能的涂层材料,如硅氧烷交联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并采用精细的涂布工艺将其均匀涂覆在基材表面,以显著提升包装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三)新型热封包装材料的研发动态
与传统来自石油产品的塑料相比,生物基材料的来源为可再生资源,如玉米淀粉、甘蔗等,其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并且产品在自然条件下可生物降解,因此能够大大减轻对生态系统的负担。聚乳酸和聚羟基烷酸酯等生物聚合物凭借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降解性得到了广泛研究并被用作热封包装材料,因此,提升这些生物基材料的热封性能、机械强度和阻隔性能以满足复杂包装需求,成为当前研发的重点之一。
纳米技术、复合材料技术可以显著提升生物基热封包装材料的性能,从而为食品包装提供新的环保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智能包装技术也促进了热封包装材料功能的拓展,其不仅具有基本的保护、阻隔功能,还可以通过嵌入的传感器、指示剂等智能元件,实时监测食品的新鲜度、温度变化和环境条件,从而为消费者提供准确的食品状态信息。其中,pH敏感型染料被用于制备指示包装材料,通过颜色的变化可以直观地呈现食品的酸碱度变化;温度敏感材料则能够指示食品是否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存储。这些智能包装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大大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
三、热封技术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一)热封技术的原理
热封过程中的热能传递是采用特定的热封设备来完成的,这些设备能够精确控制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以及施加给被封材料的压力。热能传递过程的关键在于将足够的热量均匀、快速地传递到材料的封口处,使材料达到其热封温度,即材料开始软化融化的温度。在此过程中,要保证热量分布的均匀性,以避免部分材料因过热而损伤,或者未达到热封温度而导致封口不牢。当包装材料封口处达到热封温度后,热封设备将施加适当的压力,使处于熔融状态的材料在封口区域互相渗透、融合,随后在维持一定压力的条件下冷却,此时熔融的材料逐渐固化,形成坚固的封口。这一成型机理的核心在于材料的熔融流动性和冷却固化性能,前者决定了材料能否在施加压力时实现充分融合,后者则直接关系到封口的最终强度和密封效果。
(二)热封技术的影响因素
一是热封温度。不同的包装材料往往具有不同的熔点,对热封温度的要求也不相同,热封温度必须达到材料的软化点以上,才能使材料充分熔融、流动并完成有效的封口。如果热封温度过低,就会导致热封不充分,从而影响到封口的密封性和均匀性,容易出现封口漏气或破裂的情况,加速食品的变质和腐坏。如果热封温度过高,则会导致材料过度熔融甚至烧焦,不仅影响封口的外观,还有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危及食品安全。
二是热封压力。热封压力必须足够大,以确保包装材料在热封区域达到充分的接触与融合。如果施加的压力不足,就无法使包装材料的热封层完全融合,导致封口处出现微小的空隙或不均匀,从而加剧渗漏的风险,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压力不均匀还会导致封口处的物理性质不一致,使封口在承受外力或温度变化时易于破裂。这是因为不同类型和厚度的材料对压力的敏感性不同,过高的压力会损坏薄膜材料,直接影响包装的外观,减弱其阻隔性能。因此,在热封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的包装材料特性选用合适的压力,以实现有效热封。
三是热封时间。不同类型的热封材料因其熔点、热导率及热稳定性的不同,对热封时间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热封时间过短会导致材料未能在封口区域达到充分的熔融状态,致使封口处存在融合不良的微小区域,减弱封口的整体强度和密封性能。因此,需要采用高效的热封设备,并优化工艺参数设置,从而在保证封口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包装材料的高效化生产。
(三)热封技术在个性化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为了满足个性化的设计要求,热封包装材料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印刷性能,还要在热封过程中保持图案的完整性和色彩的鲜明度,这就要求热封技术能够精确控制热封温度和压力,确保包装材料在热封过程中既能达到良好的封口效果,又不损害印刷图案的外观。比如,为了庆祝特定节日或活动而定制的食品包装,借助热封技术可以加入独特的节日图案和祝福语,不仅可以为产品增添更多的吸引力,也能使消费者感受到节日的氛围。而采用可重复使用或具有互动性质的热封包装设计,如通过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可以获取更多产品信息或参与品牌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和品牌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