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菜肴的英语翻译实践研究

作者: 陈冉

中式菜肴的英语翻译实践研究0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为了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让海内外消费者充分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必须高度重视跨文化翻译工作。本文进一步分析与探讨了中式菜肴的英语翻译,旨在提出具体的实践翻译策略,促进中餐的对外传播。

一、中式菜肴的英语翻译原则

(一)避免文化冲突

我国传统菜肴的命名通常具有一定的文化寓意,若翻译人员只凭借自身的主观意愿和想法单一地采用直译的方式对原文进行翻译,就会造成译文内容过于直白,甚至引起目标语读者的误会。例如,在翻译“红烧狮子头”这道经典中式菜肴时,如果翻译人员按照字面意思将其直译为“Braised Lion Head”,无疑会让目标语读者大吃一惊,认为中式菜肴以野生保护动物作为食材,从而对我国产生不良印象。因此,翻译人员需要避免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冲突问题,结合原文含义与目标语读者的背景文化,采用合理的翻译方式,将其意译为“Brais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从而让目标语读者理解这道中式菜肴的相关信息。

(二)避虚就实

在中式菜肴的英文翻译实践中,部分翻译人员会根据自己的长期工作经验,依据中式菜肴名称中的修辞词语进行英译,无法准确、完整地传达出原文的真实含义。对此,翻译人员需要了解不同中式菜肴的烹饪方式、加工材料以及口味等信息,并结合中式菜肴的名称,合理地采用避虚就实的翻译原则。

例如,在对我国经典菜肴“鱼香肉丝”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不能只依据菜名的字面意思将其译为“Fish-flavor Shredded Pork”,这会使目标语读者误认为这道菜是由鱼肉加工制作而成的。此时,翻译人员可以采取避虚就实的翻译原则,将其翻译为“Shredded Meat in Chili Sauce”。

(三)舍繁就简

与西方国家的菜名相比较,中式菜肴名称显得更加冗长、繁杂。为了促进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让海外消费者轻松理解中式菜肴的相关信息,翻译人员应尽量舍去原文中繁杂的内容,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准确传达出原文中的关键信息。

例如,在对中式菜肴“罐头碎牛肉”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可以采用舍繁就简的原则,用英文单词“Corned”描述“罐头”一词。在英文语言体系中,“Corned”是指经过盐水卤制的,这样翻译能够准确表现出该道菜肴的烹饪特色,同时贴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四)把握命名艺术

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菜肴,它们不仅有着多样的口味和造型,还涉及传说故事、自然景物以及历史典故等内容。在翻译这类菜肴时,翻译人员还需遵循把握中式菜肴命名艺术的原则,深入了解其文化背景,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注释说明的翻译策略,这样不仅能最大化地保留中式菜肴名称中的关键信息,又可以发挥引人入胜的宣传推广作用,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

二、中式菜肴的英语翻译现状

(一)全球文化传播冲击

在融媒体时代,人们可以利用各种媒体渠道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西方语言文化也在此时代背景下得到了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对翻译人员的实践产生了影响,并产生了外来文化越位问题,这非常不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例如,在翻译我国极具代表性的豆腐产品时,部分翻译人员为了更多地照顾到目标语读者的直观理解,会选择站在他们的语言环境中,将其翻译为“Beancurd”。这样的翻译虽然更加贴合目标语读者的语言使用习惯,但是会丢失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色与真实含义。因此,翻译人员应充分凸显本国的文化特色,利用音译的方式,将豆腐翻译为“Tofu”,促进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让外国友人切身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饮食文化缺失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灿烂、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不同时期的不同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并产生了各具特色的菜系流派,还有各自代表性的经典菜肴,它们不仅有着浓郁的地方风味,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有的中式菜肴是根据传说故事、历史典故命名的,有的是根据动植物名称、地域名称命名的,有的则是根据烹饪技术、加工材料命名的,可以说,中式菜肴的命名方式多种多样,涉及多元的传统文化。翻译人员在翻译中式菜肴时,不仅要注重向目标语读者准确地传达原文信息,还必须帮助他们深入学习并掌握中式菜肴的文化内涵,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

然而,在现实中,部分翻译人员为了提高翻译工作的效率,会单一地采用直译的方式,即按照中式菜肴名称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这会导致译文内容过于直白,甚至使目标语读者产生误解,造成文化冲突。这就需要翻译人员合理采用音译的方式,最大程度地还原中式菜肴的文化特色。比如,在翻译中式菜肴“太白鸭”时,如果采用直译的方式翻译为“Too White Duck”,无疑会让目标语读者感到莫名其妙,难以理解这道菜肴的文化精髓。这道菜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用肥鸭加上百年陈酿花雕、枸杞子、三七和调味料等蒸制而成,并将其献给唐玄宗,玄宗皇帝品尝后极为喜欢,遂赐名为“太白鸭”。在了解了这道菜的由来后,翻译人员便可以采用音译的方式,将其译为“Tai Bai Duck”。

三、中式菜肴的英语翻译策略

(一)合理使用直译策略,还原中式菜肴的文化特色

在中式菜肴英文翻译实践中,翻译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到还原中式菜肴文化特色的重要性,即能够让更多海内外人民切身领略并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使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因此,翻译人员要科学地结合中式菜肴的真实含义,合理使用直译的方式,一方面确保目标语读者能够直观、清晰地了解中式菜肴的烹饪技术、加工材料以及口味等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则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出中式菜肴的深层次文化内涵。

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体系中,很多中式菜肴是以加工材料为核心命名的,翻译人员可以合理使用直译的方式对中式菜肴的加工材料进行准确翻译。例如,在翻译我国经典菜肴“梅菜扣肉”时,翻译人员首先要掌握这道菜肴的原材料是梅干菜、五花肉。其中,梅菜是我国广东省客家地区的特产,以鲜梅菜为原料,经过腌制并脱盐等工艺制成。梅菜有着悠久的历史,闻名中外,是岭南三大名菜之一,历史上曾作为宫廷食品,因而也被称为“惠州贡菜”。翻译人员可以采用直译的方式将其翻译为“Pork with Preserved Vegetables”,这样能够简洁明了地向目标语读者传递出该道菜肴的主要加工材料的信息,使他们对该道菜肴产生一定的兴趣,并根据自身的饮食习惯和爱好选择是否食用。

在翻译带有我国地域名称的菜肴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彰显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地域特色,翻译人员也可以采用直译的方式。例如,在翻译“广东香肠”这道经典中式菜肴时,为了能够准确传达该菜肴名称中的关键地域信息,翻译人员可以将其直译为“Guangdong Sausage”,从而让目标语读者直观地了解到该道菜肴出自我国的哪个地区,同时表明其核心加工材料——香肠。

(二)灵活使用音译策略,促进中式菜肴特色文化的传播

在现实中,并不是所有中式菜肴名称中的词汇都能够在英文语言环境中找到合适的替代词汇。为了加深目标语读者对中式菜肴的理解和记忆,促进中式菜肴特色文化的传播,翻译人员需要灵活使用音译的方式,更好地还原中式菜肴名称的含义。

比如,在翻译我国经典小吃“饺子”“馄饨”“油条”“小笼包”时,由于这些小吃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准确的词汇,因此,翻译人员可以采用音译的方式分别翻译成“Jiao Zi”“Hun Tun”“You Tiao”“Xiao Long Bao”。通过对音译方式的合理应用,能够让目标语读者感受到我国传统美食多样的文化魅力,促进我国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三)创新使用简化翻译,凸显中式菜肴的功能特色

在中式菜肴的英文翻译工作中,为了更好凸显中式菜肴的功能特色,方便外国消费者对中式菜肴的理解,翻译人员需要创新使用简化翻译方式。比如,在翻译中式菜肴“天麻炖鸡”时,翻译人员首先要正确了解天麻是我国著名的中药材,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入药,可以使用简化翻译方式,将其翻译为“Stewed Chicken with Herbs”。这样不仅能充分展现中式药膳的功效与作用,还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更多人了解,进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综上所述,饮食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翻译人员在对中式菜肴进行翻译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采用不同的翻译方式,不仅要准确完整地传达出中式菜肴的相关含义,还要凸显出中式菜肴的文化特色,从而促进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提高其影响力。

作者简介:陈冉(1992-),女,汉族,河南信阳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