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酒文化认知与建设策略研究
作者: 曹文 孙旭枫 韩雪
酒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酿造技艺、酿酒原料、酒品本身、品牌价值、饮酒礼仪、社交习俗及相关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体现了特定地域的历史传统和社会价值。近年来,宿迁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中国酒都”建设战略,旨在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一举措不仅关乎经济发展,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体现。在此背景下,研究宿迁公众对酒文化的认知和态度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公众的感知和态度直接影响着“中国酒都”品牌的塑造成效,关系到“中国酒都”城市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亲和力。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旨在揭示宿迁公众酒文化感知的现状,为推动酒都建设和文化认同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设计与编制
问卷分为四个部分,共计24题。第一部分为公众的个人信息;第二部分为公众对宿迁酒品牌、酿酒工艺、酿酒历史、酒礼酒俗等方面的了解程度;第三部分考察公众对于宿迁当地品牌酒的价值认同状况;第四部分为宿迁酒文化与品牌价值宣传的调查。该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级计分方式,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五个等级,分别计5分、4分、3分、2分和1分,分值越高表明公众越倾向于此项观点。
在正式发放问卷之前先对50份问卷进行信度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具有良好的信度。在与访谈对象的交流过程中听取其建议,调整及修改不适合的题目,对问卷内容进行优化、完善,形成最终版的调查问卷,并对822份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
(二)问卷收集
本次问卷的调查时间为2024年6-8月,为避免调查对象不认真填写或不理解问卷题意,因此没有采用网络在线调查,而是采取面对面填写问卷的方式。在问卷填写之前,向调查对象详细介绍调查的背景、目的和意义、问卷填写的程序、保密原则以及其他注意事项。所有调查对象在5分钟内完成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删掉无效问卷3份,最终获得822份有效问卷。
(三)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本文采用SPSS 27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在信度上,公众对于酒品牌、酿酒工艺历史、酒礼酒俗的了解,宿迁当地品牌酒的价值认同以及宿迁酒文化与品牌价值宣传3个维度的Cronbacha系数均介于0.809-0.904,表明问卷的信度良好。在效度上,KMO值为0.924,而且Bartlett球形检验p值均小于0.001,表明问卷的效度良好。综上所述,调查问卷提供的信息可以为本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二、宿迁酒文化公众认知与态度分析
(一)公众对酒品牌偏好性的分析
调查问卷显示,宿迁公众的饮酒偏好呈现出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反映了当地酒文化的多元化趋势和代际变迁。年长男性和女性群体展现出对传统白酒文化的深厚认同,偏好本地品牌,如洋河、双沟,同时也会选择汾酒、今世缘、国窖等知名白酒。这种选择不仅体现了对本土酒品的支持,也显示出他们在饮酒时注重品质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意义。
相比之下,年轻男性和女性群体的饮酒习惯呈现两极分化。一部分很少饮酒,可能受健康意识或社会角色期望的影响;另一部分则倾向于选择RIO鸡尾酒、啤酒和红酒等低度数、时尚化的饮品,反映了他们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国际化饮酒文化的接纳。
(二)公众对酿酒工艺和历史的了解
调查问卷显示,宿迁公众对酿酒工艺和历史的了解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且存在明显的群体差异。酿酒工艺了解程度的平均分为3.04,略高于中位数,表明公众对此有基本认知,但仍有提升空间。对宿迁酿酒历史的了解程度稍高,平均分达3.2,反映出历史文化在公众认知中的相对优势。年长且在宿迁长期居住的调查对象在这两个方面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群体,这可能源于他们长期浸润在本地文化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口耳相传积累了相关知识。相比之下,其他群体对酿酒工艺的了解程度较低,反映出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播面临挑战。
(三)公众对酒礼酒俗的认知分析
调查问卷显示,公众对酒礼酒俗的认知平均分为3.3,略高于中位数,表明公众对酒礼酒俗的认知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仍有提升空间。数据分析揭示了显著的人口统计学差异:不了解酒礼酒俗的群体占22.87%,主要特征为女性、40岁以下、居住时间短于5年,反映出年轻女性和新居民对本地酒文化的融入度较低,这可能源于传统饮酒文化中的性别差异,以及人口流动对文化传承的影响。了解程度较高的群体约占45.14%,以40-60岁男性和长期居民为主,说明中年男性是酒文化的主要参与者和传承者。
(四)公众对宿迁当地品牌酒价值认同的分析
调查问卷显示,宿迁公众对当地品牌酒展现出较高的价值认同度。公众对本地品牌酒的满意度达到3.98分,接近“满意”水平,表明当地酒品的质量和口感得到广泛认可。在社交行为方面,选择本地酒作为馈赠亲友礼物的倾向得分为3.82,反映出公众将本地酒视为具有代表性和传统价值的礼品。更为显著的是,向亲朋好友推荐宿迁当地酒的意愿高达3.92分,不仅体现了公众对本地酒的信心,也凸显了其在口碑传播中的积极作用。这三项指标共同构成了宿迁公众对当地品牌酒的价值认同体系,涵盖了个人偏好、社交礼仪和主动推广等多个维度,反映了宿迁酒业长期积累的品质口碑,也体现了本地居民对城市文化符号的认同和自豪感。
三、“中国酒都”宿迁酒文化的建设策略
(一)实施多元化的品牌战略
宿迁作为“中国酒都”,面临着酒文化多元化和消费者需求分化的双重挑战,实施多元化品牌战略不仅是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更是宿迁酒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其中,保持传统白酒品牌的优势是基础,洋河、双沟等本地品牌已经在市场上建立了良好口碑,但仍需持续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口感上,更要深化品牌的文化内涵。例如,可以通过挖掘历史典故、结合现代设计,推出具有文化故事的限量版产品,既满足高端消费需求,又传播了酒文化精髓。另外,酒企应注重开发低度数、时尚化的酒品系列。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体验,传统高度白酒可能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宿迁可以利用现有的酿造技术和资源,开发果酒、鸡尾酒等低酒精度的产品线。
(二)深化酿酒工艺和历史教育
提高公众对酿酒工艺和历史的了解,是传承和发展酒文化的基础。针对成年人,可以在社区中心定期举办酒文化讲座,邀请酿酒专家、历史学者等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组织酒厂参观活动,让公众亲身体验酿酒过程,可以设置互动环节,如简单的酿酒体验、品酒环节等,增强参与感和记忆点。酒企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酿酒知识,比如,制作短视频、动画等易于传播的内容,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推广;开发线上课程平台,提供灵活的学习渠道,让更多人能够方便地了解酒文化知识。
(三)优化酒文化宣传策略
首先,将酒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打造具有标志性的酒文化景观,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其次,升级酒都博物馆、酒都公园等设施,增加互动体验项目,提高公众的参与度。比如,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在博物馆中设置虚拟酿酒体验区,让参观者通过触摸屏幕模拟酿酒过程;在酒都公园设置香气体验区,让游客闻香识酒。这些互动性强的项目能够大大提升参观体验,增强公众对酒文化的兴趣。最后,利用VR/AR技术,开发沉浸式酒文化体验项目。例如,开发VR酿酒游戏,让用户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完整的酿酒过程;利用AR技术,用户通过手机扫描酒瓶,即可看到该酒的历史、酿造过程等信息。
(四)构建酒文化生态圈
构建完整的酒文化生态系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首先,扶持酒文化相关产业,如酒具制造、酒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等,丰富酒业产业链。为此,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如提供税收优惠、设立专项基金等,鼓励相关企业在宿迁落户。其次,在高校设立相关专业或课程,培养酒文化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例如,高校可以开设酿酒工艺、酒文化研究等相关专业,或者在现有专业中增设酒文化相关课程。最后,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酒文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比如,整合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资源成立“宿迁酒文化研究院”,开展酒文化理论研究、酿造工艺创新、市场趋势分析等多方面的研究。
通过实施以上策略,宿迁可以全方位提升酒文化建设水平,形成多元化的品牌格局,深化公众对酒文化的认知,优化宣传效果,构建完整的酒文化生态系统。这不仅能巩固宿迁“中国酒都”的地位,还能推动酒文化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的双赢。
基金项目:2024年度“四化”同步集成改革专项课题(24SYS-15)。
作者简介:曹文(1979-),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城市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
韩雪(1982-),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城市治理、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