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作者: 孙长花 李欢 郑小双课程思政是一种为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回应广大师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待而提出的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类课程,可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从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营养观念,加强学生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合理膳食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服务意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为提高公众的营养水平和生活质量作出贡献。
一、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自2020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后,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快速发展,在教授食品营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创新精神、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等。
然而,目前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与时俱进的思政内容和素材不够丰富,不能及时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也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过于理论化的思政内容,缺乏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案例分析,未能充分体现食品营养学与社会、经济、环境等领域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导致学生对食品营养学的认识不够全面。二是教材编写更新不够及时,不能反映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行业动态,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实际脱节。内容编排不够合理,思政元素融入不够自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三是教学中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缺乏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方法,如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小组讨论、辩论赛等,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难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四是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以考试为主,难以全面考察学生的思政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与探索
(一)开发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材
在开发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材时,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国家政策文件,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以国家政策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争做食品营养与健康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二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通过学习国家法律法规条文和标准内容,提升学生的专业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使其学法、懂法、尊法、守法、护法、用法,热爱本职工作,具备良好的知识技能与道德素养。三是中国传统典籍,如《皇帝内经·素问》《饮膳正要》,将我国古代的养生学说与现代营养理论对接,让学生深刻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倡导学生弘扬和传承传统饮食文化,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饮食习惯,提倡勤俭节约、杜绝浪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四是古诗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我国地域辽阔,食材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传统习俗和地方饮食文化,这些传统饮食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和开创精神。同时,不同食物的营养特点也不同,教师可以此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学习相关知识,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二)利用视频辅助教学
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视频教学中,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丰富的信息和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习动力,增强对食品营养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食品营养学领域的伦理、社会责任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意识。比如,通过分析中国传统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讨论食品安全事件,培养学生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责任感。
(三)融入新闻时事
教师应收集与食品营养学领域相关的新闻报道、科研成果和政策文件,并将其作为课堂讨论的素材,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最新的科学研究、政策法规、环境变化等信息,学会分析和评估新闻报道的可信度,理解食品营养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创新的研究方向。
(四)邀请专家进行演讲
教师可以邀请食品营养学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演讲,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行业经验和观点,介绍当前食品营养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挑战,这样做有三方面的好处。首先,学生可以直接与专家互动,提出问题并获得权威解答,从而加深对食品营养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其次,学生可以获得来自专业领域的最新知识和实践经验,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前沿发展和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思维,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最后,专家访谈也可以引入思政教育元素,让学生从专家的角度了解食品营养学领域的伦理、社会责任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意识。
(五)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食品营养学相关的实地考察和宣传活动,如参观食品加工企业、农场或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等,亲眼目睹实际的食品生产过程,了解食品的加工、储存和销售环节,认识到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思考食品营养学领域的伦理和社会责任问题。另一方面,与企业、行业组织或政府部门合作开展与食品营养学相关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到食品企业的产品开发和营养改良项目或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食品检测和风险评估工作中,使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实际问题和挑战,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应用领域和社会需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与效果
(一)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开始关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中国食品营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20世纪初,我国的营养学家结合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开展了大量的食物营养价值研究。例如,中国营养学家发现了大豆蛋白质的优质性,提出了“五谷杂粮”的饮食观念以及“荤素搭配”的饮食原则。近年来,中国食品营养学家针对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营养相关问题积极开展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营养干预措施和膳食建议,以改善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然而,中国食品营养学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速度非常快,营养学的研究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和更新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另一方面,营养学的普及和推广也面临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公众营养教育和健康宣传,增强人们对食品营养的认识。通过讲述我国食品营养学的发展历史、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其对祖国的热爱和为国家食品营养事业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食品营养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应在思政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一方面,分析介绍食品营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引导他们选择感兴趣的食品营养学主题,设计实验或调查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
(三)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一是引导学生认识到食品营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向学生介绍食品营养工作者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让学生了解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人民健康和社会福祉的重要性。二是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活动,特别是与食品营养相关的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为他人提供食品营养服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三是引导学生思考专业知识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食品营养知识应用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社会作出贡献。四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直面职业道德困境,引导他们思考并制定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
(四)强化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
一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鼓励学生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并提供指导和建议,使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和准备健康食物、如何控制摄入的热量和营养素、如何避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二是探讨预防慢性疾病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向学生介绍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并探讨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有效方法。三是强调身体活动的重要性。除了饮食,身体活动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每天进行适度的身体活动,并提供合适的运动建议和指导。四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健康目标,并提供自我管理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如何规划和管理自己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如制定健康的日常时间表、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等。
(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综合素质培养机会,如学生社团、科研项目、社区服务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注重身心健康,鼓励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度运动、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并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开发和利用优质的思政资源是提升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关键,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食品检验检测人才。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2022JS-29);全国食品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课题(SHK2023087);扬州市“英才培育计划”资助项目(2020YZYC-098)。
作者简介:孙长花(1982-),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