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价值及路径研究

作者: 彭希艳

食品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价值及路径研究0

在全球化发展的当下,语言成为文化传递的重要媒介,所以英语教学除了关注语法结构和表达技巧,还需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全面理解与掌握语言背后的深层意涵。食品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浓缩了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价值观以及历史积淀,其细微之处往往透露出独特的文化特质。在英语教学中融入食品文化,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认知,结合情境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使其在真实的交流中更加自信、得体。本文将深入探讨英语教学中食品文化的融入价值和路径,以期推动英语教育的创新与多元发展。

一、英语教学中融入食品文化的价值

(一)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食品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揭示了民族的生活方式,还是地理、历史脉络与社会价值观的映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引入食品文化,可使学生通过具体的饮食习俗,逐步理解食物背后的社会内涵和情感表达。

此外,食品文化还是一种情感纽带,一种对于传统、家庭观念与信仰价值的具体体现。在英语教学中融入食品文化,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跳脱出对英语文化的简单化理解,将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形成对英美社会生活与习俗的深入理解。以感恩节的火鸡或圣诞节的布丁为例,这些象征性的饮食在家庭聚会、宗教庆典及节日仪式中起着维系和传承文化的作用,通过融入这些饮食文化知识,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相关词汇与表达方式的同时,更加了解西方的饮食习俗。

(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相比刻板的语法讲解和生硬的词汇背诵,在英语教学中融入食品文化可以使教学更贴近生活,使课堂更具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述传统英式下午茶、感恩节火鸡餐或美国街头快餐文化,可以使学生获得新的文化体验,并打开他们的视野,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通过在课堂中展示英美美食图片、播放地道的烹饪视频,可以形成多感官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再拘泥于书本知识,而是在视觉和听觉的综合体验中学习语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大大提升课堂参与度。

(三)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英语表达

食品文化源自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与个人生活体验紧密相连,将其融入英语教学中,学生所接触的不再是孤立的词汇或抽象的语法规则,而是融入了具体情境和生动意象的语言表达。通过描述各类食物、探讨不同地域的饮食习惯、描述餐桌礼仪、分享口味偏好,学生可以在真实情境中自如地运用英语,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交流的转变。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英语描述特色食材或菜肴,介绍自己熟悉的美食,或叙述在节日期间享用的特色佳肴。这类场景既真实又亲切,降低了语言表达的心理障碍,可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角色,用英语表达想法,从而有助于学生从容地跨越障碍。

二、英语教学中融入食品文化的路径

(一)在课堂中介绍英语国家的饮食习惯和传统食品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英美国家的饮食习惯和传统食品出发,设计一系列具有文化特征的主题单元,将食品文化有序融入课程中。例如,围绕英美国家的早餐、午餐和晚餐特色,家庭聚餐的传统,甚至节日中的饮食习俗展开讲解,通过逐步引导,使学生在掌握英语词汇的同时,自然地了解这些饮食背后的历史与社会背景。

在具体的讲解环节中,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甚至真实的食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食品文化。例如,当讨论英式下午茶时,教师可以展示传统的茶点摆盘、饮茶礼仪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理解英国文化的内敛与精致。

在课堂互动方面,教师可在讲解后引入问答环节,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身熟悉的饮食文化进行对比。例如,英国的早餐与我国本土早餐有何不同?学生在比较和联想中可以激发自己的思维,逐渐从单纯的英语理解向跨文化理解方向延展。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互动中分享自己的观点,或提出对他国饮食的看法,建立起语言和文化的双向理解。由此,课堂讲解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成为了师生共同探讨文化差异的桥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自然地获得了语言与文化的成长。

教师还可在讲解中嵌入与食品文化相关的背景故事。例如,在介绍感恩节的火鸡时,除了描述其烹饪方法,还可以简述感恩节的起源、家庭聚餐的仪式感,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节日的文化价值。通过相关讲解,学生不仅能够学到“turkey”一词的英语含义,更能深刻体会到其背后蕴含的家庭团聚和感恩情怀,从而理解其文化背景和情感价值。此外,教师还可以分享一些趣味文化小故事,例如火鸡成为感恩节主菜的历史演变,或是与节日食物相关的民间趣闻。这样的故事可以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兴趣,强化学生对语言背后文化意义的认知。

(二)开展与食品文化相关的英语实践活动

在英语教学中,将与食品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入课堂,为学生提供在真实情境中应用语言的契机,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在设计这些活动时,教师应结合课堂主题构思具体情境,如模拟英美国家的节日餐桌、举办小型国际食品节等。活动开始前,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提前了解活动背景及饮食礼仪,确保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能够自然运用所学知识。活动伊始,教师可以介绍其文化背景,分发简要的英美饮食资料,同时为学生设定角色。譬如,在模拟感恩节聚餐的活动中,让学生扮演各家庭成员,围坐一桌,体验节日的仪式感。

与食品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不应局限于室内,还可延伸到室外的真实情境中。比如,教师可组织学生一同前往本地的国际食品市场,让学生用英语询问食材、记录价格并了解商品背景。这种在真实场景中的实践活动带有探索性、随机性,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学语言”转化为“用语言”,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回到课堂,分组总结并展示实践成果。每个小组的成员在交流时,用英语描述自己在市场中的所见所闻,分享遇到的挑战与有趣的事情,让同学之间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从而不断进步。

(三)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英语国家的美食文化和烹饪过程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英语国家的美食文化和烹饪过程,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更直观地感受异国的食品文化。这种多感官的教学方式不仅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验到情境的真实性,从而留下更深刻的记忆。

比如,在讲解英国下午茶文化时,教师可以播放真实的茶饮制作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茶点的搭配、器具的选择、饮用的顺序,甚至整个用餐氛围,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下午茶这一传统习俗背后的礼仪与秩序。

教师还可以借助国外影片展示地道的语言表达,让学生模仿片中人物的语调与用语,这样既有利于锻炼口语,又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四)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分享不同文化的饮食知识

教师可以布置专题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研究某个英语国家的独特饮食文化,涵盖从节日食品到家庭聚餐的饮食习俗等方向,激励他们在自主探索中揭开异国食品文化的神秘面纱。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维角度切入。例如,若研究主题为美国的快餐文化,学生不必拘泥于食物本身,而是可以深入探讨其对美国社会的深层影响,或分析不同地区的快餐文化现象。研究完成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通过幻灯片展示,向全班同学分享研究成果,并在问答互动中回答他人的提问,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在英语教学中融入食品文化,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食品文化的直观性、趣味性和真实性,也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逐渐培养其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包容态度。未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食品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愈发显著。教师应不断探索与完善食品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路径,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促使其成长为具备国际视野与文化理解力的新一代人才。

作者简介:彭希艳(1980-),女,汉族,山东青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