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中国寒食节与西班牙万圣节饮食文化之异同

作者: 侯政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中国寒食节与西班牙万圣节饮食文化之异同0

饮食文化是特定社会群体共同遵循和共享饮食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不仅涵盖人们在日常饮食中所采取的具体行为和饮食习惯,还深刻体现了某一群体所共有的价值观和习俗等。对两种不同的饮食文化进行比较和探索,能使我们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从新视角审视我们自己的文化。本文主要对比了中国寒食节与西班牙万圣节饮食文化的异同,探讨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成因。

一、寒食节与万圣节的起源

(一)寒食节的起源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民间流传着许多不同的说法和传说,其中,“介子推说”是最为大众熟知和接受的一种。这个说法认为寒食节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动人故事,讲述了晋国时期忠臣介子推的感人事迹。介子推为了救国,曾经割肉奉君,是人们心中的一位忠臣,但最后却被奸臣所害。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忠诚和节操,相约在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从而形成了寒食节的习俗。

后来,只要到了寒食节,人们便遵循古老习俗,通过禁烟火、扫墓、踏青等方式,表达对祖先的敬意,以及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这一传统节日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尊老敬老的美德,还传递着对家庭、民族和国家的深厚情感。

(二)万圣节的起源

西方的万圣节也源远流长,而且充满神秘色彩,融合了古代凯尔特人关于鬼神和灵异的传说。古时,凯尔特人有一种特殊的观念,认为每年的万圣节前夕都是冬天的开始,标志着从秋天到冬天的转变。凯尔特人相信,这个由秋入冬的晚上是亡人魂魄回到其生前生存之地的重要时刻,因此会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将亡魂迎进温暖的屋子里,为他们准备丰盛的美食。久而久之,这个节日便流传下来。

发展到后来,在万圣节的晚上,亡者的亲人会热情款待每一位与会者,向他们提供各种美食,如糖果、面包、奶酪以及饮品,还会挑选多种极富热量的食材如坚果、蜂蜜和糖等,将其混合制成独具特色的“杏仁饼”。人们会怀着虔诚的心品尝美味的杏仁饼,以表达对这一传统的尊重与传承,由此,杏仁饼也成为了万圣节期间不可或缺的美食。

现如今,在万圣节这一天,西班牙的大街小巷都会被南瓜灯和五颜六色的装饰照亮,人们会穿上各种奇装异服,化身为各种角色,孩子们则会手提南瓜灯,逐门逐户收集糖果,欢声笑语充满了每个角落。

二、寒食节与万圣节饮食文化的异同

(一)寒食节包含的饮食文化

寒食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发源于历史悠久的古并州地区,在这一地区,制备寒食的原料主要为当地农产品,如黍米、大麦、粟等,这些农作物在古并州的土地上茁壮成长,为制作寒食提供了丰富的食材。为了给寒食增添甜味,当地人还巧妙加入麦芽糖,既能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又能为寒食增添一丝独特的甜意。

两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不断发生变化,牛奶逐渐成为一种流行食材,被广泛运用于各种食品的制作中。尤其在寒食这一传统节日,牛奶更是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之一。由于寒食节期间只吃冷食,为了增加食品的香味和口感,人们便将牛奶加入其中,做成寒食粥、寒食饼等。

过去,当地人习惯以糯米作为主食,但北方汉人的到来,使这一传统习俗发生了改变,糯米逐渐从主食的行列中退出,多被用于酿酒和制作点心。这一转变不仅丰富了南方地区的饮食文化,也使得糯米的应用更加多样化和精细化。寒食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糯米寒食莫过于“红藕”与“青团”这两种。“红藕”是以糯米为原料,搭配莲藕制作而成,色泽鲜艳、口感软糯;“青团”是以糯米粉和青草汁为原料(此处青草泛指艾叶和其它绿色可食用植物),里面包裹着甜馅料,形状圆润、色泽碧绿。

(二)万圣节包含的饮食文化

中世纪的欧洲特别是西班牙,尚未从美洲新大陆引入玉米和土豆这类高产农作物,栗子是西班牙人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栗子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易于储存和运输,成为了当时人们获取碳水化合物和甜味的主要途径。

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糖技术的提高,西班牙生产的糖不仅能满足本国市场的需求,还出口到其他国家,成为当时世界上主要的糖出口国之一。在制糖业的带动下,西班牙的经济和贸易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为西班牙积累了巨额资本,也深刻改变了西班牙人的饮食习俗。

随着糖的普及,甜点、糖果和各种含糖饮料越来越多,成为了西班牙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饮食文化的转变,不仅丰富了西班牙人的味蕾,也促进了西班牙饮食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三)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

在我国,只要是重要的节日,人们都会借助各种食物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对亲朋好友的祝福。例如,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团圆饭,寓意家人团聚、幸福美满;端午节时人们会吃粽子,用以纪念屈原,传承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节日饮食习俗不仅让人们品尝了美食,还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强化了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此外,节日饮食还具有传承和传播文化的功能。在传统节日,长辈会将制作美食的技艺传授给晚辈,使其成为家族传统的一部分,并慢慢流传下去。

在西方,人们并不特别强调节日饮食所蕴含的象征意义,而是更注重其口感、营养价值和实用功能。节日期间的聚会也不再局限于家族内部,而是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化,涵盖了更广泛的社会群体,这使得更多人参与到这些充满欢乐和神秘的节日中来。

综上,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愈发频繁。面对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我们必须在充分尊重对方文化传统、习俗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各种文化的内涵,同时强化本土文化的自信心,通过传承和弘扬本土优秀文化,增强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作者简介:侯政(1994-),男,汉族,江苏镇江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法英汉翻译与教学、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