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药食同源理念的日常保健方法研究

作者: 张春艳 王利娜

基于药食同源理念的日常保健方法研究0

在中华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药文化以其特有的养生之道,为人类健康保健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其中,药食同源理念强调食物和药品没有严格的界线,很多普通食物也能起到调理身体和预防疾病的作用,既反映了中医药学对自然界及人体健康的理解,又为人们通过每日膳食保持身体健康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药食同源理念概述

药食同源理念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中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并阐明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药与食相结合的理念。隋朝《黄帝内经·太素》记载的“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体现了药食同源这一核心理念。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的“食治”篇,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最完整的中医食疗专论。

很多普通的食物如红枣、枸杞、山楂等,都被传统医学认为是有药用疗效的。因此,在适当的膳食结构下,充分利用上述食物的药效,能够达到调节机体机能、提高机体抵抗力、防病治病的目的。现代药食同源理论遵循传统中医药的理论基础,经过多年的临床运用,并对其采收、食用部位、加工方法及主要食疗功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二、药食同源理念的重要性

(一)促进健康与疾病预防

在现代健康观念中,药食同源理念意义重大。日常饮食中的诸多食材,像枸杞、山药等,兼具食与药的特性,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疾病侵袭,融合在三餐中可悄然调理身体机能。以长期食用的薏仁为例,其利水渗湿的功效有助于改善身体的代谢状况,预防湿气相关疾病,减少患病几率,为健康筑牢防线。这种自然的调养方式温和且持久,是维护健康的理想选择。

(二)营养与药效的双重补充

食物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如肉类提供蛋白质,果蔬给予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食用各类食物可以保障身体正常运转。在此基础上,药食两用的食物还蕴含独特的功效,像百合润肺止咳、山楂消食健胃。人们食用这些药食两用食物,在摄取营养的同时还能获得额外的保健益处。例如,在感冒初期喝一碗热的葱姜汤,既能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姜的辛辣成分又能发散风寒,起到初步的治疗作用,实现营养与药效的有机结合,满足身体的多元需求。

(三)辅助疾病治疗与康复

在疾病治疗进程中,药食同源食物的作用不可小觑。例如,癌症患者化疗后,身体虚弱且胃肠道功能受损,此时食用小米粥、南瓜粥等易消化且具有健脾养胃功效的食物,能改善消化吸收,提升营养状况,助力身体恢复。此外,富含维生素C的橙子等水果,其具有的抗氧化性可以减轻体内炎症反应,对伤口愈合有益,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可加快患者得康复步伐,减轻疾病痛苦。

三、常见的药食两用物质

(一)补气类药食两用物质

补气类药食两用物质主要针对气虚体质的人,可以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缓解由于气虚导致的一些病症。比如,山药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等作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氧化、延缓衰老、抗肿瘤、降血糖等,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药食两用物质。红枣药性温和,具有补中气、养血、养心的功效,是一种很好的滋补品。甘草是一种能够调节多种疾病的物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咳嗽、胃痛等病症。

(二)滋阴类药食两用物质

阴虚体质的人可以服用滋阴类药食两用物质,如百合、枸杞子、桑葚等。百合主要用于治疗阴虚肺燥导致的咳嗽、心悸、失眠等病症,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作用。枸杞具有养肝明目、滋阴补肾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腰膝酸软、视力模糊等症。桑葚中含有丰富的多糖、膳食纤维及维生素E等,对阴虚导致的各类病症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三)清热解毒类药食两用物质

清热解毒类药食两用物质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功效,主要针对火性体质,中医临床上较为常用。比如,金银花主要用于治疗热毒导致的痈肿、发热等症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对头痛、眼睛疲劳及高血压等症状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鱼腥草因其独特的腥气而得名,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可用于泌尿系统感染及肺炎等疾病的治疗。

(四)温阳散寒类药食两用物质

温阳散寒类药食两用物质主要针对寒性体质或者是需要温阳散寒的患者,包括肉桂、干姜、花椒等。肉桂具有滋阳助阳、引火归元的作用,可用于肾阳虚、腰膝冷疼等病症。干姜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经、脾胃等疾病。花椒具有温中止痛、杀虫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因蛔虫病引起的腹部绞痛、恶心呕吐等病症。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合理利用这些物质,能够为寒性体质的人群带来温暖和舒缓,减轻身体的不适症状。

四、药食同源理念在日常保健中的应用

(一)合理搭配食物

在传统医学理论中,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四大属性,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其属性与滋味共同影响着人们的机体功能。比如,绿豆、西瓜等属于寒凉性食物,可以用来清热消暑;羊肉、生姜等属于温热性食物,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五味中的辛味能发散,甘味能补养,酸味能收敛,苦味能泻火,咸味能软坚。所以,合理搭配食物不但可以很好地调和口味,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食材的营养和药性,起到养生、防病的作用。比如将枸杞与菊花搭配,既能养肝明目,又可清肝泻火,适合长期面对电脑的上班族;将红枣、桂圆与莲子搭配熬粥,可增强补气养血、养心安神的效果,对睡眠不佳、体质虚弱者有益。

(二)根据体质选择食物

中医用药讲究因人制宜,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合适的食物。比如,阳虚体质的人经常会出现怕冷、手脚冰凉等情况,可以吃羊肉、生姜等温热性食物,起到补阳的作用;阴虚体质的人一般会出现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等情况,可以吃鸭肉、百合等滋阴食物,对阴虚造成的身体不适有一定帮助。这种根据体质选择食物的方法,正是中医学“辨证施食”理念的具体表现,需要人们在认识食物药性、功效的同时,了解个人的具体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膳食搭配。

(三)顺应季节变化选择食材

四季交替会对人的身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应根据季节的变化选择食材。比如,夏天人易出汗,会有很大的消耗,这种情况下可以摄入绿豆汤、西瓜等具有消暑作用的食物,有效补充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保持电解质平衡。进入冬天后,身体会变凉,这时可以吃一些温暖的食物,如羊肉汤、火锅等,温中散寒,增加身体的阳气和抵抗力。顺应季节变化选择食材的做法,也与中医的“天人合一”理念相契合。中医认为人与天地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人类的生命活动和大自然的变迁有着紧密联系。

(四)利用药膳进行调理

药膳是把药材与食材混合在一起,制成的一种有特殊效果的食物,既可以充分挖掘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又能够发挥中药的作用,从而达到日常保健的目的。

在日常养生中,可以针对个人体质做一些养生的药膳,如人参鸡汤、枸杞粥等。参汤能大补元气、增强体质,适用于体质虚弱的人;眼睛疲劳、腰膝酸软的人可以食用枸杞粥,起到养肝明目、补肾益精的作用。

药膳的做法有很多,包括煮、炖、焖、蒸、炒等,要选择适宜的做法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优势,并让人们更好地享受美味。药膳是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的一种中医养生方法,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营养与健康,还可以针对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情况施以个性化的调理,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增进健康的目的。

(五)适量食用滋补品

众所周知,燕窝、人参等滋补药物可以提高人体的抵抗力,但是选择滋补品时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而定,且不能过量食用,以免带来上火、失眠等不良后果,最好是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服用滋补品。

(六)多吃蔬果

很多蔬果也是药食两用物质,日常生活中多吃此类蔬果对健康大有裨益。比如,很多蔬果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 等抗氧化物质,能够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减缓细胞衰老,增强免疫力。富含大量的膳食纤维也是蔬果的优点之一,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体积,从而预防便秘,减少肠道对有害物质的吸收,降低肠癌风险。

营养学家建议每天摄入足够的蔬果量,其中,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g,水果摄入量在200-350g,且合理搭配不同颜色、种类的蔬果,全方位摄取营养成分,为日常健康保驾护航,提升生活质量。

(七)控制盐和糖的摄入

在日常保健过程中,控制盐和糖的摄入极为关键。这是因为高盐饮食对健康危害显著,过多的钠离子摄入会使人体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和血管负担,久而久之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而高血压又是引发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例如,长期食用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盐食物的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低盐饮食人群。

高糖饮食的危害也不容小觑,过量的糖进入人体后,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导致肥胖,同时还会使血糖迅速升高,加重胰岛细胞的负担,长期如此易引发胰岛素抵抗,进而发展为糖尿病。

为了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和糖,在烹饪过程中应减少盐的使用量,可通过添加柠檬汁、醋等天然调味料来增加食物风味;避免食用过多的高糖零食和饮料,尽量选择新鲜水果等天然含糖食物来满足甜味需求。

综上所述,药食同源理念既是古人的养生之道,又是当今人们进行日常保健的重要路径,教导我们如何通过食物的天然属性来维护和促进健康。运用该理念,既可充实我国的饮食文化,又可为现代社会提供一种简便、高效的养生之道,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够带来健康。

作者简介:张春艳(1993-),女,汉族,河南郑州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推拿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