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检测粮食中的农药残留
作者: 陶然
农药普遍存在杀虫谱广、残效期短、药效强等特征,被广泛运用于粮食种植过程中。然而,农药对人畜的毒性特别大,不仅会危害人们的健康,还会使害虫产生较强的耐药性,也间接性地危害了人类,所以检测粮食中的农药残留尤为必要。
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传感器检测技术对于定量测定来说准确度较差;HPLC法、GC-MS法和HPLC-MS法的前期处理过程较为复杂,不能很好地满足检测需求,投入的费用及时间成本相对较高,且要求具有较强的检测技能及设备。相比之下,气相色谱法通过精准识别柱色谱,填充适量的氮气,再采用气相色谱仪对相关数据进行检测,检测流程简单,实验时间较短,检测结果也较为精确,效率高、成本低。在农药残留量检测中选择气相色谱技术,不仅能够缩短粮食安全检测周期,还能快速得出多项检测结果,且这一检测方法具有自动化优势,能够批量、自动化检测农药残留量。另外,气相色谱法还能够精准地检测各组分农药的残留量,对有害物质进行精准识别,对食品的安全性进行保障。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粮食中敌敌畏、甲拌磷、乐果、杀螟硫磷、马拉硫磷、毒死蜱六种常见的农药进行了检测。
一、材料与方法
1.主要仪器和试剂。安捷伦HP7890A气相色谱仪(配EDC检测器械),中国莱伯泰科;N-EVAP12型氮气吹扫仪,上海奥豪斯;CP512型电子天平(1%),上海嘉定;JFSD-100型电动粉碎机(20目筛网);敌敌畏、甲拌磷、乐果、杀螟硫磷、马拉硫磷、毒死蜱的标准物质;二氯甲烷、丙酮(分析纯);自己准备的玉米样品。
2.原理。在富氢火焰上充分地燃烧有机磷农药,并采取HPO碎片的方式,射出波长526nm的光,光通过P滤光片后,借助广电倍增管将其顺利转变为各种电信号,借助微电流放大器对其进行如实记载,并同标准品的峰高、峰面积进行对比。在定量过程中,选用外标法。
3.标准溶液的配制。(1)标准储备液。将六种农药标准样品的浓度调节为100μg/mL,并融入丙酮,配制成10μg/mL的标准储备液。将一些二氯甲烷填入其中,对储备液进行一定程度的稀释,从而生成标准液,并将其保存在4℃冰箱中,可用时间为两个月。
(2)标准工作液。基于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粮食中敌敌畏、甲拌磷、乐果、杀螟硫磷、马拉硫磷、毒死蜱的限量分别是0.1-0.2mg/kg、0.02-0.05mg/kg、0.05-0.5mg/kg、1-5mg/kg、0.1-8mg/kg、0.05-0.5mg/kg,对这些农药标准系列的浓度范围予以明确。在储备液中添加适量的二氯甲烷将其进行稀释,调配成一种标准工作液,并将其保存在4℃冰箱中,可用时间为一个星期。
(3)优化色谱条件确定分析物的标准使用液。选择二氯甲烷将以上农药的标准储备液进行稀释,其质量浓度为0.1μg/mL的单标溶液、0.2μg/mL的混标溶液,并将其保存在4℃冰箱中,可用时间为一个星期。
4.色谱条件。选择FPD检测器,温度控制在280℃。仪器进口温度设置为280℃,所载气体为纯度>99.99%的氮气,且所载气体流动速度为2.5mL/min。开始时,柱温设置为120℃,并采取20℃/min的速度持续加温到185℃,保持2min。然后再以1℃/min的速度继续加温到195℃,保持1min;最后采取10℃/min的速度继续加温到240℃。同时,采取不分流的方式在1min内注入样品。
5.样品的制备与提取。将适量的稻谷、小麦、玉米均匀混合,并用磨粉机将其完全、充分地粉碎,均匀混合后称取样品10.00g,置入具塞三角瓶中,再添加5g中性氧化铝、20mL二氯甲烷,然后进行有效地振荡与摇晃,时间至少0.5h。选用中性滤纸进行充分过滤,如果滤液>0.22μm,便能直接进样。如果发现农药残留量相对较低,可将10mL二氯甲烷添入其中,慢慢摇晃30min后再过滤,连续以上操作3次,将滤液混合到一起,在35℃的氮的影响下吹干,然后添加二氯甲烷进行针对性定容,定容量为2.0mL,这样才能开展气相色谱分析。
6.阴性样品的确定。对于阴性玉米样品,结合上文提到的样品制备与提取相关操作进行处理,在上述色谱条件的柱温度下进行科学进样分析,均未检出任何农药残留物。因此,本研究所选取的样品均为阴性,可以开展实验活动。
二、结果与分析
1.色谱条件优化与分析物确定。基于农药出峰的影响,将柱温改成70℃,这时农药分离效果较为理想,所以柱温70℃是这一方法最佳的色谱条件。把质量浓度为0.1μg/mL的农药单标溶液,根据优化后的柱温条件进行进样,保留时间分别为:敌敌畏5.319min、甲拌磷8.862min、乐果9.289min、杀螟硫磷11.973min、马拉硫磷12.215min、毒死蜱12.687min。
基于保留时间可以确定出峰的先后顺序,在混标色谱图中将六种农药的目标物进行确定,如图1所示,这六种农药出峰的先后顺序为敌敌畏、甲拌磷、乐果、杀螟硫磷、马拉硫磷、毒死蜱,均在被调整后的柱温环境中进行分离,要求在18min内完成,且分离效果明显。
2.建立标准曲线。以标准工作液为对象,分析其浓度变化情况。用横坐标代表浓度,纵坐标代表峰面积,制作标准曲线,详见表1。结果表明,这些农药的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89-0.9993,且线性关系良好,满足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化检测》的相关规定。
3.检出限测定。按照固定量配置六种有机磷的低浓度单标,详见表2。在色谱条件优化的情况下进行进样分析,采取三倍信噪比的方式,获得这些农药的检出限。结果表明,这些农药均符合低浓度残留限量的检测规定。
4.准确性和可靠性。参考GB/T 27404-2008的相关标准,选取恰当的方式对农药残留进行测定,从中选择三个恰当的水平,将六种农药添加到阴性玉米样品中,采取优化色谱条件开展六次重复实验活动。同时,选取1.0μg/mL的混标重复进样六次,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并对RSD值进行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数据可知,该方法中三水平添加六种农药的回收率为68.2%-109.0%,相对标准差为2.85%-4.86%,完全符合相关规定,充分证实了这一检测方法具有较强的精准度,可以准确检测粮食中的农药含量。
透过本次分析能够明确知晓,相比于国际标准检测技术,本方法的粮食回收率优势比较明显,应对样品实施吸附、过滤、脱色等一系列处理,在处理期间添加适量的氧化铝、活性炭,会影响成品的回收率。
样品的基质会影响国标的测定,在经过液-液萃取净化之后,会造成部分目标产物的损失,导致回收率偏低。根据实际实验检测发现,不经过净化处理,粮食中的农药残留量较少,比较干净,对基质的影响也会较小,不影响结果的判定。
综上所述,对于粮食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仪效果显著,具有较强的分离能力,且曲线线性良好,回收率、精密度也满足相关标准与要求,可以广泛推广使用。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粮食中的农药残留,还能够实施反复测定,并进行加标回收,减小实验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研究表明,这一检测技术操作比较便捷、运行速度快、结果精准,不应局限于检测以上所提到的农药,还应该进行拓展,更好地指导粮食检测工作,以此保障粮食安全及人们的身体健康。
作者简介:陶然(2003-),女,汉族,吉林延吉人,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