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作者: 王安杏 张晓晴 张瑜 袁国钧 张庆
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食品检测人员的责任和使命。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对接食品检测工作岗位,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食品检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此,本文对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一、课程整体设计
1.聚焦问卷调查关键数据,精准分析学情。食品理化检验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注重学习体验感,对真实工作项目和实操兴趣浓厚,更倾向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独立完成完整检测工作的能力较弱。通过前导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分析检测的理论知识,能够完成实验基本技能操作,但知识迁移能力较弱。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迫切希望提高实操技能,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职业倾向主要是食品技术开发与应用、食品营销及分析检测。尽管学生已经具备基础的职业素养,但学习主动性不强,劳动精神弱化。
2.聚焦食品检测岗位需求,重构教学内容。基于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为了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农产品食品检验员等职业岗位的新要求,满足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食品理化检验教材内容应以食品行业企业食品检验和食品质量控制岗位的工作项目为载体、工作过程为导向,梳理工作任务对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职业技能为训练主体的模块化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整合,实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材内容,形成“模块-项目-任务”结构的教材体系。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遵循学生认知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依据理化检测的工作环节和流程来设计学习任务。教材内容设计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基本技能训练为核心、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知识讲解要以“够用、实用”为原则,根据实际工作岗位能力需要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在能力训练中归纳和总结知识,将所学知识技能直接与所在工作岗位对接,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强化对于知识的理解,强调在岗位能力训练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在食品理化检验课程重构过程中,要按照“岗课赛证”融合的育人理念,将岗、赛、证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既有食品检测岗位核心技能的融入,又有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技能大赛内容的融入,也有1+X食品检验管理职业技能证书内容的融入。以食品检验中的最新标准结合产业发展新趋势和新技术,以操作实务为驱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懂标准、懂法律、懂操作技术,能够独立完成食品质量检验的综合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以满足社会对食品检验技能人才的需求。
本文将食品理化检验课程重构为八大模块,每个模块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按照任务递进顺序由简单到复杂。比如,将模块七“乳及乳制品检验”重构为感官检验、快速检验、理化检验及大型仪器检验四个任务,每个任务围绕样品检测方法的选择、样品前处理、样品检测、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等关键核心步骤,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任务实施过程。
3.聚焦三维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学情分析、企业工作任务,确定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工作岗位需求和课程标准,确定食品理化检验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食品理化检验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食品理化检测基础理论知识和食品检验操作技能,树立严守食品安全的责任担当意识、严谨守标的法治意识,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聚焦育人实效,制定教学策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基于真实工作任务重构课程体系,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成果导向,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教学内容与“岗课赛证”相互渗透,贯彻“知行合一”理念,虚实融合、理实一体,实施“岗课赛证”融合育人。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支撑,实施“探导引授强评拓”七步提升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实践,依托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手段,以真实工作项目为驱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交互偶联,课程思政主线贯穿教学主线,实施“三入四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法治意识,树立守护食品安全的责任使命,培养学生勇担“守护民族健康”的使命,以匠心守食安。
5.聚焦多维度教学资源体系,打造教学资源舱。一是聚焦结构化教学团队,打造“师资团队资源舱”。以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为主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三教”改革,通过双带头人和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引领,提升“双师型”教师综合素质。二是聚焦课程资源建设,打造“课程资源舱”。优化整合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将食品理化检验课程建设为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后期不断丰富完善课程教学资源,推进课程开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三是聚焦实践基地建设,打造“实训基地资源舱”。学院目前已建设有仿真实训中心、光谱实训室、色谱实训室、基础技能训练实训室等,食品理化检验课程也建设有丰富的信息化资源,主要包括1+X食品检验管理软件、课程相关仿真软件等。后期将依托校企合作共建的产业学院,不断拓展校内外专业实践基地建设。
二、教学实施过程
1.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探导引授强评拓”七步提升。通过优化结构化教学团队,重构课程体系,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企业真实工作项目引入课堂,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融入思政教育,强化科学思维和实践技能培养,精准培养专业知识广、实践动手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食品检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探导引授强评拓”七步教学设计,即课前探学、导入新知、引出任务、巧在授法、强化训练、多元多维评价和课后拓学,强化训练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学流程详见图1。
2.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知识深化、技能强化、素养内化。以牛乳中钙含量的检测为例,教师在课前通过云平台推送教学资源,布置预习任务,根据学习数据,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动态调整课堂教学。课中以乳品质检员检测牛乳中营养成分钙含量的真实工作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出教学任务。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实现知识的深化;通过强化训练,实现技能强化;通过思政教育贯穿,实现职业素养内化。课后针对整个教学过程开展综合评价,并在云平台发布拓展任务,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3.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实施“三入四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1)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寓德于教,润物无声。比如,通过深入梳理乳及乳制品检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主线,挖掘思政元素,确定固“强乳兴农”的光荣使命、植奶业振兴的责任担当、树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培“守乳安”的工匠精神、强“守护民族体魄”的使命为思政主线。课程思政元素详见图2。
(2)守好食品检测渠,种好课程思政责任田,实施“三入四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加强课堂思政渗透,提高教学效果。依托校企共育,通过内容引入、资源切入、实施融入打造育人课堂,形成“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共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联合企业导师开发育人资源-设计思政素材载体-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过程”的“三入四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仿真助力、实操强化、显性和隐形融入相统一的课程思政教学手段,培养德技并修的食品安全守护者。
4.开展“多元+多维”评价,实施过程、结果、增值评价。教学过程中实施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和增值评价,通过“多元+多维”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课前,根据平台学习数据,开展评价;课中,根据任务重难点和实施情况,动态收集数据,明晰学情,开展针对性辅导;课后,根据学生学习数据,开展总结评价,对比学习数据,实现学生增值评价。
任务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化技能训练,提升实操技能。通过过程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任务实施,增强体验感,激发学习兴趣。改革成绩导向的结果评价,基于真实工作任务,围绕检测项目实施环节,根据云平台和线下实操数据,完成结果评价。探索动态的增值评价,追踪不同年级学生、同一年级学生在不同学期及同一学生任务实施效果的动态变化,对实施检测任务开展增值评价。
综上,为适应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应根据食品产业发展动态调整食品理化检验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食品检测新技术、新方法、新规范等,校企合作开发活页式教材,进一步对接食品检测岗位工作标准,持续更新教学内容。
基金项目: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教学研究规划课题(Azcj2022154);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21jyxm0784);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校级优秀青年项目(2023xjyq3);安徽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工程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专项项目(2021xjtz074);全国食品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SHK2022001);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22cxtd076);安徽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工程项目(2022yjjpkc01)。
作者简介:王安杏(1986-),女,安徽淮南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分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