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朱桂生 钟波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食品污染、添加剂滥用、病原体感染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提高监管效率,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分析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现状、优势及挑战,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快速检测技术;食品安全监管;应用优势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ZHU Guisheng1, ZHONG Bo2

(1.Yulin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Yulin 719000, China;

2.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of Dingbian County, Yulin 719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food safety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ood contamination, additive abuse, pathogen infection and other problems occur from time to time, seriously threatening public health. In order to ensure food safety and improve supervision efficiency, the application of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status,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of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China’s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Keywords: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pplication advantage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起了政府、企业和公众的高度关注。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监管效率,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发投入。快速检测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检测手段,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了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问题,并提出相关应用对策,以供参考。

1 快速检测技术概述

1.1 物理检测技术

物理检测技术是利用物理原理和物理量进行检测的技术,包括光学检测技术和声学检测技术。光学检测技术通过分析样品的光学特性,如吸收、发射、散射等,实现对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检测。声学检测技术利用声波在样品中的传播特性,如声速、声衰减等,实现对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检测[1]。

1.2 化学检测技术

化学检测技术是利用化学反应和化学性质进行检测的技术,包括定量和定性分析技术。定量分析技术通过测定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实现对样品的检测,如滴定法、光谱分析法等。定性分析技术通过观察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性质,比较样品与标准物质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实现对样品的检测。

1.3 生物检测技术

生物检测技术是利用生物体或生物分子的特性进行检测的技术,包括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细胞生物学检测技术和免疫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通过分析样品中的DNA、RNA等分子,实现对病原体、生物标志物等的检测。例如,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基因芯片等。细胞生物学检测技术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功能等,实现对病原体、生物标志物等的检测,如显微镜观察、细胞培养等。免疫学检测技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实现对病原体、生物标志物等的检测,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荧光测定等。

2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

2.1 在食品生产环节的应用

2.1.1 原材料检测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可以迅速检测出原料中的有害物质、农药残留、重金属等,确保原料符合国家标准,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传统检测方法耗时较长,而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提高检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这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来说,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原材料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不合格原料,避免其对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造成影响。

2.1.2 生产过程监控

在生产过程中,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生产线的各个环节,如温度、湿度、pH值等,确保生产过程符合标准,降低食品安全风险。通过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微生物污染、添加剂超标等,从而保障产品质量,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减少因质量问题导致的停工、返工等,提高生产效率。

2.2 在食品流通环节的应用

2.2.1 市场抽检

通过快速检测技术,监管部门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抽样检测,以快速判断食品是否合格。例如,对食品原料进行检测,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确保原料安全。对食品成品进行检测,如微生物指标、重金属含量、添加剂等,确保食品质量。对食品包装材料进行检测,如塑料、纸箱等,确保包装材料无害。对食品流通环节中的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从业人员健康。

2.2.2 物流运输中的检测

在食品物流运输过程中,快速检测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运输工具进行检测,如冷藏车、运输车辆等,确保运输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对运输过程中的食品进行检测,如温度、湿度等,保持适宜条件。对食品包装进行检测,如包装材料是否破损、污染等,确保运输过程中食品不受污染[3]。对食品流通环节中的仓储设施进行检测,如冷库、仓库等,确保仓储环境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2.3 在餐饮服务环节的应用

2.3.1 食材检测

食材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对食材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具体应用包括农药残留检测、兽药残留检测、重金属含量检测、微生物污染检测等。通过农药残留检测,可以迅速确定蔬菜、水果等食材中的农药残留量,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对肉类、禽蛋等动物源性食品进行兽药残留检测,可以防止因兽药残留超标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通过重金属含量检测,可以检测出食材中的重金属含量,如铅、汞等,确保消费者摄入的重金属量在安全范围内。对食材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进行检测,可以防止微生物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

2.3.2 餐饮环境检测

餐饮环境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餐饮服务场所的空气质量、水质、餐具消毒效果等,确保餐饮环境符合卫生标准。快速检测技术可以检测餐饮场所的空气质量,如PM2.5、甲醛等有害物质含量,保障消费者在良好的空气环境中就餐。对餐饮场所的水源进行检测,包括水质硬度、细菌含量等,可以保障饮用的水质安全[4]。检测餐具消毒效果,可以使餐具在使用前达到卫生标准,防止交叉感染。对餐饮场所的地面、墙壁、设备等环境卫生进行检测,有助于保持餐饮场所的清洁度。

3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优势

3.1 提高监管效率

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对食品样品进行检测,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提高了监管效率,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快速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设备投资少、检测成本低等特点,有助于降低食品安全监管成本。①快速检测技术通常采用简便的操作步骤,减少了检测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时间消耗,从而降低了人力成本。②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快速检测设备体积小、价格低,企业或监管机构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购置,降低了设备投资。③快速检测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减少了样品等待时间,降低了样品保存和处理成本[5]。④快速检测技术可同时检测多个指标,提高了检测效率,减少了重复检测的需要,降低了检测成本。综上,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大量食品样品的快速检测,提高检测覆盖率,确保食品安全监管的全面性。

3.2 增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能力

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及时发现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提供有力支持。监管部门可据此迅速掌握食品安全状况,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快速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性和灵敏度,有助于监管部门及时掌握食品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们“舌尖上的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还可以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实现食品安全监管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共享,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智能化水平。

3.3 扩大检测范围

快速检测技术能够覆盖更广泛的检测项目,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非法添加剂、微生物等,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其检测范围更为广泛。检测对象不仅涵盖食品本身,还包括食品包装材料、生产环境、加工过程等,确保食品安全监管的全面性。

4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4.1 检测准确性有待提高

快速检测技术虽然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但在检测准确性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部分检测方法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导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出现偏差。快速检测设备在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精度问题,导致检测结果存在误差。此外,设备的老化、磨损等因素也会影响检测精度。

4.2 检测标准不完善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涌现,快速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然而,检测标准的制定往往滞后于技术发展,导致部分检测项目无法得到有效监管。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在制定检测标准时可能存在差异,导致检测结果难以相互比较和验证。食品安全问题复杂多变,检测标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更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检测标准更新不及时,导致监管工作难以适应新形势。

4.3 设备维护与更新困难

快速检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然而,部分设备的维护成本较高,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一定压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快速检测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然而,更新换代周期较长,导致检测技术难以跟上时代步伐。快速检测设备的采购渠道相对单一,可能导致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单一渠道也限制了设备的更新换代。

5 对策

5.1 提高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1.1 研发新技术

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检测技术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改造,提高快速检测技术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加强跨学科合作,整合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开发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快速检测技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