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检验检测结果可靠性影响因素与控制策略研究
作者: 杨晨 刘路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公众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农产品检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日益成为关注焦点。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产品检验检测现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影响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因素,涵盖检测人员专业能力与操作规范性、检测方法科学性与仪器设备性能、实验室环境条件与样品保存、标准操作程序与档案管理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检测人员培养机制、强化检测方法验证、升级环境控制系统和完善管理制度等控制策略,以期为提高农产品检验检测结果可靠性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检验检测;可靠性;影响因素;控制策略
Research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li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Inspection and Testing Result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YANG Chen, LIU Lu
(Suqian Agricultural and Livestock Product Quality Testing Center, Suqian 2238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ublic demand for food safety, the reli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inspection and testing results has become a focus of atten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 China,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reliability of test results, covering issues such as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testers and operational norms,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est methods and instrument performance, laboratory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sample preservation,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and file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targeted control strategies such as establishing a training mechanism for testers, strengthening the verification of test methods, upgrading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s and improving management system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inspection and testing results.
Key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 inspection and testing; reliabi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control strategies
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监管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农产品检验检测涉及采样、制备、分析等多个环节,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需要从人员、技术、环境、管理等多个维度开展深入研究,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2]。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影响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探索有效的控制策略,为提升农产品检验检测的质量保障能力提供参考。
1 农产品检验检测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推动了农产品检测市场需求的显著增长。在技术层面,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先进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3]。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检测行业发展,出台了《“十四五”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并通过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能力验证工作,不断提升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4]。
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起以农业农村部部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龙头、省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主体、地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骨干、县级农产品质检站(所)为基础、乡镇(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速测实验室为补充的多层级检验检测体系[5]。在法律法规方面,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核心的法律框架,建立了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地方标准相配套的标准体系。然而,农产品检测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基层地区普遍存在专业检测人员不足、资金投入紧张、检测设备落后等问题;部分检测标准制修不及时、质量不高、数量和种类不足;检测机构经营困难,生存发展面临压力;行业监管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
2 农产品检验检测结果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2.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对农产品检验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检测人员专业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现有检测人员中,高学历人才比例偏低,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如对LC-MS/MS、GC-MS等精密仪器的操作原理理解不深,导致检测过程中难以准确判断数据异常;同时,检测人员的实践经验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对于复杂基质的前处理技术掌握不熟练,如对于含有高蛋白的农产品样品提取过程中的基质效应处理能力不足,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②操作规范标准执行不到位。检测过程中存在多个环节违反标准操作程序的情况,如样品制备过程中操作人员未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条件,导致待测物质发生降解或转化;标准曲线制作时点位选择不合理,未能覆盖实际样品浓度范围。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最终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2 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对农产品检验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检测方法的科学性有待提升。目前部分检测方法存在选择性和灵敏度不足的问题,如传统比色法在复杂基质中易受干扰,导致假阳性结果;部分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局限,无法满足不同种类农产品的检测需求;方法验证过程不完整,对方法的重现性、稳定性等关键性能指标评估不充分,缺乏方法检出限、定量限等重要参数的验证数据。②仪器设备的性能状态难以保障。检测实验室普遍存在仪器设备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如液相色谱仪进样精密度差、基线漂移严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空心阴极灯老化,导致信号强度不足。另外,部分实验室缺乏完整的仪器设备性能确认和期间核查程序,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性能异常问题。
2.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农产品检验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实验室环境条件控制不达标。在温度控制方面,部分实验室的恒温空调系统运行效果差,导致室温波动超出标准要求的(20±2)℃,特别是在夏季容易出现室温过高问题,影响精密天平等设备的准确度;湿度控制方面,除湿设备配置不足或性能下降,导致实验室相对湿度经常超出(50±5)%的限值要求,造成试剂吸潮和样品基质变质。②样品保存条件不达标。冷藏设备温度波动范围大,无法保持稳定的储存温度,导致易降解的农药残留物质含量下降。加之样品存放区域交叉污染防控不力,不同类型的样品未实现有效隔离,易挥发物质的串扰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4 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对农产品检验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标准操作程序管理存在缺陷。目前我国基层检测机构的标准操作程序执行周期普遍较长,常规项目如农残、兽残等检测项目的标准操作程序更新周期超过3年,无法及时适应新型检测技术和方法的应用要求;同时,标准操作程序的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对关键控制点如样品前处理、数据处理等环节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检测结果偏差增大。②记录与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检测机构普遍存在原始记录保管期限不达标问题,部分重要检测数据未能按要求保存2年以上;同时存在记录填写不规范、更改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如使用涂改液遮盖原始数据、更改数据未签字注明。
3 农产品检验检测结果可靠性控制策略
3.1 人为因素控制对策
针对人为因素对农产品检验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影响,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有效控制措施。①建立健全检测人员培养机制,通过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实践操作演练和考核认证等方式,全面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重点加强对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精密仪器原理及操作要领的培训,组织高水平技术专家进行实操指导,并选派骨干人员参加国内外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②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范,建立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制定详细的标准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明确规定样品制备、仪器使用、数据处理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操作规范。通过建立多层级质量控制点,对关键环节实施双人复核制度,定期开展实验室内部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并引入第三方质量监督机制,确保检测过程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
3.2 技术因素控制对策
针对技术因素对农产品检验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影响,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有效控制措施。①强化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验证。通过系统开展方法学研究,建立更加先进的检测技术体系,如采用高分辨质谱、多维色谱等新型分析技术,提高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同时,针对不同种类农产品的特点,建立完整的方法验证程序,全面评估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定量限、重现性和稳定性等关键性能指标,形成翔实的验证数据,确保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②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体系。制定仪器设备定期维护保养计划,明确规定关键部件更换周期,建立设备使用、维护和检修记录档案。通过定期开展仪器性能验证,包括进样精密度、基线稳定性、检测灵敏度等指标的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性能异常问题。
3.3 环境因素控制对策
针对环境因素对农产品检验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影响,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有效控制措施。①全面升级实验室环境控制系统,建立智能化环境监控网络。通过安装高性能恒温恒湿空调系统,配备多重备用装置,确保实验室温度始终稳定在(20±2)℃,相对湿度保持在(50±5)%。在关键区域设置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实现24 h实时监控和数据记录,当环境参数出现异常时及时发出预警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实验室环境条件持续满足检测要求。②优化样品保存设施配置,建立分区管理制度。配备智能温控冷藏设备,实现温度精确调控和实时监测,确保各类样品始终处于最适宜的保存温度。实施样品分区储存管理,根据样品性质和检测项目设置独立的存放区域,采用密封储存装置防止挥发性物质的交叉污染。
3.4 管理因素控制对策
针对管理因素对农产品检验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影响,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有效控制措施。①建立动态的标准操作程序管理机制,实施全过程质量监督。定期对标准操作程序进行评估和更新,确保其与最新检测技术和方法保持同步,原则上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审查,及时修订完善不适用的内容。建立多层级的监督考核体系,针对样品前处理、数据处理等关键控制点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通过不定期抽查、同行评议等方式,强化对标准操作程序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检测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②完善检测记录与档案管理体系,建立电子化信息平台。严格执行原始记录保管制度,实行纸质档案与电子文档双轨并行管理,确保重要检测数据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制定统一的记录填写规范,明确数据更改程序,坚持“任何更改都要签字注明”的原则。
4 结语
农产品检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受到人为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的多重影响。虽然我国已建立起多层级的检验检测体系,但在检测人员专业能力、方法科学性、环境控制和管理规范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通过建立健全检测人员培养机制、强化检测方法验证、升级实验室环境控制系统、完善标准操作程序和档案管理等措施,可有效提升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斌,王丽娟.农产品检验检测面临的形势和任务[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4(3):81-83.
[2]杜晴晴.食品与农产品检测中质量控制的优化策略探析[J].现代食品,2021(23):146-148.
[3]张素丽.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措施及细节问题探讨[J].现代食品,2024,30(5):103-105.
[4]刘洪君.关于做好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3):35-36.
[5]夏洁贞.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措施及细节问题分析[J].现代食品,2021(5):35-36.
作者简介:杨晨(1990—),男,江苏宿迁人,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产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