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包装食品在电商平台上的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 方焕林

摘 要:为了提高电商平台上预包装食品的监管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本文分析了当前电商平台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现有监管体系未能有效适应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监管职责,强化电商平台的主体责任,同时健全消费者投诉和维权渠道。

关键词:预包装食品;电商平台;食品安全监管;消费者权益

Research on the Supervision 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e-Packaged Food on E-Commerce Platforms

FANG Huanlin

(Market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on of Dehua County, Dehua 3625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upervision of pre-packaged food on e-commerce platforms and ensure food safety and consumer righ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issues in the regulation of food safety on these platforms.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current regulatory system has not effectively adapted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platforms and requires further improvement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various regulatory bodies, strengthen the main responsibilities of e-commerce platforms, and improve consumer complaint and rights protection channels.

Keywords: pre-packaged food; e-commerce platforms; food safety regulation; consumer rights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商平台已成为预包装食品重要的销售渠道。然而,虚拟化运营和快速扩张也带来了新的监管挑战,特别是在食品安全领域。电商平台的食品销售方式与传统零售渠道有所不同,导致监管体系难以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近年来,预包装食品在电商平台上的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担忧。因此,如何加强对电商平台预包装食品的监管,保障食品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探讨当前电商平台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推动相关监管体系的完善和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1 加强电商平台上预包装食品监管的重要性

1.1 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身体健康

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使得预包装食品的销售突破地域与时间限制,消费者群体急剧扩大。在缺乏有效监管时,食品生产环节易出现诸多隐患。部分商家为降低成本,可能采购不符合标准的原料,如使用过期食材加工预包装食品,或是在食品添加剂使用上违规超标,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在包装环节,若未遵循卫生规范,也易造成二次污染。进入流通领域,若冷链物流管控不力,对于需低温保存的食品,品质将大打折扣。而这些存在质量问题的预包装食品流入消费者手中,会直接危害其身体健康,引发诸如肠胃不适、过敏反应甚至更严重的疾病,威胁生命安全[1]。严格监管能从源头杜绝这些风险,保障预包装食品在各环节符合安全标准,切实维护消费者健康权益,让消费者放心选购预包装食品。

1.2 推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

电商平台与传统实体销售渠道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虚拟化的交易模式、分散的销售主体和跨区域的流通特点,而现有的监管体系难以适应平台多元化和迅速发展的特点。通过强化电商平台的食品安全监管,可以有效填补监管漏洞,促进法律法规的动态调整和完善,进一步健全监管机构的职能配置。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监管体系能够更好地应对行业发展的需求,使得食品安全监管具有前瞻性,为建立更加全面、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奠定基础[2]。

1.3 促进食品行业规范发展

随着电商平台逐渐成为食品销售的主渠道,传统的食品行业管理模式和市场规则面临着新的挑战。加强对电商平台的预包装食品监管,能够规范平台内的食品经营行为,杜绝不正当竞争和不规范的市场操作,促进公平竞争的环境形成。通过强化电商平台对食品质量的把控,推动企业履行更高的社会责任,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将逐步落实[3]。这不仅能够提高整个食品行业的市场透明度,减少劣质食品的流通,还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 电商平台上预包装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法规制定滞后于实际行业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商平台已然成为预包装食品销售的重要阵地,销售模式日新月异。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兴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众多小众特色、定制化的预包装食品纷纷上线[4]。然而,与之适配的法律法规却更新缓慢。①对于新兴的食品包装形式,如可降解、环保型包装材料在预包装食品中的应用,缺乏相应质量标准与监管细则,无法确保其安全性与适用性[5]。②在食品标签规范上,面对新消费潮流催生的“功能性”“网红”预包装食品,如宣称具有美容养颜、助眠等功效的食品,标签上成分标注模糊、功效验证缺乏依据,易造成虚假宣传泛滥[6]。③电商平台的跨区域特性使得食品销售突破地域限制,不同地区法规差异带来执法难题,一些地方特色食品在异地销售时,常因法规衔接不畅,出现监管空白,给不法商家可乘之机,扰乱市场秩序。

2.2 电商平台责任落实不到位

当下电商平台为追求流量增长与商业利益最大化,过度聚焦于吸引商家入驻、拓展业务版图,却忽视了基本的审核把关职责。在入驻审核起始阶段,部分平台可能对商家提交的预包装食品生产资质审查流程简化,仅做形式审核,未深入核实食品生产车间卫生条件、工艺流程合规性,为假冒伪劣食品入场埋下隐患。日常运维中,巡检机制形同虚设,未依据食品保质期、储存条件等风险因素构建动态巡查体系,问题食品长时间在架销售。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平台在信息披露环节迟缓拖沓,未能及时向消费者和监管部门通报涉事商家详情。协助调查时,部分平台消极应对,不主动提供交易数据、物流记录等关键证据,未能发挥应有的自律管理效能,极大地增加了监管难度与食品安全隐患。

2.3 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不完善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电商平台在这一方面的机制建设仍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①消费者在购买预包装食品时,往往无法全面了解食品的来源、成分和生产日期等信息,特别是在一些小型电商平台或不规范的商家中,食品信息透明度不足,导致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时缺乏必要的依据。②电商平台虽然提供了退换货政策,但在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时,退货和赔偿的程序复杂且耗时,消费者维权的成本较高。一些消费者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因缺乏有效的投诉渠道和维权途径,往往无法获得合理的赔偿。即便有相关法律规定保护消费者权益,但由于平台监管不力和维权机制的不完善,消费者往往难以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7]。

3 提高电商平台预包装食品监管水平的对策建议

3.1 紧密跟踪行业发展动态,实时修订调整监管法规

为了确保监管法规能够适应电商平台预包装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应当紧密跟踪行业动态,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①应搭建多元信息采集网络,与电商行业协会、头部电商企业、专业食品科研机构等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组织交流研讨会议,深度剖析行业最新趋势,诸如新型食品保鲜技术在预包装食品中的运用、跨境电商食品进口新规范等,确保监管视野覆盖前沿领域。②要设立法规动态评估专项小组,吸纳法学、食品学、电商运营等多领域专家,依据采集信息,按季度对现行法规条款进行科学性、适应性审查,及时识别滞后部分。③简化法规修订流程,在遵循立法原则基础上,开辟针对电商食品监管法规的快速修订通道,当新兴食品包装引发环保争议或新销售模式滋生质量隐患时,能迅速启动修订程序,缩短法规更新周期。④可以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法规监管,建立法规实施效果监测系统,实时跟踪法规执行反馈,精准定位执行难点,为后续优化提供依据,全方位保障监管法规时刻紧跟电商食品行业发展步伐。

3.2 落实电商平台主体责任,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

为了强化电商平台在预包装食品监管中的主体责任,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促使平台主动履行食品安全管理义务。①行业协会应牵头制定详细且统一的电商平台预包装食品准入标准细则,涵盖商家资质审核全维度要求,从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真实性核查,到食品品牌授权链路追溯,杜绝“山寨”商家混入[8]。同时,要引导平台引入第三方专业认证机构参与初审,提升审核公信力。②要建立常态化的平台运营监督机制,定期对电商平台食品抽检流程、广告审核制度执行情况开展评估检查,对于抽检比例不达标、虚假广告泛滥的平台予以行业内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③还要完善平台退出规范,联合政府监管部门明确食品质量问题红线,一旦平台出现多次严重食品质量事故,或对问题商家庇护纵容,即刻启动强制退出程序,吊销相关运营资质[9]。④应定期组织平台经验交流分享会,推广优秀平台的食品管理模式,如利用大数据精准监测食品质量波动、智能预警潜在风险等,以标杆示范带动行业整体提升,促使电商平台切实肩负起保障食品质量的主体责任。

3.3 健全消费者投诉与维权渠道,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为了切实保障消费者在电商平台预包装食品消费中的合法权益,应着力健全消费者投诉与维权渠道。政府层面,应架构便捷的投诉响应网络,打破部门壁垒,整合多部门资源,打造一体化的“电商食品维权通”App,实现消费者指尖一点,诉求直达属地监管人员手机端,24 h内必有反馈,压缩投诉周转时长。同时,还要夯实食品检测基础,加大财政投入,在各地新建现代化食品检测中心,配备基因测序、纳米级成分分析等高精尖设备,面向消费者提供免费权威的食品真伪、成分疑点检测服务,破解举证困境[10]。行业协会方面,要驱动电商企业共建无忧赔付保障池,依据平台食品销售品类风险、过往投诉率等因子核算缴存比例,消费者权益受损时,平台即刻从池中支取赔付,后续再向责任商家追讨,实现赔付“零延迟”。在此基础上,还要公布商家诚信红黑榜,借助舆论之力,倒逼商家尊重消费者权益,重塑电商平台预包装食品消费信任基石。

4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电商平台预包装食品的监管是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完善法律法规、落实平台主体责任、健全消费者保护机制,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监管体系中的不足,构建更加安全、有序的食品流通环境。未来,随着电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食品安全监管将面临更多新挑战。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电商平台应持续创新监管手段,提升科技赋能水平,不断优化监管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雪琳.论监管在跨境电商平台上销售进口保健食品的必要性[J].法制博览,2020(18):165-166.

[2]张君.加强食品生产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安全[J].中外食品工业,2024(8):12-14.

[3]费威.我国跨境电商进口食品安全的监管应对[J].学习与实践,2019(12):66-74.

[4]田嘉维.浅谈电商销售模式下的食品安全监管[J].上海商业,2020(7):40-42.

[5]周静峰,张小涛,朱菲,等.网络食品经营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6):238-239.

[6]徐博.电商直播中我国食品虚假宣传监管现状与对策建议[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21,39(6):22-27.

[7]闫夏秋,郭玲玲.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困境与法律规制探析[J].保鲜与加工,2024,24(1):64-69.

[8]赵春辉.新媒体时代电商平台食品安全风险的治理措施:以“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大会”为例[J].核农学报,2023,37(9):1906-1907.

[9]姜方桃,骆诗雨,邓淇丹,等.新零售背景下电商平台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分析:以盒马鲜生电商平台为例[J].电子商务,2020(9):5-6.

[10]朱严亮.电商平台食品安全问题及控制措施分析[J].现代食品,2023(10):106-108.

作者简介:方焕林(1975—),男,福建德化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监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