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
作者: 于晓飞 孙正阳 张发玲摘 要:本文从检测样本处理、检测技术选择、仪器维护、人员能力和检测环境控制等方面分析了影响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并提出了科学选取检测样本、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定期维护更新仪器、提升人员能力及严格规范检测环境的提升措施,以期有效提高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食品农药残留;准确性;样本处理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Results
YU Xiaofei, SUN Zhengyang, ZHANG Faling
(Eurofins Technology Service (Qingdao) Co., Ltd., Qingdao 2660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accuracy of food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results from the aspects of sample processing, detection technology selection, instrument maintenance, personnel capability, and detection environment control. It proposes measures to scientifically select detection samples, select appropriate detection methods, regularly maintain and update instruments, enhance personnel capabilities, and strictly regulate the detection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food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results.
Keywords: food pesticide residues; accuracy; sample processing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药在作物种植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农药残留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食品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本文旨在探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准确性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提高检测水平、确保食品安全提供理论支持。
1 保障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准确的重要性
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及公众健康。①对食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可以确保食品安全。在现代农业中,为提高产量和防治作物病虫害,种植户会违规使用农药,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进而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准确的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能帮助监管部门及时发现食品中的潜在危险,为消费者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避免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1]。②保障农药残留检测准确性对监管部门的有效执法至关重要。食品监管部门通过定期和随机的农药残留检测,对食品进行质量监管。准确的检测结果能为政策的完善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帮助其做出合理的决策和有效的风险评估。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准确的检测结果可以快速追溯问题的根源,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③准确的检测结果对食品生产企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食品生产企业应当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避免因农药残留问题而遭受法律诉讼或者品牌信誉受到损害。通过定期进行准确的农药残留检测,企业可以主动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保障产品质量,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赢得消费者信任。
2 影响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2.1 检测样本处理
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过程中,检测样本的处理至关重要。①样本采集环节缺乏科学规划会导致采集的样本缺乏代表性。例如,在进行大面积农田蔬菜抽样时,若仅从田边选取,由于这些位置的蔬菜受光照、通风及装卸碰撞等因素影响,所采样本无法反映整块农田蔬菜真实的农药残留情况。②样本前处理方法不当也会影响检测结果。不同食品基质的复杂程度不同,像肉类食品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水果富含糖类、果胶等,若统一采用简单的提取净化方法,杂质去除不完全,不仅干扰检测信号,还可能在后续分析过程中与农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改变农药的存在形态,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2]。
2.2 检测方法的选择
检测方法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农药残留检测的准确性。当前,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存在明显局限。传统的气相色谱技术虽对挥发性农药检测效果较好,但热稳定性差、极性强的农药,在高温汽化过程中极易发生分解,使得检测结果偏低甚至无法检出[3]。液相色谱技术在分离复杂混合物时耗时久,且对痕量农药检测灵敏度欠佳[4]。
2.3 检测仪器维护
检测仪器作为获取数据的关键工具,其维护状况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①日常清洁不到位。检测仪器在长期使用后,内部易残留样本提取物、灰尘颗粒等杂质。例如,若没有及时清理残留在检测仪器进样口的蔬菜汁液,干涸后不仅会堵塞进样通道,使样本进样量不稳定,影响检测重复性,还可能滋生微生物,释放出干扰检测信号的物质,造成检测结果波动,偏差增大。②校准不及时。仪器会受到使用频率、环境温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检测性能会发生漂移。例如,若长时间未校准分光光度计,其波长准确性会下降,对依靠特定波长吸收峰定量检测的农药而言,检测数据会偏离真实值[5]。
2.4 检测人员能力
检测人员作为检测工作的直接操作者,其专业素养高低决定着检测准确性的优劣。①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普遍存在。随着农药种类日益繁杂、检测标准不断更新,部分检测人员对新型低毒、高效农药的理化性质缺乏了解,在检测过程中无法根据农药特性优化检测条件。同时,没有实时更新最新检测标准,如限量值、检测方法等,易导致结果误判,将超标食品误判为合格食品。②操作不规范问题频发。在样品制备环节,称量、移液操作不精准,微小的误差经后续多步骤放大,会使最终的检测结果失准;在操作仪器时,参数设置错误、开关机顺序颠倒等失误,可能引发仪器故障报警或检测中断,即便勉强完成检测,数据可靠性也不高,会严重影响检测准确性。
2.5 检测环境控制
检测环境是保障检测准确性的外在关键条件。①多数检测仪器对温湿度有严格要求,像气相色谱仪,温度过高会使色谱柱固定相流失加剧,柱效降低,分离效果变差,导致农药峰形展宽、保留时间改变,定量分析误差增大[6];湿度超标则会使电子元件受潮短路,影响仪器正常运行。对于样本而言,高温高湿环境加速食品中微生物生长、酶促反应,促使农药降解,检测时样本农药残留浓度低于实际值。②检测实验室若缺乏有效防尘、除菌措施,空气中悬浮的灰尘、微生物一旦附着在样本表面或进入仪器内部,会污染样本,干扰检测信号,尤其在高精度的痕量农药检测中,细微的污染都可能使检测基线波动,掩盖微弱的农药响应信号,让检测结果偏离真相,误导后续食品安全判定。
3 提高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应对措施
3.1 科学采集检测样本,做好样本前处理工作
为确保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的准确性,食品检测部门必须科学选取检测样本,并对样本进行规范的前处理。①样本的选择必须具有代表性,确保所采集的样本能够反映整个批次食品的农药残留水平。这要求检测人员根据食品的种类、来源和产地等因素,采取适当的抽样方法。②不当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可能导致成分的损失或污染,影响后续的检测结果。样本前处理应遵循标准操作流程,确保对食品中的农药成分进行充分提取。对于样本的清洗、切割、研磨和溶剂萃取等步骤,必须严格控制,以避免人为误差[7]。此外,样本的保存和运输也需要特别注意,检测样本应避免受温度、湿度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确保其在检测前保持稳定性。
3.2 依据具体检测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食品检测部门应依据具体的农药残留检测需求,选取合适的检测方法。①不同种类的农药具有不同的化学特性和检测难度,因此要根据目标农药的种类、含量及其在食品中的分布特性来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②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选择性和适用性不同,食品检测部门必须根据食品的复杂性和农药残留浓度来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例如,对于低浓度农药残留的检测,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适用于高精度分析[8];而对于高浓度或大规模样本的检测,则可以选择快速筛查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9]等。此外,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食品检测部门还应关注新兴的检测方法,如便携式检测设备和高通量检测技术,这些方法不仅能提高检测效率,还能降低检测成本。
3.3 定期维护更新仪器,确保仪器精准可靠
仪器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的准确性,食品检测部门必须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更新。检测仪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老化或性能下降等问题,因此定期进行仪器的检修、校准和测试是保障检测准确性的重要措施。仪器维护应包括对关键部件的检查,如气源、样品进样系统和检测器的灵敏度等,确保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仪器设备不断涌现,这要求食品检测部门及时更新仪器设备,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提高检测精度。引入现代化的自动化分析仪器能大幅提高检测效率,同时降低人为误差。定期更新和升级仪器设备,不仅能提升检测的精准度,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3.4 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高检测人员能力
食品检测部门必须定期组织专业培训,以提升检测人员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①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定期培训,使检测人员掌握最新的检测技术、仪器使用和操作规范,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检测误差[10]。②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不断更新,定期培训有助于检测人员及时了解这些变化,掌握前沿的检测技术。例如,随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等高精度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检测人员才能有效掌握这些高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此外,定期培训还能提高检测人员的判断能力,确保在面对复杂样本时能做出正确的操作。因此,培训工作对提升检测人员的能力、保证检测质量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3.5 合理布局检测区域,严格规范检测环境
食品检测部门应合理布局检测区域并严格规范检测环境,以确保检测过程中的各因素不干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①食品检测部门应科学合理地规划检测区域,确保不同检测环节的空间布局能互不干扰,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例如,样本处理、分析仪器操作和化学试剂存放等区域应相互独立,避免环境中有害物质交叉污染。②食品检测部门应严格控制检测区域的温湿度等环境参数,并通过自动化系统实时监测,确保环境条件符合检测要求。此外,空气质量、照明强度等因素也应得到充分重视,以避免它们对检测结果产生潜在的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通过科学选取样本、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定期维护仪器、提升检测人员能力以及严格控制检测环境等多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检测的准确性,确保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肖莺.食品检验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食品工业,2024(15):59-61.
[2]海力怕木·吾麦尔.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4):65-66.
[3]王昕泽.基于气相色谱技术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及其质量控制研究[J].中外食品工业,2024(6):68-70.
[4]金浩.食品检测中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3(13):163-165.
[5]马丽萍,殷旦.提高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准确度的研究[J].山西农经,2020(6):141-142.
[6]陈辰.食品气相色谱仪的维护与维修研究[J].中外食品工业,2024(4):99-101.
[7]逯霞,唐宗贵,李先义,等.食品中农药残留前处理技术现状[J].食品工业,2022,43(11):196-200.
[8]张晓强,张晓鸿,潘剑蕾,等.基于三重串联四极杆气质联用仪的植物源性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5):24-26.
[9]胡子聪,刘香云,董华,等.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粮油与饲料科技,2022(3):23-27.
[10]雷洲.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应用控制的关键点[J].食品界,2024(2):97-99.
作者简介:于晓飞(1991—),女,山东青岛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农药兽药残留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