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作用及应用策略研究
作者: 张传彦摘 要:本文分析食品检测技术在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提高食品检测技术应用效果以保障食品安全的策略,如加强检测技术研发创新、完善检测标准、提高检测人员综合能力、定期更新与维护检测设备、采用数字技术提高检测效果等,以增强食品安全保障的全面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食品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数字技术
Study on the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Food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Food Industry
ZHANG Chuanyan
(Shandong Zhongjie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Linyi 276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ritical role of food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ensuring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maintaining market order, 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food testing technology to ensure food safety, such as strengthen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novation of testing technology, improving testing standards,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esting personnel, regularly updating and maintaining testing equipment, and using digital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testing effect, so as to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ness and timeliness of food safety protection.
Keywords: food detection technology; food safety; digital technology
食品安全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与社会的稳定。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人们“舌尖上的安全”。例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公众饮食安全[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能力,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2]。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和多样化,食品检测技术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核心支撑,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采用食品检测技术能够有效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并可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研究食品检测技术的作用及应用策略,对于落实国家政策、加强食品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1 食品检测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作用
1.1 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
食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食品检测技术在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能够对食品中的各类有机化合物进行精准分离与定量分析。在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时,改良QuEChERS方法,并将高效液相色谱与三重四极杆质谱相结合,可准确测定不同种类农药的含量,一旦发现超标情况,能及时阻止该食品流入市场,防止消费者因食用含有过量农药的食品而引发中毒、慢性疾病等健康问题[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常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毒素,如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具有强致癌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能有效筛查出受污染食品,从源头上保障消费者摄入的食品无毒无害,避免因长期食用受污染食品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切实维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4]。
1.2 辅助食品质量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食品检测技术是食品质量监管的有力支撑。在食品生产环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判断食品是否添加了非法或不合规的香料、添加剂等[5]。监管部门利用该技术能及时发现违规生产行为,对企业进行处罚并责令整改,从而规范食品生产市场。在食品流通环节,利用快速检测技术如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可在超市、农贸市场等地对生鲜果蔬进行现场快速检测[6]。一旦发现农药残留超标产品,立即下架处理,并追溯其来源,打击非法销售行为。
1.3 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应用广泛,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数量[7]。食品企业为了通过检测,必须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加强生产环境的卫生管理,提高食品的微生物安全性。例如,在乳制品生产中,利用该技术严格控制产品中的细菌数量,促使企业改进杀菌工艺和包装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另外,近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检测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8]。食品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借助该技术研发更具营养优势的产品,推动食品行业朝着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食品企业也会加大对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
2 提高食品检测技术应用效果以保障食品安全的策略
2.1 加强检测技术研发创新
在食品检测领域,持续的技术创新是提升检测水平的核心驱动力。①食品检测机构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用于研发新型检测技术。例如,针对食品中复杂的生物毒素检测难题,积极支持基于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研究,该技术能够精准识别并定量分析痕量的生物毒素,大大提升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9]。②食品检测机构应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联合攻关项目,共享资源,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例如,共同研发基于纳米材料的快速检测传感器,实现对食源性致病菌的现场快速筛查,满足食品检测的时效性需求。③食品检测机构应鼓励检测人员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及时掌握行业前沿技术动态,拓宽研发思路。
2.2 完善检测标准
完善的检测标准与规范是保障食品检测结果准确的基石。①食品检测机构应深入研究国内外先进的检测标准体系,结合我国食品行业的实际生产工艺和消费特点,对现有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和精细修订,去除那些与实际情况脱节、不适用的部分,及时补充针对新出现食品问题,如新型食品添加剂、转基因成分等的检测标准。②凭借自身丰富的检测经验和专业技术优势,食品检测机构应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检测标准的制定工作,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③我国应建立标准更新的动态跟踪机制,实时关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等权威组织发布的标准,迅速调整国内检测标准,以保持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2.3 提高检测人员综合能力
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直接决定了食品检测工作的质量。①食品检测机构应制订系统全面的培训计划,涵盖食品化学、微生物学、仪器分析等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内部培训课程和专题讲座,邀请行业资深专家、学者授课,确保检测人员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②食品检测机构应当针对各类先进检测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安排专业工程师进行实操指导,让检测人员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技巧、维护要点及故障排除方法。③食品检测机构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职业道德专题讲座等形式,强化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可靠、公正。
2.4 定期更新与维护检测设备
先进且稳定的检测设备是获取准确检测数据的硬件基础。①食品检测机构应根据检测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制订科学合理的设备更新计划。适时淘汰老旧、性能落后的设备,引入具有更高灵敏度、准确性和自动化程度的新型检测设备。例如,为满足对食品中痕量重金属元素的精准检测需求,引入高分辨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其能够实现对多种重金属元素的同时检测,且检测限低至皮克级[10]。②食品检测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安排专人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进行清洁、校准和调试,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③食品检测机构应与设备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及时获取专业的技术支持和高效的售后服务,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响应维修,减少停机时间。④食品检测机构应详细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时间、维护记录、故障情况等,为设备的更新和维护提供翔实的数据依据,实现设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2.5 采用数字技术提高检测效果
在数字化浪潮下,数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是提升食品检测效率和效果的必然选择。①食品检测机构应构建功能强大的食品检测大数据平台,广泛收集、整合各类食品检测数据,包括历史检测结果、食品生产企业信息、原材料来源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为风险预警和监管决策提供数据支撑[11]。②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海量检测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提高检测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复杂的光谱、色谱图谱进行自动识别和分析,快速、准确地判断食品中的成分和污染物。③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检测设备的互联互通,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远程传输检测数据,提高检测工作的协同性和智能化水平。④利用区块链技术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为食品安全追溯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增强食品行业的透明度[12]。
3 结语
食品检测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其对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维护市场秩序以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检测技术将进一步向精准、高效、智能化方向发展,为食品安全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未来,应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检测标准、提高检测人员综合能力、定期更新与维护检测设备,同时推动数字技术与食品检测技术的融合应用,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的效率和精确性。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2025-01-14].https://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2]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EB/OL].(2019-05-20)[2025-01-14].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5/20/content_5393212.htm.
[3]刘逸丰,刘俊,张锐,等.QuEChERS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同时测定植物源食品中9种新型农药残留[J/OL].现代食品科技,1-9[2025-01-14].https://doi.org/10.13982/j.mfst.1673-9078.2025.7.0567.
[4]李婕,曹学思,杨爱君,等.生乳中黄曲霉毒素M1快速检测方法的比对[J].中国乳业,2023(12):74-78.
[5]张丽霞,郭庆园,韦晓群,等.GC-MS法测定减肥类保健食品中五种非法添加物[J].中国食品添加剂,2023,34(6):332-336.
[6]魏茂琼,王丽,兰珊珊,等.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蔬菜中3种农药残留[J].河南农业科学,2024,53(6):79-90.
[7]张娜娜,刘洋,俞漪,等.乳酸菌饮料中嗜酸乳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J].食品科学,2019,40(8):27-32.
[8]陈晶,温雅君,张延国,等.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分析番茄6项常规营养成分[J].中国蔬菜,2024(11):106-113.
[9]李益丰,张秋云,杨洪生,等.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8种霉菌毒素[J].食品工业科技,2023,44(7):294-300.
[10]李春华,田玉平,陈鹰.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电子级氢氟酸中关键杂质元素砷、磷、硼和锌的含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55(9):1061-1065.
[11]丁浩晗,田嘉伟,谢祯奇,等.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在食品领域的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4,50(24):353-361.
[12]曾新安,曹诗林,马骥,等.预制食品供应链品质监控与区块链溯源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2,22(10):48-57.
作者简介:张传彦(1987—),男,山东临沂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