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作者: 张文馨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我国旅游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而旅游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现阶段,国内旅游食品安全呈现出多面性,很多景区为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而纷纷构建起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然而,部分景区内仍然存在食品监管薄弱、食品卫生质量不达标等问题。此外,旅游食品的多样化与快速流通性也为食品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基于此,本文就旅游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展开分析,针对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对策,旨在提升旅游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进而确保广大游客的饮食安全。

关键词:旅游食品;食品安全;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has entered a stage of vigorous development, and the problem of tourism food safety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the society. At the present stage, domestic tourism food safety is multi-facet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many scenic spots have built a strict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However, some scenic spots still have weak food supervision, food hygiene quality and other problems. In addition,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rapid circulation of tourism food has also brought some difficulty to food safety management.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ourism food safety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iming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ourism food safety management, and then ensure the food safety of the majority of tourists.

目前,旅游已经成为国内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景区推出的观光游玩项目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青睐。在这种背景下,旅游产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但是从现状来看,旅游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其中食品安全是旅游业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我国旅游产业具有经营方式多样化、地点分散性等特征,这无疑加大了食品安全监管难度。食品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游客的饮食安全,还与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存在必然联系。为此,有关部门需高度重视旅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规范食品安全管理内容,进而为广大游客提供一个安全的饮食环境。

1 食品安全管理概述

食品安全管理是以确保饮食安全为核心,从食品生产以及消费等环节入手展开监督管理,避免饮食问题对消费者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的系统性管理活动。食品安全管理涵盖从食品生产、加工到消费整个供应过程,其中包括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存储以及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饮食安全管理内容较多,且不同环节面临着差异化的管理任务,如在种植养殖环节的管理要点为控制农药、兽药的用量与残留,同时检测是否存在使用违禁药品的情况;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饮食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对生产环境、人员操作以及添加剂使用的监督管理;在包装储存与运输消费环节,管理重点则是确定包装材料是否安全,且储存、销售环境是否合适等,这是避免食品受到二次污染的关键举措[1]。

食品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一旦出现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等问题,不仅会对消费者个人造成不利影响,而且还会引发公众恐慌,进而对社会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对食品行业而言,饮食安全事件将会对企业口碑造成影响。旅游食品安全管理不仅需要旅游景区的参与,还需要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消费者形成合力,提高对有害食品的辨识能力,从而维护旅游食品安全环境。

2 旅游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2.1 监管机构运行效率较低,资源配置不够完善

食品安全管理是旅游产业中相对薄弱的一环,但是在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中却又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我国很多景区位于偏远的郊区,这就使得有关部门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时存在很多盲区。此外,监管部门日常事务繁忙,且旅游景区内从事餐饮业的商家存在很大流动性,景区内小商小贩数量众多,使得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面临重重困难,最终引发监管效率低下等问题。在资源配置方面,很多地区监管部门缺乏专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且部分人员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界限认知较为模糊,对监管工作采取放任态度。现阶段,国内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对国家食品抽检结果存在很大依赖性,且大部分地区尚未设置关于旅游食品安全检测的机构,这将会直接增加监督管理难度。旅游景区内食品类型较多,而食品安全检测是一项非常严格、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技术人员需要依据检测食品样本,针对性地采用色谱技术、光谱技术、免疫检测技术、微生物检测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等开展检测工作。且某些食品检验检测成本较高,这将会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资源配置造成不利影响[2]。

2.2 安全管理意识缺失,经营场所不规范

目前很多景区内餐饮行业多由本地居民承包,且在景区外围也存在很多餐饮商家,部分商家并未系统地接受过食品卫生安全培训,尤其是在人流量较大的景区中,需求量大,制作速度快,因此容易忽视食品安全问题。甚至有小商贩存在不懂法的情况,为了谋取食品经营利润而不顾游客的饮食安全,在提供餐饮服务过程中使用“三无”产品。此外,景区内食品作坊还存在经营不规范情况,如在某些农家乐中,商家会共用食品加工场地与生活场所,经营场所内布局不合理,在这种环境下进行食品加工容易出现交叉污染的情况。在旅游过程中,部分游客缺乏维权意识,在购买食品时易忽视安全质量,存在关注食品口感而轻视食品质量的情况[2]。此外,很多景区会接待外地游客,大多数游客在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时并未及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利于旅游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和解决。

2.3 制度建设存在问题

现阶段,很多旅游景区对食品安全管理较为粗放,且景区需要管理的内容较多,无法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投入太多精力。此外,各地方政府尚未构建起健全的旅游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这使得地方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时无处下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旅游景区大部分餐饮商家为零散经营,从业人员以当地居民为主,未接受系统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正规培训,很少按照相关标准开展经营活动,因此在卫生管理、食品质量等方面存在很多漏洞,对游客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威胁;②旅游食品安全管理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分支,且旅游食品安全管理有别于常规食品管理工作,然而,部分景区内均没有制订针对性的监管措施,食品安全管理中各部门分工不明、合作不畅以及沟通受阻等情况屡见不鲜,影响食品安全管理效率;③食品安全规划是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到制度建设的影响,目前很多地区对旅游食品安全管理的规划不够明确,这将会对监管机构造成极大压力,同时也无法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3]。为此,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实际管理,均离不开各大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3 旅游食品安全管理对策

3.1 提高监管机构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方式

食品安全是维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基石,监管机构在旅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此,有关部门需要不断提升工作效率,提升资源利用率,为旅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保障。①旅游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要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打造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中,同时强化与景区的合作关系,从源头处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从而提升食品安全综合防治能力[4]。②提升监管人员能力,做好食品检测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加大对食品安全检测设备、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规范食品样本检测方式,从而确保游客的饮食安全。③借助网络力量净化旅游食品安全管理环境,建立在线举报平台,鼓励社会群体举报景区内违规经营的餐饮商家,同时定期在网络平台中发布食品安全监管信息,以确保监管工作信息化、透明化。

3.2 增强食品安全管理意识,规范加工经营场所行为

监管部门应当与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共同参与旅游食品安全管理。采用全过程监督等方式倒逼餐饮企业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与景区联手构建监督管理制度与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以统一的监管标准确保食品安全,并从源头处切断食品安全隐患[5];监管部门应当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管理意识,鼓励餐饮从业者绿色经营,掌握各类食品安全生产技术,促使其养成合法经营理念。定期对旅游景区内部以及周边餐饮从业者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确保其掌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点,同时也确保其能够认识到违规经营产生的后果;发挥政府与监管部门的合力作用,加大对食品生产基础性设施的投入力度,规范食品加工经营场所,从而避免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交叉感染的影响[6]。

3.3 健全相关制度

制度建设是开展旅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制度建设。①细化法规条款,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但是考虑到旅游食品的特殊性质,关于该层面的法律法规还应进一步细化,从法律制度层面入手,对景区内从事餐饮行业的商家提出具体要求,如明确规定场地环境、设备设施以及人员资质等问题,并对违反规定商家惩罚办法作出详细规定。②健全标准体系,有关部门应制定旅游食品的专项标准,尤其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市,更需要专项标准的构建,可以结合当地旅游产业实际情况,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制作、包装运输以及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入手制定专项标准,以此适应旅游食品安全管理的特殊性要求。此外,旅游食品安全管理标准还应当与国际接轨,积极借鉴国外经验,从而提升国内旅游市场在国际舞台中的竞争力[7]。③在制度建设中还需要明确对景区餐饮商家的检查方式,适当提升对景区、旅游酒店以及沿线餐饮商家的检查频率,构建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通过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的方式确保旅游食品安全,以此消除各类食品安全隐患。

4 结语

旅游食品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特殊性,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基础性工程。从现状来看,国内很多地区在旅游食品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些许疏漏。为此,有关部门应当从资源配置、管理意识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充分意识到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在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确保游客饮食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性,最终使游客获得更高质量的旅游体验。

参考文献

[1]杜君.乡村旅游食品安全管理的完善路径: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学》[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3,14(9):323.

[2]穆芃芃.乡村旅游食品安全管理研究[J].黑龙江粮食,2022(3):90-92.

[3]杨玲.市场经济体制下旅游食品安全管理研究:评《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学》[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22):8969.

[4]秦晶.乡村旅游食品安全管理研究:评《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21):8634.

[5]暴云英,文洪睿,宋丽华.旅游食品安全与云南省区域经济增长关系[J].食品工业,2021,42(5):501-504.

[6]朱晓彤.乡村旅游食品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食品,2020(23):167-169.

[7]伍建海.旅游食品安全管理的运行检视与完善路径[J].食品与机械,2015,31(6):264-266.

作者简介:张文馨(1990—),女,天津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微生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