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费美伶摘 要:食品安全关乎人们的生命健康与公共安全,是民生保障的核心议题。当前,我国已经具备完善的监管体系,但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仍存在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将重点围绕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通过了解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针对不足之处提出解决对策,包括加大重点领域监管力度、完善数字化智慧监管体系、强化多主体协调监管效果以及提升检测水平等,以期为保障消费者健康、营造良好食品安全环境提供借鉴。
关键词:食品安全;市场监管;解决对策
Abstract: Food safety is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and health and public safety, and is the core issue of people’s livelihood. At present, China has a perfect regulatory system, bu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inadequate implementation in the process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problem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to carry out analysis. Through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 current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solutions are proposed for the shortcomings, including increasing supervision in key areas, improving the digital smart supervision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effect of multi-subject coordination supervision, and improving the testing level,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otecting consumer health and creating a good food safety environment.
当前,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涉及餐饮、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为此,党的二十大提出“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的要求,即对食品供应链进行多环节监督,从而通过体系建设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同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感,使其能够以正确的经营理念开展食品生产与运输,解决现有问题。由此可见,围绕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开展相关研究具有关键意义。
1 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与工作现状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食品类型日益增多,可以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但是,若忽略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则会导致人们身体健康受到威胁。为此,有关部门必须强化监督管控,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体系,确保市场平稳运行,提供更为安全的食品。现阶段,我国主要通过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等手段展开管理。在日常管控中,发现部分企业在原材料使用方面偷工减料,或为牟取更多利益添加不达标的防腐剂,以此延长使用期限。在监管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加大对食品成分的关注,通过抽检等手段降低安全问题的发生频率,以此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突出以人为本思想,降低风险因素,并从根源上全面管控。在保障食品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公众食品安全水平。
当前,我国不仅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动态调整,而且还将食品安全监管纳入立法工作中,如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都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整体趋势良好,不仅供需充足,而且水平较高。2023年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市场监管部门共进行产品抽检700万批次,其中不达标率为2.7%左右,表明当前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在后续工作中,应基于不同类型的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强化监管力度[1]。
2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2.1 重点领域监管难度高
现阶段,农村、学校以及网络食品交易平台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领域,存在诸多监管难题。对于农村而言,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的关注点已从满足基本温饱转向追求营养价值和安全水平。尽管当前农村市场已经可以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由于商户准入门槛低、经营规模小,以至于加工设备较为简陋,出现食品加工等多种危险隐患;部分经营主体安全意识不足,批发劣质产品,严重影响消费者身心健康。从校园角度来看,变质肉、异物成为学生以及家长关注的重点问题,学校作为责任人,在承包管控方面存在管理漏洞,疏于日常监督导致发生隐患。在网络餐饮层面,存在主体虚拟性、宣传等问题,因此图片与实物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影响消费者判断。在监管过程中,工作人员难以针对以上重点区域了解实际情况,甚至可能会捕捉到不精准的信息。此外,针对以上重点领域,消费者举证艰难,导致工作人员的监管难度加大。
2.2 数字经济下食品安全监管环境不利
在数字经济环境下,互联网平台为食品交易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更加多样化的食品安全问题。①在数字经济下,经营主体出现变化,消费者既是购买者也是监管者,可随时提供食品反馈信息,这就导致各主体间的叠加效应更为明显。②线上监管难以展开细致的举证以及维权,因此在管理方面难度更高。
2.3 多监管主体协同能力较差
当前,传统监管体系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新兴食品占比较高,因此传统的线下监管方式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难以对隐蔽性较高的环节进行全面监督,导致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各主体互相推诿。这主要是由于当前管理模式落后,多监管主体协同能力较差,线上与线下监管无法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也难以跨区域执法,在执法过程中产生时效性问题[2]。
2.4 食品安全检测不到位
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检测是安全监管的关键环节,但检测工作对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时常会出现诸多问题。例如,检测水平较差、抽查方式选择不当、抽查数量较少,或者由于设备不同、检测结果相似性不足等,严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力度
食品安全是影响公众生命健康的基本底线,因此监管部门需加大日常抽检的频次和力度,同时提高对农村、学校及网络订餐平台的外部监管水平,以保障食品安全。①制定相关法规,进一步细化监管单位的工作职责。例如,我国某市通过制定以学校为重点检查领域的食品安全管控规范,在既有条例基础上,加大对人员培训、生物防治等方面的要求,全面提升校园食品管控水平。此外,部分区域还制定了服务业的若干规定。这些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共同配合,能够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为其他区域提供有力借鉴。②做好监管主体工作,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全面监管体系。例如,对于农村而言,应开展法律道德教育,增强企业经营者以及公众的自律性,而学校则要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借助互联网等平台,构建网络透明管理体系,使学生和家长能够同时配合学校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增强合力。在网络餐饮方面,可以联合“美团”“饿了么”等平台构建餐饮示范商户,通过对优秀餐厅给予奖励等方式,激励网络商户遵循网络监管要求,规范食品安全标准操作,进而加大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为减少食品安全问题创造有利条件[3]。
3.2 完善数字化智慧监管工作体系
当前,技术赋能是各行各业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在食品安全领域监管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加大技术引入,通过智慧监管,制订更为完善的监管策略,进一步提升治理水平。具体而言,应立足于数字化技术,进一步拓展监管范围,构建智能完善的监管体系。例如,引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强化数据收集以及分析处理能力,基于各种技术手段强化信息化质量,确保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帮助工作人员了解重点区域以及隐蔽区域的食品安全情况,为从生产到销售全程管控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引入下,还可以进行风险监测,为食品安全抽检以及相关决策制定奠定基础。在数字化赋能的环境下,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可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倒逼各企业主动削减不合格产品用量,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在后续发展中,需要加大对技术支撑的关注,通过创建智能化、数字化模式,确保供应链管理的可控性,为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提供帮助。
3.3 增强多主体协同监管调配效果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受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摒弃传统理念,以科学规范为指导。在此基础上,既要注重风险评估以及预测,又要强调各主体的协同控制。从当前市场监管要求来看,各部门正在不断完善职能机构,为多方协调创造有利条件。在食品安全领域,应建立完善统一的执法规范,解决存在的执法职能混淆等问题。同时,可请求上级部门制定职能清单,确保后续执法有章可循。此外,相关部门应借鉴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经验,通过设立专门机构统筹监管的手段,防止出现人员缺位的问题,以满足当前监管形势需要。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各方参与其中,如引导企业与相关部门展开合作,通过技术互补强化监管效果。此外,在对企业展开监督管控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日常培训教育,展开思想指引,还要与公安等部门进行协商与交流,设计能够满足工作衔接的相关制度内容,全面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使企业可以自我约束,从而减少监管成本。在完善监管体系的过程中,各方参与尤为关键,政府应提供相应的投诉渠道,并通过给予奖励的方式鼓励消费者提供线索。此外,还要推进日常教育,增强公众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辨别能力,加大社会监督力度,确保在根源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4]。
3.4 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水平
食品生产、运输及后续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食品检测工作必须有效落实,通过整合多方力量,全面推进检测工作。在此过程中,应完善工作体系,建立有效的检测系统,并提升检测水平。在具体工作中,检测工作人员应按照时代发展需求,完善制度内容,掌握先进设备的操作理念,并通过有效部署,制定健全的工作机制。此外,检测部门应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改革和创新技术,引进先进设备,从根本上保障食品质量。在技术引入过程中,还应注重技术研发与应用。当前正属于科技时代,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应强化检测质量和水平。建议成立专门的研发团队,通过市场考察与分析,找出检测工作中的不足,并借助技术研发创新理念,提高管控效率,为食品监管的有序推进提供保障。食品安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有关部门可借鉴“三鹿奶粉”等事件的处理经验,从根本上强化监管力度,通过与社会各方以及公众的交流合作,强化外在监管,倒逼企业主动遵守食品安全要求。在惩罚与奖励方面,应落实相关举措,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鼓励优秀企业以及打造示范餐饮,通过多方举措提升食品安全管控效能[5]。
4 结语
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内容较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要求相关人员正确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性,科学采取措施。既要完善体系建设,加强全过程监督与管控,又要落实各方责任,借助多种渠道打击不良企业以及商家,以此构建科学有效的食品监管环境,为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奠定有利基础。
参考文献
[1]管大贵.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23(5):11-12.
[2]赵鹏.新时代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食品工业,2022(18):78-80.
[3]耿国阶,刘雪梅.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22(5):30-34.
[4]韩明悦.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H市食品监督监管部门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2):168-169.
[5]王小宁.边疆民族地区食品安全监管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浅析[J].现代食品,2022(10):42-44.
作者简介:费美伶(1984—),女,满族,河北承德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药品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