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面点制作质量管理差异分析及一体化策略
作者: 史发英
摘 要:本文对比分析中西面点制作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原材料选择、加工生产、包装销售方面的差异,并探究了中西面点制作质量管理一体化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整合原材料、融合创新工艺、推进智能化技术运用等一体化管理策略,以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并促进中西面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关键词:中西面点;质量管理;差异分析;一体化策略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in raw material selection, processing and production, packaging and sales i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proces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astry production, and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of integrating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astry production. On this basis, it proposes integrated management strategies such as optimizing and integrating raw materials, integrating and innovating processes, and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in order to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meet market demands, and promote the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astry cultures.
中式面点是中华民族传统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谷物类为主料,辅以豆类、肉类、蔬菜等,经过蒸、煮、烤和炸等复杂工序制作而成,品种繁多,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中式面点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体现了饮食文化理念。西式面点源自欧美,以小麦粉、糖、油脂、鸡蛋和牛奶等材料为主,常添加乳化剂、膨松剂等食品添加剂,通过搅拌、发酵、烤制等工艺制成,造型美观、品种丰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中西面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2023年西点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 293亿元,同比增长8%,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然而,中西面点的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及成品销售等环节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安全与品质,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策略尤为重要。作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瑰宝,中西面点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美食魅力[1],由于文化背景、制作工艺及消费习惯的差异,中西面点在质量管理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深入研究中西面点工艺质量管理的差异,并探索一体化融合管理策略,对于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文化价值,满足当前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 中西面点制作质量管理差异及分析
1.1 中西面点制作质量管理差异
中西面点制作的质量管理过程涵盖原材料选择、加工生产和包装销售环节[2],这些环节的质量管理对最终产品的品质、口感和安全起决定性作用,具体差异见表1。
1.2 中西面点制作质量管理差异的原因分析
1.2.1 文化差异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中西面点制作质量管理影响极大,体现在历史、饮食习惯和审美等方面,这些差异对面点质量管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中式面点文化源远流长,其质量管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强调“中庸”“和”的理念,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这种思想深深植入中式面点制作的每个环节。例如,注重食材的品质和搭配,强调自然、和谐,根据季节和食材的特性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口感和风味。西式面点在工业化进程中逐渐形成了标准化的生产工艺,以满足大规模生产和市场消费的需求,中式工艺的人文性与西式工艺的机械化形成鲜明对比。
1.2.2 管理体系的影响
中西面点制作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行业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和培训体系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①中式面点制作的行业标准较宽松,在质量管理方面看重经验,注重师傅的经验和技艺传承,强调“匠心精神”,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将制作工艺和质量标准代代相传。这种质量管理方式虽然能保证产品的独特性和高品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师傅个人技艺的依赖较强,质量的稳定性可能受到一定影响。②西式面点行业则具有严格的标准化流程,注重科学管理和数据分析,强调产品的标准化和可重复性。例如,西式烘焙企业会制订详细的配方和工艺流程,精确到每一种原料的用量、温度的控制以及烘焙时间的把握。在质量管理方面,西式面点更加依赖于科学的检测手段和标准化的管理体系,通过质量控制实验室对原材料和成品进行检测,确保每一款产品都能达到统一的质量标准。综上,中西面点制作质量管理的差异主要源于文化差异和管理体系的不同。
2 中西面点制作质量管理一体化的可行性
中西面点质量管理虽然在理念和方法上存在差异,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西面点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市场需求、技术发展使中西面点工艺质量管理一体化融合可行,不仅丰富了中西面点的品类和风味,还为质量管理开辟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有力促进了中西面点行业的协同进步。
2.1 市场需求与消费趋势
当前,健康、营养、便捷成为面点消费关注的重点。在原材料选择方面,面点制作将更多地采用天然、有机食材,减少人工添加剂的使用,并结合营养学原理,对配方进行优化,使中西面点不仅能满足口感需求,还能提供均衡的营养。同时,个性化和定制化成为趋势,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需求和特殊要求,定制专属的中西面点产品,这将推动中西面点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制作工艺方面进行创新,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2.2 技术发展与创新
食品加工呈现智能化与绿色化生产趋势,智能化的生产技术将在中西面点工艺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等将进一步提升面点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同时,绿色化生产也将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采用环保包装、节能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为质量管理一体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3 中西面点制作质量管理一体化策略
中西面点制作质量管理的一体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的策略,整合中西面点制作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要素,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美味、多样化面点的需求。
3.1 优化整合原材料
原材料采购要制订统一的规范,切实保障原材料的质量与安全,积极促进特色原材料的相互运用,如将中式的豆沙、枣泥巧妙地应用于西式糕点中,或者把西式的巧克力、奶酪融入中式点心,充分借鉴中式面点运用天然食材的方式和独特口味,研发更符合现代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3.2 融合创新工艺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是面点质量管理一体化的基础。中式面点借鉴西式工艺,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积极引入西式面点的标准化生产流程,减少手工制作的随意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西式面点融入中式元素、中式食材或者运用中式烹饪技法,如把中式馅料融入西式糕点,或者结合中式蒸制工艺,开发更健康的产品。
3.3 推进智能化技术运用
智能化技术逐渐成为提升面点制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根据生产需求和发展规划,企业应加大在面点制作智能化设备和软件方面的研发投入,引进适合的智能化面点生产设备,如自动搅拌面团机、发酵箱、烘焙机器人和包装生产线等,开发能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和时间的智能烘焙设备,以及能实时监测面团发酵状态的传感器等,建立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具备原料采购管理、生产计划制订、生产过程监控、质量检测记录、库存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生产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3.4 制定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
由中西式面点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具备丰富行业经验和专业背景的成员组成研究团队,负责标准制定工作。研究团队全面收集国内外中西面点相关标准、法规及市场数据,分析中西面点在制作工艺、原料要求、质量指标等方面的特点,确定质量管理标准要素,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标准中的各项条款经过充分论证和修改后,形成的质量标准通过行业权威渠道发布和推广。同时,制订详细的实施指南和培训材料,组织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理解、掌握和执行新标准[3]。
3.5 创新人才培养与交流
学校应开展跨文化人才培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综合技能,使其能熟练掌握中西面点的制作工艺。学校可优化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开设融合课,理解中西面点文化和制作工艺的课程,如“中西面点文化与制作”“中西融合面点创新设计”等;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际的中西面点制作过程,了解不同工艺流程的特点和操作要点;知识跨学科融入,引入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营销与管理、食品文化与创意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学校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与国外相关院校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换和短期访问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国外的面点制作文化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外学生共同开展研究、设计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合作能力。
3.6 加强产业协同与合作
产业协同与合作的推进为质量管理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同的产业主体合作时,能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各方可以共同投入资金、技术和人力,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从而降低质量管理的成本,提高管理效率[4]。例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使得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能紧密衔接,确保产品质量在整个流程中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应促进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3.7 强化质量监管与保障
强化质量监管能为质量管理一体化策略提供有力的外部约束和监督机制,通过严格的法规、标准和检查制度,对各个环节的质量行为进行规范和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行为,从而保障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5]、加强质量检测技术应用、建立质量追溯机制强化质量监管,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制作到成品检验,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和管理。利用智能化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不断优化制作工艺和流程。
4 结语
中西面点工艺质量管理要点虽存在差异,各有优势,但在全球化和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实现一体化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优化整合原材料、融合创新工艺、推进智能化技术运用等方面的策略实施,可以促进中西面点工艺的融合与创新,为面点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多样化面点产品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史守纪,林玉桓.中西面点差异与融合创新发展研究[J].现代食品,2024(7):102-104.
[2]沈晔.餐饮企业菜品质量管理标准策略研究[J].中国食品工业,2023(7):40-42.
[3]邓频,王仙.以烹饪标准化促进中式餐饮高质量发展[J].大众标准化,2024(6):1-3.
[4]汝绪伟,郑心如,王艳英,等.产业协同集聚、知识溢出与产业链现代化现代管理科学[J].现代管理科学,2024(6):93-102.
[5]王慧.我国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现状及质量控制措施[J].现代食品,2024(11):137-140.
作者简介:史发英(1993—),女,广西北海人,本科。研究方向:烹调工艺、中西面点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