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背景下速食健身食品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 王子璇 葛书林 史文洋

摘 要:在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速食健身食品凭借方便携带、食用便捷的特点,紧密贴合大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从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当前速食健身食品行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系统性解决策略,旨在推动速食健身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身事业。

关键词:全民健身;速食健身食品;体育运动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sy to carry and convenient to eat, instant fitness food closely fits the growing needs of the public for fitness, thus ushering i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stant fast food industry,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s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se problems in depth and proposes systematic solutions, aiming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instant fitness food industry and better serve the cause of national fitness.

2016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将建设健康中国、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为体育发展提供新机遇,将不断满足人们对健康更高层次的需求,进一步营造崇尚运动、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1]。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已达到5.37亿人,占总人口的37.2%。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于能够快速补充营养、满足健身期间特殊饮食需求的速食健身食品的关注度日益提高。

速食健身食品是伴随着人们餐饮观念的改变而出现的一种食品品类,是运动营养食品的一个细分品类[2]。速食健身食品将健身效果与速食特性相结合,有效满足了人们的绿色饮食需求及运动营养需求。速食健身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易于储存和携带,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佳品[3]。目前,虽然速食健身食品行业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消费者认知不足,盲目跟风;产品质量稳定性欠佳,存在夸大宣传现象;标准规范不健全,监管力度不足。本文就速食健身食品行业发展现存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促进速食健身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全民健身事业迈向新高度。

1 速食健身食品行业发展现状

1.1 消费群体逐渐扩大

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实施背景下,人们对“吃动平衡”健康理念的认识逐渐提升,对速食健身食品的了解与接纳程度越来越高。近年来,参与运动的人群规模稳步扩大,速食健身食品的受众也从最初的专业运动员拓展至更为广泛的普通健身爱好者。如今,速食健身食品的消费群体不仅涵盖运动员、健美选手、健身达人以及户外运动爱好者,还包括众多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4-5]。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购买速食健身食品的消费者中,上班族占比为35%,主要是因为其工作繁忙,在运动后制作健身食物的时间不充足,速食健身食品能满足他们在健身之后快速补充所需营养的需求;学生群体占比约为20%,其中以大学生为主,他们受到校园健身氛围的影响,积极参与健身活动,进而成为速食健身食品的潜在消费力量。

1.2 产品种类日益丰富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购买力逐渐增强,对食品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不同群体因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运动目标和饮食习惯各异,对速食健身食品的需求呈多样化,不再满足基本营养需求,追求个性化、高品质、便捷消费体验。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速食健身食品的种类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适合普通人群的速食健身食品被开发[6]。市场上的速食健身食品涵盖代餐粉、能量棒、鸡胸肉、蛋白饮料等多个品类。其中,蛋白粉以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方便的冲调方式,成为众多健身爱好者控制体重、补充营养的首选;能量棒则凭借高能量、易携带的特点,在户外运动和高强度训练场景中备受青睐;即食鸡胸肉因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满足了健身人群对蛋白质的大量需求;蛋白饮料则为那些追求便捷补充蛋白质的消费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1.3 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以及大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速食健身食品的消费群体从专业运动员和健身达人逐渐向普通运动爱好者、健身小白以及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拓展,速食健身食品的市场规模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市场研究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数据显示,全球速食健身食品市场规模在过去10年间以年均8%~10%的速度增长,2023年已突破197.29亿美元。在中国,速食健身食品市场同样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从代餐市场来看,2017—2023年中国代餐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已达1 750.0亿元,预计2027年有望达3 534.9亿元,其中即食肉类代餐等速食健身食品是代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发展态势良好。线上销售平台成为速食健身食品的重要销售渠道,各大电商平台上速食健身食品的销售额逐年提高。同时,线下零售渠道也在不断加大对速食健身食品的铺货力度,大型超市、便利店等都已成为消费者购买速食健身食品的便捷场所。

2 速食健身食品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全民健身理念广泛普及的当下,速食健身食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在满足消费者便捷获取营养、辅助健身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消费者、企业及政府3个层面。

2.1 消费者认知不足,盲目跟风

消费者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与消费盲目性。①多数消费者对速食健身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功效缺乏深入了解,难以根据自身实际的健身目标、身体状况以及饮食习惯合理选择产品类型。例如,部分消费者在选择蛋白粉时,仅关注蛋白质含量,忽视了蛋白质的消化率、氨基酸组成等关键指标,以及自身是否存在蛋白质过敏、肾脏功能是否能承受高蛋白质摄入等问题。②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媒体平台上充斥着各种速食健身食品的推荐和宣传内容。消费者在浏览这些信息时,往往容易受到从众心理和对明星、网红的盲目信任的影响。消费者缺乏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能力,在铺天盖地的营销信息面前,难以作出符合自身需求的购买决策。在未充分了解产品特性和适用性的情况下,消费者盲目购买所谓的“网红”产品,导致购买的产品与自身需求严重不符,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可能因错误食用影响身体健康。

2.2 产品质量稳定性欠佳,存在夸大宣传现象

在产品质量方面,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摒弃优质原料,选择价格低廉但质量难以保证的劣质原料。另外,在生产过程中,部分企业缺乏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检测环节,导致易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例如,生产环境的卫生条件不达标,导致产品微生物超标,消费者食用后可能引发肠胃不适、食物中毒等健康问题[7]。有些商家为了改善产品的口感、延长产品的保质期或降低成本,存在添加剂过量使用的情况。一些产品中防腐剂、色素、调味剂的添加量远超国家标准,长期食用这些添加剂超标的产品,会对人体的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影响,危害人体健康。

在市场宣传方面,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屡见不鲜。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不惜采用夸大其词的宣传手段。他们过度宣传产品的减肥、增肌等功效,声称消费者只需食用其产品,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显著效果。宣传内容往往缺乏科学依据,未明确产品的适用人群、使用方法以及潜在风险,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3 标准规范不健全,监管力度不足

在标准规范方面,速食健身食品行业的标准规范体系尚不完善,存在诸多亟待填补的空白与模糊地带。现行的标准和规范多是基于传统食品行业修订的,难以充分契合速食健身食品的特殊属性与复杂生产工艺。例如,在营养成分的标识与含量界定上,缺乏针对不同健身目标和人群需求的精准标准,使得企业在产品营养成分标注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消费者难以依据标注信息作出科学的购买决策。再如,对于新兴的功能性成分,如在一些产品中添加的新型益生菌、特殊矿物质等,缺乏明确的使用规范和安全性评估标准。这既无法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也使得企业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指导,制约了行业的创新发展。

在监管方面,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存在职责不清、协调不畅的问题。在对速食健身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中,对于生产环境的卫生监管、原材料的质量把控以及产品的市场流通监管,不同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交叉和模糊区域,容易出现监管空白。同时,对违规企业的惩处力度不够,难以形成有效的威慑力。此外,政府在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普及科学消费知识方面的工作力度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职能。

3 促进速食健身食品行业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宣传教育,培养理性消费意识

①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营养知识科普教育体系。借助线上线下的多元渠道,如在高校开设运动营养选修课程,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系统性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速食健身食品在运动过程中的营养支持机制;社区可以与当地的医疗机构、营养学会等合作,组织常态化健康讲座,邀请专业的营养师、医生担任讲座嘉宾,向普通居民普及速食健身食品知识,而且讲座嘉宾应紧密结合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健身需求,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速食健身食品的基本概念、常见品类、营养成分以及如何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产品;在主流健康类App上设置专题板块,定期发布由专业营养师、运动专家撰写的科普文章,详细解析各类产品的营养成分、功效、适用人群及正确食用方法,还应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市场动态,为消费者提供前沿的信息,全面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深度。②大力培养消费者的理性消费观念。在学校开展消费教育课程,从小培养学生的理性消费意识;在公共媒体投放公益广告,引导消费者在购买前,充分结合自身健身目标、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对产品进行理性分析,避免盲目跟风购买,提高消费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2 优化生产流程,杜绝夸大宣传

在提升产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原料采购标准,深入考察原料供应商的资质与生产环境,确保原料优质安全。例如,对于生产蛋白粉的企业,要严格筛选优质的奶源或大豆原料供应商,确保蛋白质含量达标且无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同时,企业应加大在生产环节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力度,如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自动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稳定性。例如,采用低温喷雾干燥技术,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营养成分的活性,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能够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稳定性,降低次品率。另外,企业应积极引进具有食品科学、营养学、质量控制等专业背景的人才,组建高素质的研发与生产团队,这些专业人才可以运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对生产过程进行精准把控。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厂,进行全流程、多环节的严格检测,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确保产品质量过硬。

在规范市场宣传方面,企业应加强自律,成立内部宣传审核小组,确保所有宣传内容真实、准确、合法,杜绝虚假宣传和夸大功效。宣传内容需经过专业机构或专家审核,明确标注产品适用人群、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潜在风险,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