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评估体系构建
作者: 杨倩 蒋婉斐 秦芸桦 陈卢涛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仍有部分不法商家受利益驱动,存在以次充好、违规使用添加剂等违法行为,这不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可能引发社会公共安全风险。为应对这一严峻形势,相关部门应创新监管手段,通过引入大数据技术,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评估体系,切实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基于此,本文系统分析了构建食品安全检测评估体系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食品安全检测评估体系构建策略,以期为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大数据;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评估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food safety issues have increasingly become a focus of social attention. Currently, there are still some illegal businesses driven by interests, engaging in illegal activities such as passing off inferior goods as good and using additives in violation of regulations. This not only seriously infringes 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nsumers, but also may pose a risk to social public safety. To cope with this severe situation,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innovate regulatory measures, introduce big data technology, build a sound food safety test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and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a food safety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y of building a food safety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big data technolog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improving the food safety governance system.
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并迅速应用到各行各业,显著推动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将其应用到食品安全检测评估体系建设中,可以充分利用所收集的海量信息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建立完善的评估框架,确保该体系能够涵盖所有关键领域,此外,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有效解决目前评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加快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发展速度。
1 构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评估体系的意义
1.1 规范食品行业秩序
在以往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市场监管部门主要依据上一年度提供的检验检测报表对本年度的工作重点进行明确,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不同食品类型的抽检频率以及市场检查内容。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在进行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时,普遍采用抽样检测的方式,一般会涉及生产商资质、农产品来源、加工类型以及产品质量等多个方面。一旦监管部门发现不合格样品,会立即向社会公开,确保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市场上不符合要求的食品信息,并且要求生产厂家立即停止生产并召回问题食品[1]。引进大数据技术后,食品监管部门能够收集更加精准全面的食品监管信息,并对市场上所有食品生产厂家进行全面调查,进而有效规避传统抽样检测存在的疏漏,进一步规范食品市场秩序,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同时为食品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1.2 保障消费者权益
在食品进入市场之前,会经过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及质量检测等多个关键环节。其中,食品检验检测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其检测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食品检验检测涉及内容广泛,主要包括微生物污染、农药残留、转基因、有毒有害物质、兽药残留以及重金属污染等方面的检测。因此,在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时,相关部门应针对不同类型的食品,制订科学合理的检测计划,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评估体系的建立中,能够为检验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确保检测流程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2 大数据构建食品检验检测评估体系策略
2.1 建立统一检测大数据平台
①建立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在大数据背景下,为了确保检测平台的稳定运行,必须依靠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作为支撑,在此过程中,明确共享机制是关键,其可保证不同部门以及不同机构之间能够实现数据的安全流通。②开发智能分析工具。在建立食品安全检验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应积极引入先进的智能化分析工具,以此来提高食品检验检测的准确性。智能分析工具主要包含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算法、数据挖掘以及预测分析等多个方面,能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精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并探讨切实可行的处理对策,从而实现食品问题的精准防控。③强化信息安全措施。在大数据检测平台的应用过程中,必须重视数据信息的安全防护工作,通过实施数据加密、访问限制等技术手段,有效提升数据信息存储和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2.2 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①数据清洗与预处理。在大数据背景下,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检验评估体系的关键在于掌握精准的数据。为了提高检测数据的精准度,必须对食品检测环节产生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含去除重复的数据、处理异常值以及纠正错误数据等。引进大数据技术后,可以显著提升数据预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从而保证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②多元数据融合。在大数据背景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涵盖消费者反馈数据、食品生产记录以及检测结果等多种内容,通过引入大数据技术,能够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有效融合,从多个角度进行精准分析,增强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为后续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③实施数据分析。以往进行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时,大部分数据都来自食品抽样检测和实验室分析,而这一过程需要消耗的时间相对较长,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对食品生产及流通的全过程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2]。例如,使用传感器、物联网技术,能够实施监测食品的温度、湿度、化学成分等关键指标,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④提升数据可视化。引进大数据技术后,不仅能够实现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信息数据的高效分析和处理,还能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将数据呈现给工作人员,帮助他们及时识别数据的变化趋势,辅助管理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依托收集到的信息数据,可以建立动态图表,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变化规律,为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可靠保障。
2.3 引进先进检测设备和技术
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中,引进先进的检测工具和技术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大数据背景下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检验评估体系的关键,也是充分了解现有检验检测设备及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探寻切实有效的解决对策的基础。例如,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引进高效的质谱非目标筛查技术,可以对食品中潜在的未知农药进行精准检测,及时发现新型农药残留;在进行兽药残留检测时,使用同位素稀释液质联合法,通过校正同位素实现离子化效率和质谱效应差异的补偿,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进行重金属检测时,依托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能够对样品进行直接检测,进一步优化食品检测流程并减少污染风险。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也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提供了可靠支持,通过设计核酸适配体,能够对食品中的霉菌、毒素等危害因子进行精准检测,切实提升检测效率;而使用集成化生物感应器可以将样品制备、分离、检测等多个环节集于一体,实现现场实时检测,从而更好地判断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2.4 完善评估体系
为了加强我国对食品加工行业的监管,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对现有的检测标准和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和优化。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评估体系,并加强对相关检验检测部门的监管,建立规范化的食品安全市场。①相关部门需要对现有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进行及时更新,确保检测机构能够掌握行业前沿技术。②食品加工企业需要持续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对其产品进行有效的检测[3]。③政府应加强对先进检验技术及检验设备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真正实现自主研发,从而有效降低食品检验检测成本。④将食品加工企业与大数据技术进行结合,实现所有加工企业数据的整合,由当地食品监管部门统一管理,以加强对食品加工过程的管控力度,从源头上严把食品安全。
2.5 加强食品检测监管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依靠一支具备高水平专业能力和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团队。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是保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①将食品安全检测与监管机制有机结合,能够确保整个检测过程始终具备规范性,有效提升检测效率。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为食品安全市场创建更具科学性的准入体系,适当提高准入门槛。②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力度,制订更具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以确保相关工作能够顺利落实。定期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对检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提升其业务水平,促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长远发展。③随着食品市场的多样化和抽检任务的增长,民营检测机构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凸显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公益性[4]。通过加强对前沿技术的研发力度,有效提升食品安全检测的自主创新能力,为风险物质检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④相关部门还需结合时代发展,及时对食品安全标准进行修订,建立完善的评估方案,正确落实紧急事故处置能力,通过对小规模检验机构的有效整合,加强对其监管力度,确保所有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6 整合检验检测数据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为了确保不同区域食品安全检验机构的均衡发展,应进一步加大先进技术的推广力度,并组织不同区域的工作人员联合开展检查工作。要实现这一目标,需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网络,将全国范围内的食品安全数据进行整合,并上传至管理平台,通过系统化的数据归纳形成数据库,从而帮助工作人员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检测效率。此外,建立完善的检验检测评估体系,能够从源头上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利用大数据体系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监控和反馈,各地区能够迅速开展食品安全问题的溯源工作,及时下架市场上存在问题的产品,最大限度地减小风险食品对公众健康的威胁。
2.7 优化食品检测网络数据库
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行业的进步,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将所有与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相关的数据统一上传至数据平台,能够有效提升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主要采用分段监管或按品种监管的方式,这需要进一步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评估体系的协调性,充分利用建立的大数据库实现信息数据共享,避免出现重复检测的情况[5]。为确保数据库的有效运行,应及时对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更新,对检测过程中存在的违规操作进行处理,并定期清除无效信息,此外,应及时向公众公开监测结果,定期对检验机构进行资质审查,以确保数据库信息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2.8 贯彻落实检测检验主体责任
在食品工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确保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有效实施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在此过程中,检验检测机构作为开展相关工作的主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从法律层面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相关机构的行为,并将大数据技术与食品检测流程进行有机结合,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食品安全保障。①需要对现有的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进行创新升级,积极引进智能化检测技术。②应提升检测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③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赔偿机制。
3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公众生命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核心议题。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不仅能够有效监管食品安全,更是促进现代化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相关机构应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数据库,优化评估体系,实现对食品市场的精准化、动态化监管,从而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效能,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1]王文倩.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模型中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21.
[2]徐雪梅,续艳丽,周斌,等.基于检验过程管理的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风险评估和控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21):8079-8085.
[3]杨洋,孙利,李立,等.欧盟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评估[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15):5206-5210.
[4]曾祥辉,林佶,高伟.浅析中小食品企业质量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品牌与标准化,2017(12):81-83.
[5]孙娟娟,焦璐.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22(8):8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