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推动我国乳业健康发展

作者: 李宁 马昕玉

摘 要:随着消费时代的变迁,新的消费需求的改革,中国乳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对我国乳业发展的现状和乳品消费需求进行分析,挖掘出乳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乳业发展创新驱动方向,以期助力乳业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乳制品;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consumer era and the reform of new consumer demand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dairy industry has faced new challeng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dairy industry and the demand for dairy products, identifies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airy industry, and proposes innovative driving direc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airy industry, in order to help the high-quality,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dairy industry.

乳业的健康发展对提高农民收入、保障人们生活质量提升和保护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乳制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乳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乳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的发布,对于乳业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展示了国家对乳业的高度重视。2018年12月,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2022年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在国家政策、市场发展、消费者需求的推动下,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乳业行业实力提升、建立技术壁垒优势的必要手段,是推动我国乳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1 我国乳业行业发展分析

乳业的健康发展关乎着我国的国计民生,作为“菜篮子”的重要民生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和支持的第一梯队产业。乳制品行业原始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及技术壁垒弱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1.1 我国乳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随着乳及其制品的加工量持续增加,牛奶和乳制品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但受到居民收入、可支配收入及消费降级,乳及其制品零售价格上涨的影响,奶类消费量小幅下降至5 867万t,与上年相比减少1.7%。按相应系数折算,奶制品人均消费量41.56 kg,比上年减少0.7 kg,乳品加工企业对生鲜乳需求降低,加工量增速有所放缓[1-2]。《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23)》数据表明,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奶制品制造企业产量3 118万t,与上年相比增长2.8%,增幅回落6.2个百分点[1],乳制品消费整体表现疲软。

乳制品在调节人体健康和营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补充人体所需的钙和蛋白质。随着消费者观念的不断提升、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及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目前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趋向于低温、健康、多样化,奶酪、黄油等干奶制品的消费量有所增加,居民消费正逐渐从“喝奶”转变为“吃奶”[3-6]。

1.2 乳品消费需求分析

1.2.1 多元化、多样化需求增加

随着乳制品的主要消费者日益年轻化,满足主要消费者需求的小众产品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高端、细分、健康和营养成为乳产品开发的重点。《2023中国奶商指数报告》指出,通过喝奶意识、喝奶知识和喝奶行为3个核心指标来衡量公众乳制品摄入量的表现和特征。乳及其制品应用场景及功能的不断细分完善,消费者对个性化、多样化和优质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各大乳制品企业需要不断升级产品结构,向新兴乳制品品类、非乳制品品类等方向发展。超过50%的专业运动人群在运动后会摄入牛奶或乳源蛋白粉来补充机体需要的蛋白质和能量,因此促进运动恢复或增加运动表现的功能性乳制品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营养保健类产品的消费升级,乳品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人们对优质蛋白质、高品质蛋白质、低负担蛋白质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随着“吃奶”概念的逐渐深入、家庭烘焙热度的不断增加,市场对黄油、奶酪、奶油等乳品深加工产物的需求保持高速增长,多元的市场需求不断推动消费升级[7]。

公众健康素养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直接影响乳制品消费趋势的变化。快速的生活节奏,增加了很多新兴的消费场景,在加班、聚会、刷剧、运动和看电影等消费场景下食用含乳食物或乳制品,推动着乳制品零食化、便携化发展。同时,随着消费者饮食结构的优化、消费观念健康化的推进,未来乳制品消费将继续呈现刚性增长趋势,对全蛋白、优质牛奶和各种乳制品的需求将继续增长[8-10]。

1.2.2 乳制品功能化需求的增加

近年来,随着功能产品需求量的增加,乳制品作为日常消费的重要产品,也受到需求导向的影响,开始向睡眠奶、免疫提升奶、肠道耐受友好奶和钙强化乳等功能乳品方向发展。例如,硒含量是普通牛奶5倍的舒化富硒牛奶,成功开拓了我国功能免疫市场。兼具较低的血糖负荷和血糖生成指数的功能化乳产品的开发,成为减糖控糖饮食的重大突破,其血糖负荷(Glycemicload,GL)值最高仅为2,为控糖人群提供了营养保障。欧睿国际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功能性乳制品市场规模达到了1 200亿美元,中国功能性乳制品市场规模达到400亿元人民币,“亚健康”“功能化”“慢病友好”已经成为当下的主题词,随着热度的逐渐攀升,特定生理状态及生命周期的人群对于定制化、个性化营养的需求不断增加。基于此,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乳及其制品的创新势在必行。预计到2025年,全球功能性乳制品市场将达1 6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2%;中国功能性乳制品市场规模达8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0.0%[11]。功能、订制、个性化的乳及其制品,临床、消费导向的乳及其制品会成为新的增长趋势。

随着微胶囊、多囊脂质体、乳液等“胶囊”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单细胞微胶囊化技术对益生菌进行微胶囊化,大幅提高益生菌在低pH值条件下的存活率,使益生菌牛乳市场化成为现实,满足了菌活、环境耐受、体内高效运载等新需求,提升益生菌的活力与稳定性,使货架期内的产品安全、稳定、高效。此外,采用新技术最大限度保留乳蛋白活性也是重要环节之一,如低热或者非热的加工技术,采用膜分离及低温、低压喷干技术制备乳源蛋白,可显著提高乳制品加工过程中活性蛋白。

2 科技创新方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中指出,到2025年,奶业实现全面振兴,基本实现现代化,奶源基地、产品加工、乳品质量和产业竞争力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乳业进入了振兴的攻坚关键期,在消费升级转型期,应着重关注新的消费趋势,加快品类创新和乳制品加工技术创新,开放内外互动,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我国乳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4-5]。

《2023年中国乳业指数报告》显示,乳制品消费者开始追求绿色、健康和质量,“品质至上”已经成为新要求。乳制品消费新的增长点为营养丰富、高质量、低糖低脂零添加、有机认证的牛奶。从中长期发展来看,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对更健康、更营养的乳制品的需求。功能性产品将越来越受到重视,高品质乳制品的开发与高品质乳制品消费正逐步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6-7]。

2.1 乳功能挖掘及复配功能乳的开发

复配功能乳制品的开发方向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①无添加,更加“纯净”的产品方向,体现出安全、原始保健功能。②加入营养成分的产品,细化人群需求的功能,如早产儿、婴幼儿、中老年人的乳制品,以及加入钙、铁、锌和硒等改善消费者健康的产品。③产品富含高营养,如全蛋白、高特性蛋白或A2等特殊蛋白质产品,这些产品能为消费者带来了高价值的感受[8-9]。

2.2 高值化乳制品开发

乳制品营养丰富,但通过特定的加工技术实现乳制品营养物质的高效发挥,提高乳制品本身的价值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例如,利用分离及包埋技术挖掘牛初乳免疫球蛋白等功能成分,开发天然高功能性、高活性乳制品;通过添加高活性、高功能产物的益生菌,开发功能性发酵及低敏乳制品;引入酶技术分解牛乳中的乳糖、降低蛋白质分子量,开发低乳糖、低肾脏负担的乳制品等。中国乳制品市场想要实现稳步增长,必须大力加强对消费者的研究,消费者对功能性乳制品兴趣和偏好的增加,能为功能性乳制品提供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2.3 特种/特色乳制品布局

优质乳及全营养乳概念的提出,为特种/特色乳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机会。牛奶是一种主流的消费乳品,但羊乳、驼乳及牦牛乳等特殊乳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营养选择,从消费端来说,乳制品消费的多样化可为小类别的乳制品提供机会。小品种奶制品主要有羊奶、牦牛奶、水牛奶和骆驼奶等。这些奶品种都有自己的产区,明晰不同产区、不同饲喂条件、不同生理状态的特种/特色乳品的生物学信息,开发优质的特种乳制品或调整全营养乳制品。从营养、安全、健康等方面来说,其将从少数走向大众,并可以打造多个小品种的乳制品品牌[8]。

2.4 布局可持续发展

2.4.1 人工智能驱动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不断完善,给乳业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机会。AI不断介入乳制品的生产和加工,重新定义了乳业制造。乳业发展不断由人群密集及经验推动向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乳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无论是国际发展、政府决策还是政策导向,均有助于数字化发展,全速启动数字化战略,完善全链条覆盖,为中国乳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2.4.2 低碳发展

牧场、工厂、运输都是乳业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项目。①大力建设清洁牧场或牧场清洁化转型。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通过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牧场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智能控制系统,优化生产流程和管理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建立环保监测体系,实时监测牧场排放和周边环境质量,确保排放符合环保标准。赋能智能化装备,保障牧场、奶牛的智能化监测和动态化饲料、设备的策略调整。②加大绿色工厂的建设和投资力度。推广零排放或低碳排放的原料生产工艺,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推广废水回收、废物生物分解、废包装材料再利用等废料再生利用生物技术,减少资源浪费。③绿色物流转型。推广低碳运输工具,如使用电动车、太阳能车辆等替代传统燃油车辆,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和环保效果。推广在线可视化技术,随时监控物流运输过程和位置信息,提高物流效率和透明化管理水平。优化物流路线设计,减少迂回和空驶等浪费现象,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以提高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降低环境污染和碳排放,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更环保的乳制品。

2.5 生态圈建设

①创变未来,共建世界乳业生态圈,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才能实现产业的共赢,通过产学研生态圈的建设,推动共建世界乳业生态圈。②建立政府主导的协调创新目标调节机制。政府应发挥协调引导作用,打破多元主体间的沟通障碍,确保创新活动的有效运行,为多元主体参与协同创新提供必要的指导,可有效促进产业协同创新目标的实现与共赢。

3 结语

科技创新是新时代、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手段,乳业是作为最重要的民生产业之一,必须将科技创新贯彻到底,执行到底。全球乳业聚焦精准营养叠加技术革新。加强全链创新协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乳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佳佳,许世卫,李干琼,等.2022年牛奶市场形势回顾及2023年展望[J].中国畜牧杂志,2024,60(1):393-396.

[2]熊偲皓,王东阳,程广燕.居民收入增长对乳制品消费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4,45(1):212-222.

[3]侯军伟.乳业韧性增长下的新变化:2022年中国乳业市场回顾与分析[J].中国乳业,2023(3):2-7.

[4]杜俊颖,王芊.创新驱动全面引领乳业高质量发展[N].衡水日报,2023-08-04(1).

[5]钱巍,马志恒,冯占福.我国乳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乳品与人类,2023(2):3-7.

[6]吴佳佳.2023中国奶商指数报告:乳品消费品质至上[J].中国食品工业,2023(14):8-9.

[7]刘回春.中国乳业科技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举办乳业国创聚焦前沿技术锚定国际领先水平[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2(11):65-66.

[8]侯军伟.2021年中国乳品行业八大机遇[J].中国奶牛,2021(7):65-67.

[9]侯军伟,赵恒.2023年第二季度乳品行业市场分析[J].中国乳业,2023(8):2-9.

[10]蒋梅,韩松妍.中国乳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加速奔跑[N].中国食品报,2023-06-15(1).

[11]食品伙伴网.《中国乳制品行业研究报告(2021版)》隆重推出 权威分析中国乳制品市场[EB/OL].(2021-03-23)[2025-01-12].http://news.foodmate.net/2021/03/588305.html.

作者简介:李宁(1986—),男,回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博士。研究方向:植物基、乳基精深加工及产业化应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