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检测技术在保健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钟家雯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Chemical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Health Food Detection

ZHONG Jiawen (Yulin Institute of Inspection and Testing, Yulin 5370o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level, people are increasinglyconcermed about the safety of health food. Chemical detection technology plays a keyrole in ensuring the safety ofhealth food and achieving efectivequalitycontrol.It notonly promotes thehealthydevelopment ofthehealth food industry,but also effctively safeguards the health rightsand interests ofconsumers.Based onthis,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common chemical detection techniqu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health food testing, deply analyzes the challnges fac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detection techniques, and proposes targete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Keywords: health food; chemical detec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保健食品作为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和补充营养成分的新兴食品,逐渐受到消费者青睐。然而,随着保健食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例如,近期日本知名企业小林制药生产的红曲保健品因引发肾毒性事件而备受争议。同时部分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存在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以及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等行为。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还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开展保健食品安全检测对保障人们合法权益和健康安全,推动保健食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化学检测技术凭借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便捷及检测范围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检测,为保健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1化学检测技术

1.1 光谱检测技术

光谱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物质发射或吸收电磁辐射特性的检测方法,用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并实现定量与定性分析[1l。常见的光谱检测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及原子吸收光谱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主要是物质对波长为 200~800nm 的紫外-可见光的吸收,引起电子跃迁,形成特征吸收峰。该方法因具有精密度和准确度高、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中总黄酮、总皂苷、维生素等功效成分的检测。红外吸收光谱检测技术的原理为当红外光的频率和物质中的官能团的振动或转动频率一致时,物质中的分子吸收红外光能量并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通过检测被吸收的红外光情况从而得到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2]。红外光谱具有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前处理简单及无损检测等优点,常用于检测保健食品中的有机成分和评估不同批次产品成分的稳定性。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发射光谱技术则通过原子在热或电激发下吸收或发射特定波长的光,实现对元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该方法不仅具备优异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准确测定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还适用于从常量级到微量级元素的全面检测[3]。

1.2 色谱检测技术

色谱检测技术是保健食品检测中最常用的化学检测技术之一,其基于物质中各组分结构特征和化学性质差异,通过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和吸附作用的差异,实现组分的有效分离。分离后的各组分依次从固定相流出,并通过检测器实现定性与定量分析[4]。根据分离原理的不同,色谱技术主要分为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依据汽化后的物质在流动相(通常为氮气、氮气、氩气等惰性气体)中的分子作用力差异(如沸点、极性、吸附特性等),使各组分以不同的保留时间从色谱柱中流出,从而实现分离。这种方法具有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等特点,适用于挥发性小分子及热稳定性物质的检测。高效液相色谱则是指物质随着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混合溶剂等流动相(如乙腈、甲醇等)进入固定相中,依据各组分性质和结构差异进行分离。高效液相色谱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和重现性高等特点,适用于热不稳定性、高极性、大分子物质检测。在保健食品领域,这两种技术常被应用于维生素、肌昔等功效成分及添加剂的分析检测。

1.3 质谱检测技术

质谱检测技术的原理是通过电离样品分子,将其转化为带电离子,再利用电场或磁场根据离子的质荷比 (m/z )进行分离。随后,通过检测器测量各种离子的强度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在保健食品检测领域,常用的质谱检测技术包括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和高效液相-质谱串联技术[5]。这些联用技术结合了色谱法对复杂样品中各组分的分离能力和质谱法的高灵敏度检测能力,实现了色谱和质谱的优势互补,能够高效、准确地分析复杂混合物中的目标物,同时具备检测极低浓度化合物的能力,并可准确区分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同分异构体等。在保健食品检测中,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多酚类、黄酮类、维生素等结构复杂成分的检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paq20250657.pd原版全文

1.4 新兴检测技术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多种新兴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如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生物芯片检测技术、电化学检测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等[。这些新兴的化学检测技术在保健食品检测领域展现出高度的应用价值,为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创新性的应用思路,并构建了一套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其中,增强拉曼光谱作为一种新兴的超灵敏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灵敏度高等优点,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中取得突出成果,广泛应用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性微生物及农药残留的检测。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利用在芯片中集成大量的生物探针对目标物质实现特异性识别检测,如食品中营养成分、微生物、农兽药残留的检测。电化学检测技术基于样品的氧化还原特性,在特定电位条件下,样品可在电极上通过得失电子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产生电化学信号实现相关检测。研究表明电化学检测技术可用于葡萄糖、果糖、胆固醇及黄曲霉毒素等物质的检测。人工智能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能够提升检测的自动化、精度和实时性,有效优化食品安全、质量和品质控制的各个环节,如重金属、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及掺假检测等[7]。

2化学检测技术在保健食品检测中应用

2.1确保保健食品质量控制

化学检测技术在保健食品的质量控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① 化学检测技术在原材料质量控制中可用于鉴定原材料的纯度及真伪,从而确保原料品质符合标准要求。例如,红外吸收光谱技术能够快速鉴别中药材的真伪;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则可精准鉴定原材料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从源头上保障产品质量。 ② 化学检测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可实现对工艺参数和产品质量的实时监控。例如,在提取过程中,检验人员运用红外光谱技术监测功效成分的变化,以确保生产工艺的稳定性。 ③ 在成品质量评估和出货检测环节,化学检测技术能够全方位评估保健食品的营养成分、功效成分和添加剂含量等关键指标。例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能准确测定总黄酮、总皂苷的含量,而气相色谱技术则能分析保健食品中脂肪酸的组成,从而进一步评估产品的营养价值以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2.2 保障保健食品安全

化学检测技术在保健食品安全评估和市场监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① 针对非法添加剂这一潜在风险,借助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准确检测酚酞、西布曲明等药物成分,从而有效遏制非法添加行为。 ② 为了确保保健食品免受农药残留的影响,检验人员可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或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农药残留进行精确检测,确保其含量严格符合国家标准[8]。 ③ 在微生物检测领域,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即使在复杂成分中也能准确测定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有毒微生物的含量,为评估保健食品的微生物安全性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④ 在重金属含量检测方面,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技术构建起从痕量级到常量级的金属元素检测网络,对铅、镉、汞等高风险重金属的检测灵敏度可达ppb级,确保每批次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从而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2.3 助力保健食品配方研发

化学检测技术在保健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能够为其配方研发提供重要支持。 ① 化学检测技术可应用于自然界中潜在保健功效成分的检测。例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用于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从而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丰富的候选资源库。② 化学检测技术也是评估和优化不同配方稳定性和相容性的有效工具。例如,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可以深入研究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对产品配方的精准调整。 ③ 化学检测技术可为生产工艺的优化改进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支持。例如,气相色谱技术可精准分析不同干燥工艺对产品香气成分的影响,为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有力依据。

2.4促进保健食品国际贸易

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保健食品的进出口不仅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连接全球健康产业的关键纽带。这些产品若要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必须跨越各国法规标准所构成的“技术壁垒”。而化学检测技术的应用正是打破壁垒的核心支撑。通过高精密的检测技术对保健食品进行精准检测,可以满足不同国家差异化的标准要求,为保健食品获取国际认证、进入国际高端市场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基于化学检测技术提供的客观数据,可建立统一的质量评估标准,有效消除贸易双方的质量争议,增强消费者信任,从而推动我国保健食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3化学检测技术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及优化对策

尽管化学检测技术作为保健食品检测中的核心检测手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急需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和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检测人员方面

随着我国对保健食品行业监管力度的持续提升和专项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当前检测机构普遍面临人力资源短缺和专业能力不足的双重挑战。检测人员的数量、技术能力与综合业务水平已难以满足行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日益增长的检测需求,这种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制约检测效率提升与质量管控水平优化的关键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可通过优化人员结构配置和科学配置检验岗位以确保基础人力供给,建立覆盖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全方位培训体系来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同时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以激发检测团队的科研攻关积极性,从而形成人员培养与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机制。

3.2 检测技术方面

保健食品因其原料成分的多元复合特性、配方设计的创新性以及生产工艺的特殊性,使得质量检测面临多重技术挑战。具体而言,产品的检测方法,尤其是样品前处理及提取步骤,往往复杂烦琐。此外,现行行业标准中提供的检测方法未能充分结合产品配方和特殊生产工艺的特点,难以提供可行且适配的检测方法,从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甚至无法有效检测等问题。为此,建议相关科研机构深入开展技术攻关,系统研究保健品的成分、配方和生产工艺等特点,通过理论模拟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检测方法体系。同时,重点突破样品前处理技术瓶颈,开发高效、环保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如固相微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等,以简化前处理步骤并提高检测效率。此外,还需加快推进自动化前处理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借助智能控制系统降低人为操作误差,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与准确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paq20250657.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